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55)
- 2023(18235)
- 2022(15541)
- 2021(14490)
- 2020(12151)
- 2019(27410)
- 2018(27524)
- 2017(51291)
- 2016(28193)
- 2015(31247)
- 2014(31100)
- 2013(30589)
- 2012(28180)
- 2011(25481)
- 2010(25457)
- 2009(23181)
- 2008(22499)
- 2007(19627)
- 2006(17537)
- 2005(15614)
- 学科
- 济(111709)
- 经济(111586)
- 管理(77843)
- 业(74642)
- 企(60075)
- 企业(60075)
- 方法(44451)
- 数学(38052)
- 数学方法(37638)
- 中国(32986)
- 农(32825)
- 地方(28209)
- 业经(26870)
- 财(25799)
- 学(24845)
- 农业(22306)
- 制(22250)
- 技术(21612)
- 贸(20725)
- 贸易(20711)
- 易(20046)
- 银(18513)
- 银行(18438)
- 环境(18170)
- 理论(18106)
- 融(17989)
- 金融(17985)
- 行(17753)
- 和(17310)
- 发(15712)
- 机构
- 大学(391779)
- 学院(390928)
- 济(152590)
- 管理(150088)
- 经济(149155)
- 研究(139732)
- 理学(129101)
- 理学院(127531)
- 管理学(125276)
- 管理学院(124568)
- 中国(103405)
- 科学(89173)
- 京(85725)
- 农(72881)
- 所(71836)
- 财(68932)
- 研究所(65592)
- 业大(63445)
- 中心(62705)
- 江(58947)
- 农业(57061)
- 北京(54684)
- 范(54627)
- 财经(54125)
- 师范(53992)
- 院(50948)
- 经(49237)
- 州(47754)
- 经济学(44429)
- 技术(43917)
- 基金
- 项目(268673)
- 科学(208777)
- 研究(193879)
- 基金(191197)
- 家(169421)
- 国家(167937)
- 科学基金(141945)
- 社会(119901)
- 社会科(113441)
- 社会科学(113410)
- 省(106371)
- 基金项目(102258)
- 自然(93299)
- 自然科(91085)
- 自然科学(91060)
- 划(90182)
- 自然科学基金(89374)
- 教育(88949)
- 编号(79362)
- 资助(77517)
- 成果(63900)
- 重点(60801)
- 发(60799)
- 部(57715)
- 创(56244)
- 课题(55654)
- 创新(52495)
- 科研(51190)
- 计划(49662)
- 大学(48992)
- 期刊
- 济(173471)
- 经济(173471)
- 研究(117313)
- 中国(83008)
- 学报(68033)
- 农(66671)
- 科学(61253)
- 管理(55617)
- 大学(50649)
- 财(50621)
- 教育(50064)
- 学学(47495)
- 农业(45874)
- 技术(35346)
- 融(35326)
- 金融(35326)
- 业经(30085)
- 经济研究(27269)
- 财经(25610)
- 业(24188)
- 问题(22706)
- 经(21965)
- 图书(21343)
- 科技(21291)
- 技术经济(19198)
- 版(19057)
- 资源(18381)
- 业大(17993)
- 理论(17948)
- 现代(17430)
共检索到589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广路 王皓天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推动企业实施相应变革来提高运营效率,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对传统工作存在替代风险,员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支持意愿对企业变革成功有重要影响。基于相关理论,文章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解释技术冲击意识对员工变革支持意愿的影响机制。256份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冲击意识负向影响员工的变革支持意愿;组织自尊在技术冲击意识与员工变革支持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威胁感知调节技术冲击意识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威胁感知调节技术冲击意识通过组织自尊对变革支持意愿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对组织顺利推动人工智能变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占美松 高祯憬 康均 高军
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了财产和物资的技术属性,但无论其怎么发展,也改变不了私人占有财产之人性本源,人类永远需要会计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关系,以促进其分工与协作,因此,会计不会消亡。高新技术会导致企业的交易和业务越来越复杂,也会导致组织会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发生变化,其业务处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人类可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修正会计的不足,故会计的各个方面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总体上,智能化和大数据化不是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的终点,而是其新的起点,会计将进入崭新的时代,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会计 协作 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邹勇 周艳榕 黄启新
依据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员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行为策略、发生机制及其边界条件。采用多时点、多来源方法收集305名领导与下属配对数据,使用阶层回归分析数据。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诱发员工的主动学习行为;(2)工作不安全感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员工的主动学习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工作不安全感对主动学习行为产生的间接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广路 王皓天
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对员工职业发展构成威胁,从而降低员工职业满意度。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探究上述现象及其发生机理。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考察人工智能冲击意识对员工职业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基于353份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冲击意识负向影响职业满意度。工作压力在人工智能冲击意识与职业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学习目标导向负向调节人工智能冲击意识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工作压力与职业满意度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冲击意识与职业满意度之间经由工作压力的间接关系。然而,规避目标导向和证明目标导向正向调节工作压力与职业满意度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冲击意识与职业满意度之间经由工作压力的间接关系。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员工职业发展的影响,也能启发员工如何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冲击,指导组织如何采取措施提升员工职业满意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志坚 赵兴民 卢德生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战略与未来趋势。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与需求,职业教育应主动变革,从国家层面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统筹,推动职业教育宏观转型变革;省级层面应区域统筹,以区域联盟形式培养人工智能所需人才;各职业院校则应主动对接人工智能需求,改革师资、教学、培训等模式与内容。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屈玉东 费建翔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重要渠道。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推动着高校课堂教学发生深度变革,顺应人工智能发展之势,乘势而为,顺势而变,把握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为保证技术赋能下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公平、合理,摆脱技术主义的桎梏,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和价值旨归,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人文观照,促进师生交流共生、发挥教师独特的育人作用,追寻教育的德性复归。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蒲姗姗
