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0)
- 2023(9572)
- 2022(7754)
- 2021(7106)
- 2020(5897)
- 2019(13271)
- 2018(12892)
- 2017(24124)
- 2016(12609)
- 2015(14544)
- 2014(14346)
- 2013(14568)
- 2012(13887)
- 2011(12926)
- 2010(12812)
- 2009(12013)
- 2008(11418)
- 2007(10074)
- 2006(9329)
- 2005(8655)
- 学科
- 济(81994)
- 经济(81947)
- 管理(35397)
- 业(33974)
- 方法(29781)
- 数学(27244)
- 数学方法(27118)
- 企(25264)
- 企业(25264)
- 中国(20534)
- 地方(17462)
- 农(16564)
- 贸(14124)
- 贸易(14116)
- 易(13749)
- 学(13630)
- 业经(13525)
- 技术(13383)
- 地方经济(12838)
- 财(12117)
- 农业(11719)
- 环境(11095)
- 制(10503)
- 融(9988)
- 金融(9988)
- 银(9402)
- 发(9390)
- 银行(9370)
- 行(9161)
- 产业(8783)
- 机构
- 大学(200250)
- 学院(197816)
- 济(103802)
- 经济(102338)
- 研究(78480)
- 管理(72658)
- 理学(62319)
- 理学院(61601)
- 管理学(60841)
- 管理学院(60460)
- 中国(59359)
- 科学(43912)
- 京(42516)
- 财(41537)
- 所(39972)
- 研究所(36426)
- 经济学(34936)
- 财经(33678)
- 中心(33356)
- 农(33263)
- 经济学院(31395)
- 经(30900)
- 江(27870)
- 业大(27739)
- 北京(27476)
- 院(27258)
- 农业(26128)
- 财经大学(25040)
- 科学院(24821)
- 范(24264)
- 基金
- 项目(129034)
- 科学(102928)
- 基金(97544)
- 研究(92820)
- 家(86413)
- 国家(85830)
- 科学基金(72466)
- 社会(64428)
- 社会科(61502)
- 社会科学(61488)
- 基金项目(50377)
- 省(46604)
- 自然(43967)
- 自然科(42995)
- 自然科学(42982)
- 自然科学基金(42302)
- 教育(41168)
- 资助(40348)
- 划(39926)
- 编号(33277)
- 部(30525)
- 重点(29712)
- 发(29618)
- 国家社会(29300)
- 中国(27287)
- 创(26958)
- 成果(26862)
- 教育部(26332)
- 创新(25615)
- 人文(24951)
共检索到30751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炼石
本文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等为依据,认为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以技术冲击和创新为基础的4个10年左右中周期,两个建筑周期。正是技术冲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但是领先部门更替脱节导致经济波动,以及外在因素扩大波动幅度。只要加强宏观政策调节,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存在巨大空间。
关键词:
技术冲击 周期 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鹰飞 王宪勇
本文基于一个较为一般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上探讨了技术冲击的长期影响。以此为基础,我们使用SVAR方法识别出导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技术冲击,并且估计了它们对产出和通胀的动态影响,以及对二者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技术冲击虽然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成因,但其贡献要远小于现有的其他实证结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邹甘娜 孙睿
预期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冲击,如果能让各类经济主体在冲击来临之前形成预期,那么冲击对经济的作用效果与各类经济主体没有预期相比可能会截然不同。为了更好地理解可预期的外生冲击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影响,本文使用Search-Matching模型作为分析框架。相比于传统的DSGE模型,Search-Matching模型考虑了劳动市场摩擦的存在,而这恰好和我国实体经济的就业市场高度吻合。同时,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估计模型中的结构参数,本文基于1991—2017年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贝叶斯估计,得到了比使用既有文献进行校准拟合度更高的模拟结果。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我们发现,可预期资本税冲击能够在长期明显缓解税收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可预期资本税冲击也可以在短期缓解资本税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如果中央政府能够事先促进政策预期形成,并最终实施政策,就能够很好地缓解税收冲击对于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平平,吕忠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婷
经济周期波动的货币解释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框架下研究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其结果表明:实际货币指标周期表现较为一致,而名义货币指标周期变化较大,从波动性来看,货币冲击波动强于实体经济,货币指标标准差大约是实际GDP的1.2-1.5倍,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对实际GDP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反周期操作的特征;M1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的作用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表明收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大。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货币冲击 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郎丽华 赵家章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原有规模效率模式赖以发挥作用的各种比较优势的转变,中国开始步入以城市化和经济结构服务化为主要特征的二次经济转型。如何在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减少外部冲击,顺利实现二次转型并再次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是政府决策部门以及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中国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惠芳 文武 胡晨光
