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4)
2023(6874)
2022(5708)
2021(5215)
2020(4448)
2019(9631)
2018(9559)
2017(18162)
2016(9310)
2015(10119)
2014(9483)
2013(9570)
2012(8834)
2011(7907)
2010(7861)
2009(7133)
2008(6959)
2007(6457)
2006(5557)
2005(4911)
作者
(25511)
(21422)
(21132)
(20207)
(13553)
(10088)
(9464)
(8153)
(7984)
(7613)
(7319)
(7072)
(6888)
(6805)
(6695)
(6583)
(6509)
(6202)
(6097)
(5922)
(5396)
(5122)
(5104)
(4920)
(4764)
(4732)
(4703)
(4653)
(4345)
(4199)
学科
(42833)
经济(42816)
(37226)
管理(31941)
(31085)
企业(31085)
技术(19671)
方法(16463)
数学(13787)
数学方法(13700)
技术管理(13015)
(12636)
(12589)
业经(11714)
中国(11705)
产业(10925)
地方(9658)
农业(9260)
(8249)
收入(8154)
结构(7013)
(6755)
理论(6634)
(6402)
贸易(6396)
(6346)
(6342)
银行(6325)
(6190)
(6081)
机构
学院(132490)
大学(129642)
(62427)
经济(61477)
管理(55104)
理学(47986)
理学院(47558)
管理学(47006)
管理学院(46745)
研究(44091)
中国(32004)
(26677)
(25763)
科学(24872)
(21021)
财经(20441)
(20439)
经济学(19765)
中心(19650)
研究所(19005)
(18592)
(18523)
经济学院(17907)
业大(17876)
北京(16711)
(16171)
(15797)
(15697)
师范(15524)
商学(15502)
基金
项目(90907)
科学(74030)
研究(69301)
基金(66116)
(57033)
国家(56584)
科学基金(49963)
社会(46697)
社会科(44673)
社会科学(44663)
(37734)
基金项目(35254)
教育(31025)
(30117)
自然(29904)
自然科(29308)
自然科学(29303)
自然科学基金(28881)
(26261)
编号(26208)
资助(25298)
创新(23478)
(21592)
重点(20634)
国家社会(20086)
成果(20029)
(19875)
课题(18933)
(18695)
(18086)
期刊
(68185)
经济(68185)
研究(40144)
中国(28458)
管理(24048)
(19327)
科学(18041)
(16735)
学报(16256)
技术(15803)
教育(14934)
大学(13280)
学学(12574)
业经(11871)
经济研究(11824)
农业(11728)
科技(10655)
(10393)
金融(10393)
财经(10387)
技术经济(10272)
(9281)
问题(8636)
(7330)
论坛(7330)
(7260)
商业(7079)
(7029)
现代(6547)
(6242)
共检索到197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恒烺  王家敏  
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际区域面板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首先,通过使用面板EGLS模型检验技术创新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收入不平等为倒"U"型关系,而经济增长可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技术创新在现阶段仍会扩大全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但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缓解技术创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抑制收入不平等,而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能够互相抑制。技术创新由产业结构调整渠道暂缓对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随洪光  刘廷华  
本文从需求视角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其机制主要包括"规模效应"、"价格效应"以及"结构效应"三种效应。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1992-2012年中国国家层面数据对"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总体上抑制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求规模效应促进了较低层次的技术创新,却由于对技术含量较高产品需求的不足,抑制了中国高层次创新产品的研发;收入不平等引起的结构效应也阻碍了技术创新活动的进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文章运用199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视角,考察总体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总体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创新带来了不同收入阶层内部的分化;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农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显示出农业创新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创新水平和农业创新水平具有缩小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扩大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总体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超  孙立梅  李天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芬  郭广生  张士运  
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PVAR模型,研究中国30个省份2004—2016年全部区域、高碳区域和低碳区域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能源消耗间的传导机制,并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指导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减少能源消耗存在正向效应,技术创新和高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现经济增长有正向脉冲的影响响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性对能源消耗具有较高的约束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耀明  
彩电市场竞争中洋彩电采用“技术领先”策略占据技术制高点 ,国产彩电采用“技术适宜”策略占领了市场主体。国产彩电在品牌市场份额竞争的“价格大战”中展开库存调整、价格调整、生产调整、技术调整。应深入进行技术战略调整 ,把“技术适宜”策略调整为“技术创新”战略。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彩电产业结构调整 ,获得彩电市场技术优势 ,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源  
本文利用理论模型推演探讨了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对其内部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Bartik工具变量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扩大了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租金分享是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加剧的重要诱因,尤其相较于普通员工,技术租金以薪酬的形式直接流向了高管。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密度行业的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为显著,而通过政策干预增强普通员工薪资谈判能力可以有效减轻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奇平  黄诚  
信息将取代货币成为宏观经济调节的核心变量 ,信息资本将取得对金融资本的支配地位。凡是提供信息创造、传播、交流和处理的电信产业、计算机产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传统电台电视台传播媒体业之间 ,将以提高信息流通速度为主线展开交叉兼并 ,逐渐融合成一个大的中介性信息服务业。随着电子货币对纸币的取代 ,金融业本身将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乃至成为整个产业结构的核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凤朝  孙玉涛  
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消费、提高能源效率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创新要素,建立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分析框架。通过假设建立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授权量增加能够节约能源消费,第一产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等能源消耗较少产业的产值比重增加能够减少能源消费。研究结论认为,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脱钩的重要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齐讴歌  王满仓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空间集聚视角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促进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成长以及产业空间集聚。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机制表现为技术创新机制、中小企业成长机制、产业融合机制以及产业空间集聚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应从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市场性金融三个方面着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勇  王万山  
基于199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省级层面收入不平等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分割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基尼系数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地区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前"知识溢出"效应超过了"技能溢价"效应,创新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市场分割不仅会加剧地区收入不平等,还会通过阻碍技术创新间接弱化创新对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地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贸易依存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工业化率的提高则会加剧地区收入差距,财政支出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明显;动态面板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惯性特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忠利  刘喜杰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量子力学的建立,完成了物理学革命,现代物理学取代了经典物理学。20世纪中期以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产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使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融为一体,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现代科技革命所包含的领域十分广泛,它以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宇宙航天技术、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群的发展和应用为标志。现代科技成果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晨  张卫东  
有效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微观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基于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理论视角,研究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不平等指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努力不平等可通过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创新,机会不平等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扭曲与错配抑制企业创新能力。(2)实证检验表明,由于努力不平等的促进作用与机会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无显著作用,且机会不平等通过降低社会流动预期和社会信任间接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其中降低社会流动预期效果更为显著。(3)合理企业结构、健全创新激励制度、财政适度的"有为政府"以及高水平的企业人力资本能够降低机会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4)不平等指标对企业非核心创新影响较大,对企业核心创新影响较小。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创新产业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春  
本文基于2000年-2012年全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对地区金融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及加入技术创新后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抑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地区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联合作用有利于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会抑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