- 年份
- 2024(10320)
- 2023(14313)
- 2022(12105)
- 2021(10799)
- 2020(8996)
- 2019(20003)
- 2018(19809)
- 2017(36934)
- 2016(19706)
- 2015(22131)
- 2014(22066)
- 2013(21731)
- 2012(20370)
- 2011(18627)
- 2010(18927)
- 2009(17605)
- 2008(17675)
- 2007(16029)
- 2006(14359)
- 2005(13427)
- 学科
- 济(87113)
- 经济(87006)
- 管理(64839)
- 业(63321)
- 企(54157)
- 企业(54157)
- 方法(28081)
- 中国(27862)
- 地方(24637)
- 业经(24272)
- 农(23893)
- 技术(23375)
- 数学(21827)
- 数学方法(21544)
- 制(20902)
- 财(20525)
- 银(16354)
- 银行(16326)
- 农业(16215)
- 融(15957)
- 金融(15954)
- 行(15834)
- 学(15718)
- 理论(15240)
- 产业(14941)
- 贸(14850)
- 贸易(14834)
- 技术管理(14596)
- 体(14500)
- 易(14301)
- 机构
- 学院(284782)
- 大学(282391)
- 济(120152)
- 经济(117606)
- 管理(109144)
- 研究(100687)
- 理学(92375)
- 理学院(91320)
- 管理学(89980)
- 管理学院(89406)
- 中国(77178)
- 京(60979)
- 科学(57882)
- 财(57142)
- 所(50345)
- 江(46446)
- 中心(45207)
- 研究所(44688)
- 财经(43372)
- 农(42600)
- 范(39192)
- 北京(39170)
- 经(39110)
- 师范(38829)
- 业大(37457)
- 院(36870)
- 州(36756)
- 经济学(36021)
- 农业(32549)
- 经济学院(32096)
- 基金
- 项目(182599)
- 科学(145441)
- 研究(139878)
- 基金(129937)
- 家(111711)
- 国家(110680)
- 科学基金(95764)
- 社会(90397)
- 社会科(85830)
- 社会科学(85814)
- 省(74224)
- 基金项目(68222)
- 教育(63913)
- 划(60889)
- 自然(57967)
- 自然科(56622)
- 自然科学(56612)
- 编号(56588)
- 自然科学基金(55649)
- 资助(50974)
- 成果(47007)
- 发(45161)
- 创(43677)
- 重点(41797)
- 课题(41053)
- 创新(39965)
- 部(39888)
- 制(38721)
- 国家社会(37131)
- 发展(36848)
- 期刊
- 济(147553)
- 经济(147553)
- 研究(91990)
- 中国(70705)
- 管理(47427)
- 财(44337)
- 农(41052)
- 教育(39553)
- 科学(39039)
- 学报(38533)
- 大学(30710)
- 融(29918)
- 金融(29918)
- 技术(29021)
- 学学(28446)
- 农业(27870)
- 业经(25086)
- 经济研究(22770)
- 财经(21755)
- 经(19038)
- 问题(18510)
- 科技(16362)
- 技术经济(16063)
- 业(15477)
- 贸(14690)
- 坛(14624)
- 论坛(14624)
- 图书(14172)
- 现代(13780)
- 商业(13714)
共检索到460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学芳 盖小飞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度创新的奠基和技术创新牵引与维系。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为制度与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与保障。实现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创新,是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综合现有研究与研判,文化产业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归纳文化产业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关系与发展脉络,提出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未来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都极其重要。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协同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子彤
该文概述了制度与技术协同原理,认为技术竞争实际上是制度的竞争,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述了制度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分析了阻碍我国科技进步的主要是制度和制度环境,指出了科技制度创新及其制度环境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协同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俊
本文对"产业政策与创新"两岸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安排、新工业革命、新兴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公共科研机构与地区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反映了两岸学者有关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最新思考与研究,形成了诸多建设性的产业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伟光 由雷
文章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首先对创新驱动与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概念进行系统梳理,而后,分别针对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利益相关者、类型、结构、功能、影响要素及基本模式、治理机制七方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梳理发现,目前关于创新驱动及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发展问题国内外学者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但是鲜有将二者结合研究,同时,关于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方面的研究仅限于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基本情况,其各利益主体如何在体系内协同创新发展、如何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等问题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深入研究。因此,这些方面将是创新驱动发展中产业协同创新
关键词:
产业创新 创新驱动 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福凯 狄盈馨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20年来技术创新产权制度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下4项共识:(1)技术创新产权是创新经济学的基础范畴;(2)技术创新产权及其所有制性质影响着企业股权资本配置;(3)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化是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基础;(4)技术创新产权保护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律基础。进一步,从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实现技术资本转化两个视角,对未来研究给出理论展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艾莉 孙新宇
