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18)
2023(3846)
2022(2928)
2021(2925)
2020(2222)
2019(5085)
2018(5163)
2017(7498)
2016(5395)
2015(6334)
2014(6573)
2013(5537)
2012(5156)
2011(4937)
2010(5166)
2009(3990)
2008(3891)
2007(3729)
2006(3314)
2005(3103)
作者
(12613)
(10534)
(10430)
(10143)
(6701)
(5015)
(4865)
(4254)
(4098)
(3910)
(3614)
(3531)
(3458)
(3440)
(3414)
(3409)
(3282)
(3266)
(3215)
(3041)
(2948)
(2741)
(2691)
(2596)
(2476)
(2422)
(2338)
(2269)
(2246)
(2185)
学科
教育(19083)
(12077)
技术(11951)
管理(11927)
(10610)
经济(10609)
中国(10480)
(9876)
企业(9876)
理论(7050)
教学(6920)
技术管理(5613)
(4832)
方法(4433)
(4122)
发展(3858)
(3770)
数学(3751)
(3736)
数学方法(3673)
研究(3532)
学法(3495)
教学法(3495)
学校(3389)
思想(3380)
高等(3365)
(3301)
政治(3259)
改革(3178)
学理(3143)
机构
大学(69115)
学院(66051)
教育(27862)
研究(26866)
(20699)
师范(20634)
管理(18447)
(18158)
经济(17477)
师范大学(17173)
(16895)
理学(15686)
理学院(15402)
科学(15271)
技术(15137)
职业(15048)
管理学(14958)
管理学院(14796)
(13357)
(12235)
研究所(12178)
中国(11821)
北京(11743)
中心(10686)
教育学(10680)
职业技术(10377)
(9654)
技术学院(9067)
(9018)
业大(8138)
基金
项目(41163)
研究(39650)
科学(34245)
教育(28470)
基金(24832)
社会(21444)
(20755)
国家(20390)
社会科(20026)
社会科学(20022)
编号(19550)
(18667)
成果(18072)
(17947)
课题(17705)
科学基金(16585)
(15325)
规划(12958)
基金项目(12136)
项目编号(11463)
重点(11365)
(11322)
(10877)
(10696)
(10565)
教育部(10453)
研究成果(10000)
(9957)
年度(9748)
(9375)
期刊
教育(49420)
研究(29820)
中国(26876)
(19042)
经济(19042)
技术(15257)
职业(14284)
技术教育(9808)
职业技术(9808)
职业技术教育(9808)
科学(7769)
学报(7639)
(7496)
论坛(7496)
大学(7163)
管理(6871)
(6310)
高等(5331)
成人(5247)
成人教育(5247)
(5157)
学学(4903)
农业(4898)
职教(4803)
高等教育(4675)
(4464)
技术经济(4348)
科技(4345)
发展(3739)
(3739)
共检索到111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宏伟  庞学光  
技术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构成要素,以特定的方式存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之中。哲学解释学的技术诠释不同于传统技术观念,它带来了技术内涵的转变:技术理解的内涵由"机械认知"走向"存在关切",技术知识传播由"明言传递"转向"意会体悟",技术知识转化由"线性应用"变为"螺旋循环"。这对职业教育的现实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构建情境化、共享式的学习过程;运用"隐喻"等符号化和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安排合理的课程实施顺序并创造技术知识转化的有利条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尚晶  
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作为产教双主体交互融合而催生的一种新文化,是技术观念文化和技术实践文化的合一,其样态分别表征为工匠精神和产教融合。技术文化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理性表达和实践指引作用,赋予职业教育以价值追求,凸显其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性、精神性的独特之处。然而,由于技术文化历史断层与现实错位致使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进而出现产教融合适应性疏离等问题,需要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以耦合协同、异质同形的职业教育实践观重塑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从内生动力角度主张走向技术实践共同体,增强职业教育双主体适应性;从外生发展角度形塑实体嵌入的工匠精神技术观念文化;从共生同构角度倡导产教“异质同形”的技术实践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秀霞  
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是连接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也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工士"学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建设的重要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对"工士"学位的理论内涵进行了界定,深入分析了"工士"学位的人本、公平和发展价值,并从法理支撑、标准建设、机制保障以及关系耦合四个视角对"工士"学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欧小凤  罗琴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亟待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核心在于科学处理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推动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适度发展、结构的持续优化、质量的逐步提高以及效益的稳步提升。具体而言,应树立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专业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静   朱忠军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现场工程师发展的重要议题,现场工程师的多元素养需要“双导师”团队给予保障,进行“双导师”团队建设需要以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目标为导向、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制度来规范、德才兼备的团队文化进行熏陶、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进行支撑,还需要多措并举引领“双导师”团队建设,多维并举推进“双导师”团队建设,校内与校外并重落实“双导师”团队建设,理念与实践并行促进“双导师”团队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宗诚  吉国庆  李波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合规性评价制度是伴随质量年报制度的实施而持续开展的,旨在保证质量年报自身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制度。通过梳理质量年报合规性评价的缘起和意义,以2022年《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合规性评价标准》为例阐释评价指标和权值赋分过程;对省级层面高职和中职质量年报合规性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质量年度报告存在主体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报告基本要素不够规范、普遍缺少深入的量化分析、省域之间差别较大、企业年报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应从规范化落实、标准化建设、数字化支撑等方面创新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各地规范编制行为、健全内容要素、提升编写质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南  石伟平  
