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9)
- 2023(10136)
- 2022(8411)
- 2021(7413)
- 2020(6259)
- 2019(13538)
- 2018(13132)
- 2017(25149)
- 2016(13181)
- 2015(14411)
- 2014(14220)
- 2013(14181)
- 2012(13261)
- 2011(12031)
- 2010(12059)
- 2009(11228)
- 2008(10547)
- 2007(9409)
- 2006(8550)
- 2005(7614)
- 学科
- 济(80218)
- 经济(80154)
- 管理(43057)
- 业(41797)
- 企(33642)
- 企业(33642)
- 方法(30057)
- 数学(27058)
- 数学方法(26918)
- 地方(17465)
- 中国(15958)
- 农(15688)
- 学(14940)
- 财(14809)
- 技术(14749)
- 业经(14155)
- 地方经济(12591)
- 贸(12254)
- 贸易(12250)
- 易(11847)
- 农业(11582)
- 环境(10586)
- 制(10238)
- 融(9018)
- 金融(9018)
- 技术管理(8991)
- 产业(8886)
- 务(8823)
- 财务(8804)
- 财务管理(8795)
- 机构
- 大学(203187)
- 学院(202846)
- 济(98129)
- 经济(96632)
- 管理(77221)
- 研究(73746)
- 理学(67786)
- 理学院(67031)
- 管理学(65945)
- 管理学院(65605)
- 中国(53655)
- 科学(44985)
- 京(41358)
- 财(39733)
- 农(39091)
- 所(38152)
- 研究所(35036)
- 业大(33478)
- 财经(32758)
- 中心(32090)
- 经济学(31816)
- 农业(30957)
- 经(29985)
- 江(29107)
- 经济学院(28624)
- 院(25925)
- 北京(25605)
- 财经大学(24402)
- 范(23293)
- 科学院(23037)
- 基金
- 项目(139392)
- 科学(110111)
- 基金(104479)
- 家(94215)
- 研究(93656)
- 国家(93491)
- 科学基金(79363)
- 社会(64709)
- 社会科(61673)
- 社会科学(61658)
- 基金项目(55727)
- 省(53283)
- 自然(52114)
- 自然科(50988)
- 自然科学(50971)
- 自然科学基金(50124)
- 划(44968)
- 资助(41901)
- 教育(41537)
- 编号(33295)
- 重点(31642)
- 部(30880)
- 发(30616)
- 创(29731)
- 国家社会(28356)
- 创新(28000)
- 科研(26908)
- 计划(26747)
- 教育部(26319)
- 人文(25614)
- 期刊
- 济(107411)
- 经济(107411)
- 研究(59163)
- 学报(37332)
- 中国(36177)
- 农(33830)
- 科学(33575)
- 财(30245)
- 管理(29332)
- 大学(27592)
- 学学(26988)
- 农业(22644)
- 经济研究(19833)
- 技术(18196)
- 财经(17494)
- 融(16503)
- 金融(16503)
- 经(15184)
- 业经(14910)
- 问题(13905)
- 技术经济(13359)
- 业(12156)
- 贸(11234)
- 教育(10965)
- 科技(10836)
- 统计(10427)
- 世界(10398)
- 商业(10260)
- 国际(10106)
- 策(10017)
共检索到296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席晶 陈凯 雷钦礼
本文在离散的随机经济增长框架下,采用中国的实际数据,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校准和估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技术水平和技术增长率的暂时性和永久性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且仅当技术增长率受到一个永久性的正冲击时,储蓄率的运行方向才与经济增长率一致,两者均不断攀升到新的均衡水平,并且储蓄率有可能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最终变大,这种可能性取决于习惯形成强度的大小,不仅如此,习惯形成还能直接改变储蓄率的大小。
关键词:
技术冲击 习惯形成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郭整风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苏华 郭晓峰
针对当前各界给予储蓄增长率持续降低的关注,本文认为,储蓄的增长本身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并不十分确定的正向促进关系.其取决于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在当前普遍强调储蓄下降对经济增长所起的负面作用情况下,对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确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涉及到兑付风险、减少收入以及对股份制银行和上市银行的资本金影响。本文在实证检验了国内储蓄率变动的状况、原因之后.尝试从金融产品和国家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储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储蓄率 经济增长 银行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伟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宪法
储蓄与投资是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变量,它们的变化及均衡关系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水平。近年来,我国总储蓄一直以较快的速度上升,1989年,储蓄总额已占GDP的36%,这个比例仅次于韩国而高于日本。世界银行的一项分析表明,增长率与储蓄率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韩国,增长率的变化可以解释大部分储蓄率的变动。但我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十多年来,储蓄率和增长率往往呈反方向变化。尤其1989年以来,储蓄率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穆怀朋