本文使用1998—2010年26个发达国家与16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周期各阶段与长期经济增长对研发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并选取同时期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研发强度呈增长型周期特征,而发展中国家研发强度呈逆周期特征;长期经济增长对发达国家研发强度有负向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研发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还发现,研发投入水平不同的国家,研发强度周期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同,我国研发强度逆周期变化,然而经济扩张对我国研发强度的负向影响力度更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持续的经济波动对研发强度具有更大负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中的各种矛盾在总量上的反映。在克服矛盾的同时总结历史经验、深化经济改革、改善宏观管理和调控,使我国实现了一轮又一轮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应对经济周期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在进入第四个经济周期之后,中国经济开始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化。目前各方面的调整已经比较充分,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从长期发展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具备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能够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国也开始出现市场经济基础上由供需总量失衡所带来的经济周期。从主要宏观指标上看,尤其是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上看,可以分成四次大的周期。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全面现代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婷 庞东
经济制度变革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经历的影响最深远的整体性、持久性的外生冲击之一,制度变动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制度冲击改变我国经济周期特征进行了检验,并通过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水平和开放度三个制度冲击变量,检验了其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结论证明,在我国受政治背景的影响而出台的重大的经济制度改革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制度变动冲击对经济的周期变动的方向及程度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制度冲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张鹤
在非确定性的经济环境当中 ,我们利用经济增长率的绝对离差、条件标准差和在险增长水平等三种方法度量了经济增长风险和条件波动性 ,然后利用冲击反应函数度量了经济增长水平对于经济增长风险的动态反应 ,并检验了增长水平与波动性之间的影响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经济风险性和波动性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经济周期波动性对于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溢出效应” ,较高的经济波动性带来了经济增长水平的“风险奖励” ;同时 ,从经济风险的传导过程中可以判断 ,非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尚未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水平形成显著干预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已经得到显著提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家章
经济增长源泉的探讨一直是宏观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速度能否持续?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如何?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呈现了周期性的特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张连城教授所著,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与经济周期研究》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郎丽华 张连城
2010年,中国经济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均呈现了强劲增长的势头,步入经济扩张期;但是进入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部分国家债务危机的蔓延以及美国经济的回调,世界经济呈现复苏乏力态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出现了回落。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第一季度GDP增长率回落到8.1%,第二季度进一步下降到7.6%。我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二次回落?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政府应该做出怎样的政策选择?这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影响中国本轮经济周期波长的政策因素,探讨中国未来几年的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政府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庞东 杨灿
经济制度变革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经历的影响最深远的整体性、持久性的外生冲击之一,制度变动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制度冲击改变我国经济周期特征进行了检验,并通过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水平和开放度三个制度冲击变量检验了其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其结论证明在我国受政治背景的影响而出台的重大的经济制度改革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制度变动冲击对经济的周期变动的方向及程度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制度冲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东 杨灿
经济制度变革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经历的影响最深远的整体性、持久性的外生冲击之一,制度变动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制度冲击改变我国经济周期特征进行了检验,并通过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水平和开放度三个制度冲击变量检验了其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其结论证明:在我国受政治背景的影响而出台的重大的经济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制度变动冲击对经济周期变动的方向及程度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制度冲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婷 庞东 杨灿
经济制度变革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经历的影响最深远的整体性、持久性的外生冲击之一,制度变动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制度冲击改变我国经济周期特征进行了检验,并通过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水平和开放度三个制度冲击变量检验了其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其结论证明在我国受政治背景的影响而出台的重大的经济制度改革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制度变动冲击对经济的周期变动的方向及程度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制度冲击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