人工智能环境下,图书馆将呈现出人机协同的精准服务方式、趋于平等合作的馆员与用户关系、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更为灵活多样的服务组织形式等新服务形态。在新服务形态的驱动下,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除了更为开放、灵活和智能,更加人性化之外,还呈现出包容、多样、协同和层次性的空间特征。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实现需要从重新规划空间布局、定制个性化的物理环境与服务、智能陈设、整合不同的智能技术四方面进行。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书馆 空间变革 人机协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永跃 张明凤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引入给员工带来不同程度的技术冲击,并且使得员工岗位技能要求不断提升。基于压力认知评估理论和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通过475份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业员工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探讨技术冲击意识对员工主动技能发展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响主动技能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压力认知评估是技术冲击意识影响主动技能发展的关键中介变量,技术冲击意识通过挑战性评估对主动技能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威胁性评估对主动技能发展产生消极影响;(2)数字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影响效应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即数字自我效能感强化技术冲击意识与挑战性评估之间的正向关系,弱化技术冲击意识与威胁性评估之间的正向关系;(3)在主动技能发展的前因条件组合中,有4类触发员工主动技能发展的前因构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雅馨 程延园 何勤 邱玥
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员工工作认同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文章以“基于任务的模型”和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利用北京市100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型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程度对员工工作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感知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工作条件感知与员工工作认同之间的关系,即在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影响下,与男性相比,工作条件感知变化越明显,女性对工作的认同越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林辉 钱圆圆 周慧琳 董直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场景不断涌现,新旧职业更替也日趋频繁。但现有文献并未关注人工智能引致的职业变迁方向,以及技术冲击下的职业平等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职业变迁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采用微观调查数据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变迁过程中的作用,从职业类型、任务属性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识别人工智能引发的职业变迁方向;从职业收入、就业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地位等维度,探究人工智能对不同技术复杂度职业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诱发职业变迁,引致劳动者从传统职业转向新职业和数字职业,也会重塑职业任务属性,促使任务向非繁重、精简化和自由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再技能化”效应会拓展职业技能宽度,而其“去技能化”效应则会降低技能深度;人工智能技术也会推动职业地位向上流动,但对不同技术复杂度职业的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与满意度会产生差异化影响,进而对职业平等性形成冲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变迁方向 职业平等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经南 马灿 周俊
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而新技术应用在影响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将对城市及空间造成一系列冲击。我国正处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亟需未雨绸缪应对新技术冲击下的城市空间变化。首先回顾了历次技术革命与城市空间变化的关系,并从生产方式变革、交通技术进步和生活方式变化三个方面归纳了技术革命影响城市空间的一般路径;随后在总结第四次技术革命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空间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尺度将产生的一系列变革;最后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的影响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应对城市空间变革的城市规划策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社会产出,但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现象。笔者将劳动力区分为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人,在静态模型下改进新古典生产函数发现,提高人工智能资本存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效率都将增加技能溢价。进一步地,笔者将教育纳入研究范畴,将静态模型拓展为动态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是偏向性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技能工人工资将增加,当自动化资本替代低技能工人工作岗位时,低技能工人工资将减少,高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保持不变,而低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将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技能溢价的提高将刺激更多劳动力选择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提高对劳动者学习能力的要求。为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对资本征税,并转移支付给工人。如果税率满足一定条件,且转移支付给低技能工人金额与高技能工人金额比例大于一定数值,则该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技能溢价。但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跨越奇点,政府可能面对效率与公平两者难以兼顾的局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收入不平等 技能溢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君华 刘亚超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类比分析法,以企业知识创新产出为核心目标,将知识管理的发展归纳为3个不同的时代,并鉴于仿生学、工程学、管理学三者的交叉对比,构建智能生成时代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将人工智能(AI)技术、智能中心、知识资产作为智能知识管理的三大要素,最后提出元宇宙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的开放型知识管理构想理念模型。研究(1)明晰了生成式AI未来将渗透到各个组织层面的发展趋势;(2)结合主客观因素提出了生成式AI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及运作机理,为有效解决组织知识创新产出的内涵及运转提供了新的思路;(3)理论上建立了以智能中心为核心驱动力的知识创新管理理论系统,为生成式AI产业的智能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春艳
人工智能技术掀起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浪潮,加速社会行业和职业的演变,推动高职业院校转型升级。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特色专业发展为导向,通过动态优化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入,形成具有人工智能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和教育生态,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创新力和服务贡献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职院校 特色专业 融合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婷婷
国务院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中应用。近年来,我国大力进行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将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更好地促进教学发展变革,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智慧教育 人工智能 教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