在有关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决策过程中,往往将金融的发展可动员更多的国内储蓄,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本文则对这个前提本身进行了分析与验证。作者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评述了"需求跟随论"与"供给引导论"的理论争论,而且利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对金融储蓄率与国内储蓄率和金融储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证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国内储蓄的前提是成立的,金融储蓄的增长同经济增长是相关的,本文所发现的统计规律,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决策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维娜
一、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原因。1.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心理渗透,几千年以来我国居民都乐忠于积攒,积攒财富,积攒粮食,认为只有积攒下来的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保障。举例来说,一个中老年人和一个青年人同样有30万元现金,中老年人可能只是把钱存放在银行备不时之需,而中青年人可能把钱用于买基金买股票,进行短期投资,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在劳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投资者享受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弟海 龚六堂
本文主要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讨论了长期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决定问题。论文首先在一个离散的Ramsey模型中,严格论证了增长经济中消费函数的形式和长期储蓄率的决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估算了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储蓄率,得到了同各国实际储蓄率非常接近的估计值。最后,论文通过国别比较分析,讨论了导致中国现阶段储蓄率过高的原因,并对未来储蓄率的变化作了预测和分析。论文的结论是,导致中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高资本产出弹性、高主观贴现率(高资本回报率)以及短视性预期存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爱君 范巧
政府干预与市场作用两者之间的权衡与选择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焦点。本文将对1978-2001年以来的GDP增长率和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得出政府支出和政府储蓄增长对GDP增长率将几乎不存在直接贡献,而论证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及构建以市场为主体的市场治理结构。
关键词:
转轨经济 政府职能转变 市场治理结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爱俭 张惠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王爱俭张惠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十分罕见的。1991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110亿,1993年为14764亿,1995年为29664亿,199...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伟 苏丽锋
传统研究主要基于教育支出和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教育扩张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基于教育扩张的桥梁作用,即高等教育扩张有助于储蓄转换为投资或消费,重新认识了高等教育扩张的增长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储蓄有助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在未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计量方程中,储蓄对增长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控制高等教育规模变量后,储蓄对增长的作用效果显著为负,而高等教育规模变量显著为正。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在储蓄与增长之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中间桥梁作用,如果储蓄不能转换为有效投资或消费,纯粹的储蓄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等教育能够加速储蓄的转换,从而有助于推动增长。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储蓄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一个理想的经济增长模型,应该全面反映储蓄率、技术进步率与产出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第一部分将说明,在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以上三者的相互作用未得到全面的反映。本文第二部分将提出一个全面反映以上三者相互作用的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不足之处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由以下两式组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毅 于大力 张筱婉
本文从外生性、长期乘子和短期动态乘子研究石油冲击对"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文章引入了Bootstrap方法对短期动态乘子进行了统计推断,结果表明:石油价格对"金砖国家"经济具有外生性;长期而言,油价会显著拉动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还会显著推高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短期而言,油价会显著刺激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的经济增长,还会显著推高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通货膨胀。本文认为,石油冲击不是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但它可能是形成全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