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9)
2023(13760)
2022(11710)
2021(10658)
2020(9117)
2019(20696)
2018(20539)
2017(39408)
2016(21399)
2015(24086)
2014(23806)
2013(23455)
2012(21946)
2011(19977)
2010(19997)
2009(18800)
2008(18833)
2007(17318)
2006(15168)
2005(13586)
作者
(61681)
(51799)
(51742)
(49144)
(32766)
(24745)
(23403)
(20145)
(19290)
(18514)
(17534)
(17334)
(16542)
(16428)
(16198)
(16007)
(15623)
(15409)
(15049)
(14923)
(12954)
(12810)
(12574)
(11705)
(11670)
(11559)
(11544)
(11476)
(10421)
(10369)
学科
(91475)
经济(91368)
管理(69701)
(68384)
(57476)
企业(57476)
方法(38472)
数学(33189)
数学方法(32871)
(25301)
(25240)
中国(23721)
技术(22599)
业经(22469)
(21806)
地方(20377)
(16917)
农业(16858)
(16204)
贸易(16196)
(15690)
(15309)
财务(15271)
财务管理(15232)
(15210)
银行(15170)
(14682)
企业财务(14443)
(14441)
产业(14419)
机构
学院(308398)
大学(306929)
(131693)
经济(129061)
管理(120141)
研究(104115)
理学(103152)
理学院(102017)
管理学(100496)
管理学院(99883)
中国(78722)
(64330)
科学(62112)
(61286)
(52653)
(51056)
中心(48363)
(48249)
财经(47912)
研究所(47433)
业大(44933)
(43246)
经济学(40780)
北京(40403)
农业(39961)
(38887)
师范(38499)
(38037)
(37502)
经济学院(36846)
基金
项目(204203)
科学(161608)
研究(151322)
基金(147224)
(127978)
国家(126913)
科学基金(108939)
社会(97439)
社会科(92532)
社会科学(92505)
(81774)
基金项目(78635)
教育(69378)
自然(68463)
(67939)
自然科(66877)
自然科学(66859)
自然科学基金(65730)
编号(60683)
资助(58394)
成果(49086)
(47776)
重点(46546)
(45586)
(45481)
创新(43952)
课题(42644)
(41886)
国家社会(40502)
教育部(39128)
期刊
(147362)
经济(147362)
研究(91233)
中国(65175)
(49480)
(46673)
管理(46295)
学报(45817)
科学(43922)
大学(35076)
教育(33423)
学学(33101)
农业(31207)
技术(29847)
(28661)
金融(28661)
业经(24595)
财经(24280)
经济研究(23632)
(21031)
问题(19364)
技术经济(17851)
(17760)
科技(16862)
(15199)
商业(14577)
(14467)
(14127)
理论(13986)
统计(13906)
共检索到464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琼  王少朋  
本文基于工业化中期的视角,采用2008—2016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检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性,并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影响的产业转型升级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制度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作用大于技术创新的作用。创新对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效率整体没有达到最优水平,主要是由规模效率较低导致,应当扩大创新活动规模,增加创新政策供给。制约产业转型升级效率的因素在各个省份之间具有差异性,各地应当依靠自身区位优势选择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鹏  郭永芹  
本文以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1998-2009年我国中部地区六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该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都产生了正面影响;环境规制水平对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则产生负面作用,但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庄炯涛  张晓妹  
据瑞士世界经济论坛报告,2006年中国竞争力的排名急剧下降,落后于印度11位。这一差距的产生与政治、文化、传统等一系列因素有着系统的联系。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为约束、相互激励,在社会转型时期制度创新尤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惟有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培育适宜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突破“尊尊亲亲”儒家旧秩序的约束,解决企业家人才短缺的问题,才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术丹  
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是,企业的持续发展仅靠技术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制度创新为其提供制度保障,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那么,二者的关系如何?孰重孰轻?演化博弈方法为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从更为接近现实的视角,动态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最后,双方博弈的结果是:只有二者都同时进行,才能实现发展的稳定状态,企业才能够真正地获得竞争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滕飞  张庆杰  申红艳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高技术产业比重低等问题。20162025年是中部崛起"新十年",中部地区应按照"突出特色发展、加快创新发展、加速绿色发展、促进集群集聚发展"的思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升整体实力和水平;融合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能力。"新十年"应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产业新优势,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滕飞  张庆杰  申红艳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高技术产业比重低等问题。2016~2025年是中部崛起"新十年",中部地区应按照"突出特色发展、加快创新发展、加速绿色发展、促进集群集聚发展"的思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升整体实力和水平;融合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能力。"新十年"应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创造产业新优势,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路畅  王媛媛  于渤  刘立娜  
基于2008-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将制度环境设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区域制度环境差别会导致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表现出明显的门槛效应,即市场化处于较低水平时,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作用不显著;伴随着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并且促进强度呈倒U型结构。研究结论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理论视角,对如何更有效地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魏际刚  
物流技术创新是生产力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我们可以理解为,将新产生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按照这一创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企业的新组织都属于生产体系中的创新。如果将这一创新理念引入到物流中,物流技术创新所涉及的领域如图1所示。新的知识、学习中的知识的改进应用、企业家和机构等都代表了通过社会调节的技术的"无形"部分,可以引起技术的变化及创新。大学、R&D实验室等机构、科技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玉林  裴承晨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本文利用1998-2007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入中部地区的FDI能带来中部地区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显著增长,表明中部地区FDI流入对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人力资本与FDI的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但是贡献程度不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本云  李海峰  
本文分析了我国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提出了加速技术创新的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威漩  张金艳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常假设制度因素给定不变,并在这一假定下研究经济现象,分析经济行为,响应地得出一定的结论(某种均衡)。但这一假设削弱了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这也是传统经济学日益受到制度经济学挑战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对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中引入制度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在对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有关概念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市场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和技术创新对市场制度创新的催化,阐述了实现这种互动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鹏  李健  张亮  
本文通过构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地区2007—2009年各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中部地区各省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提升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应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推行产学研合作战略以及合理承接国际及东部产业转移等方面入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宗军  毛磊  王清  
选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基于涵盖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4个方面并包括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对中部6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各省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远低于东部地区,但略高于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中部6省中,湖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河南次之,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业霞  麦均洪  
文章借鉴引力模型思想,构建了包含本地开发和外地流入的一个技术创新活跃度变量,并引入技术创新和技术创业的相互效应变量,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技术创业的相互效应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技术创业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能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种相互作用更多地表现为技术创业为技术创新经济效应带来调节作用,技术创业的活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