本文运用2015—201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讨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二者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低劳动力成本地区显著,在中、高劳动力成本地区不显著;(2)产业协同集聚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存在单门槛效应,伴随产业协同集聚跨越门槛值,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转正;(3)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其中,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存在单门槛效应,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系数由负转正外,其余行业均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正向影响。未来中国要加速机器人全行业应用,以产业协同集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定核
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胡定核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未能得到根本转换,企业活力仍然不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小芳 卢现祥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与使用需要相应的组织创新,需要相应的外在激励因素和制度环境,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来降低低碳产业的高风险。创新低碳技术、解除碳锁定的过程是提高一个社会应对环境危害的社会能力和制度能力的过程。研究表明15种能源"楔子"(低碳技术),可以在未来的50年内让世界排放量趋于稳定,实行战略"缝隙"管理是解除碳锁定的最优路径。从现有低碳技术创新与使用、研发投入等方面的情况来看,解除碳锁定的技术创新障碍主要来自制度层面。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要把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要把降低在能源短缺面前的脆弱性所需的技术和减少碳排放所需的技术结合起来;要把形成有利于低...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聪 王惠 李玲 林月姣 曹宇星 胡小勇
2012年12月,2012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围绕"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这一主题,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专家学者从专业定位、学科建设、实践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研讨。本文对大会提出的理念、技术和成果作了梳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宏伟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技术创新,既受到国家教育与产业政策的导引,又是现代技术创新活动的客观逻辑要求。有三个层面的核心因素为二者协同技术创新提供了演化动力,一是组织结构因素生成内驱力,二是知识学习因素促动转化力,三是精神文化因素孕育涵化力。依此分析,依托职教集团构建协同技术创新总体组织架构、结合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构筑协同技术创新的人才培养渠道、营造和培育协同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与环境,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技术创新的三条主要路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企业 协同技术创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华
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深层裂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通过梳理自主创新、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升级三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评述与展望。
关键词:
战略新兴产业 产业升级 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平 姜曰木
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城市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技术、制度与产业特征,在产业的生命周期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并探讨了在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协同驱动机理与实现路径。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卢丽君
改革创新是时代最强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打响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攻坚战。以高标准的协同创新制度和文化建设带动高校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2015年7月2日至3日,江苏徐州。盛夏的云龙湖畔,凉爽宜人,来自全国50多所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卢丽君
改革创新是时代最强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打响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攻坚战。以高标准的协同创新制度和文化建设带动高校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2015年7月2日至3日,江苏徐州。盛夏的云龙湖畔,凉爽宜人,来自全国50多所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浩 温军 冯涛
在对制度环境、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2001-2013年30个地区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GMM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在全国层面上,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提高金融体系对技术创新项目的资本配置总量和配置期限,从而促进技术创新;(2)在地区层面上,制度环境水平按照东部、中部、西部的顺序逐渐下降,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按照相同的顺序依次减弱,即在制度环境更为优良的地区,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这些结果表明,进一步改善制度环境对支持"双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度环境 技术创新 金融发展 GM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