麦克·杨基于知识观将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历程概括总结为知识本位、标准本位和联结本位三个阶段,尽管这三个阶段改革的主体、路径和成效都各不相同,但三者对知识的处理都过于浅表化,都没能够认识到职业知识的独特属性及其教育价值。因此,麦克·杨借助迪尔凯姆的"神圣"与"世俗"的区分以及伯恩斯坦关于"垂直"和"水平"知识结构的内涵辨析,对职业知识的内涵进行了尝试性的阐述,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其职业知识概念化理论。基于上述理论,从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知识概念化的课程实现路径,并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金祥  
20世纪30年代,何思源在大力发展山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职业教育改革。他主张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考虑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体现地域特色。启示在于:处理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关系,紧密联系社会,加强实践,并且以人为本,做到因地制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课程无论是理解成学科还是进程,都只停留在"点"或"线"的思维层面,还没有整体性地把握课程内涵,教学活动成为限制在静态"跑道"上的程式化演进,学生主体得不到尊重。职业教育课程本质上具有"空间"意蕴,综合职业能力是在课程视域下创设的"空间"场域中实践与交互生成的。课程建设需要构建物质空间、主题空间和人化空间,课程设计要从任务设计走向情境设计,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设计,从传统课堂设计走向无边界设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岭  
人的自由的实现需要具备劳动、生存、生活与发展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职业教育。同时人具备可教性,现代职业教育是实现人自由的必由之路,自由与现代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兼容统一。现代职业教育自由的意蕴从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基于人自由潜能的现实生活人教育、走向人的自由的终身教育、为了人的自由的普职融合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扬   牛彦飞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强就业”为导向,以“高技能”为核心,以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以服务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为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国内外相关实践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和范本,后续推进过程中应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坚持以能力与素质提升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与高端性;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责并重,突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坚持以服务终身教育为类型特征,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终身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胜军  李翠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是由一群关注、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个体和组织,基于共同目标和责任,以情感为纽带、契约为规范,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机团体。其实质是一个拥有精神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三重意蕴的有机结合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崔发周  
在分析传统职业技术教育目标模式简单、投入模式偏颇、办学模式僵化等弊端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结合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提出职教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是创新驱动,基本方向是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认为在教育观念上应由就业导向转为职业导向,在教育目标上应由技能型人才转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动力机制上应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在运行机制上应由学校主体转为"双主体",在招生模式上应由单一模式转为多元模式,在评价机制上应由内部评价为主转为外部评价为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洁莹  
"职业"是人类生活的外在表现,这些活动因其结果而让个人感到有意义;"技术"的五个层面的含义、三种存在状态只是认识论中的"技术","技术"知识只有进入教育场域成为可传授的知识,才能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场域中的"技术"知识。教育立场中"技术"知识的内在构成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符号标准、逻辑形式和意义性。因此,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和"技术"知识再生产为中介的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东  
普惠性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政策目标。普惠性作为社会福利用语指"惠及人人"的社会福利国家供给方式,普惠性学前教育只有建立在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内,才可能获得合法性和有效性。基于中国的现实,我国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只能是适度普惠型学前教育国家供给,学前教育成本必须有国家、社会、家庭合理分担。在政策意蕴上,普惠性学前教育必须解决三个问题:政策的合法性,稳定的财政支持体系,国家供给的中国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