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6)
2023(4228)
2022(3503)
2021(3233)
2020(2879)
2019(6280)
2018(6146)
2017(12291)
2016(6180)
2015(6860)
2014(6979)
2013(6929)
2012(6329)
2011(5686)
2010(5827)
2009(5300)
2008(5470)
2007(5140)
2006(4521)
2005(4350)
作者
(18417)
(15129)
(15064)
(14422)
(9771)
(7030)
(7026)
(6017)
(5903)
(5406)
(5230)
(5176)
(4903)
(4799)
(4772)
(4672)
(4661)
(4456)
(4353)
(4296)
(3938)
(3667)
(3455)
(3432)
(3429)
(3406)
(3396)
(3359)
(2981)
(2934)
学科
(25551)
(23979)
经济(23960)
管理(21293)
(20392)
企业(20392)
方法(13213)
(12677)
银行(12668)
数学(11780)
(11732)
数学方法(11701)
技术(11282)
(10673)
(10585)
保险(10582)
中国(8438)
(7704)
金融(7704)
业务(7036)
(6759)
制度(6758)
(6711)
技术管理(6461)
(6307)
贸易(6298)
(6014)
银行制(5917)
业经(5130)
(4959)
机构
大学(89166)
学院(88960)
(40144)
经济(39305)
管理(37393)
理学(31031)
理学院(30800)
管理学(30437)
管理学院(30278)
中国(29488)
研究(26437)
(20782)
(18542)
财经(16273)
(14864)
(14845)
科学(14445)
中心(14416)
银行(14124)
(14121)
(13238)
(12962)
经济学(12933)
(12879)
(12600)
财经大学(12416)
金融(12389)
北京(11904)
经济学院(11880)
研究所(11486)
基金
项目(57071)
科学(45623)
基金(43104)
研究(41304)
(36935)
国家(36687)
科学基金(32526)
社会(27694)
社会科(26438)
社会科学(26432)
基金项目(22599)
(21600)
自然(21004)
自然科(20574)
自然科学(20571)
自然科学基金(20225)
教育(18462)
资助(18285)
(17991)
编号(15713)
(13319)
(12984)
重点(12417)
创新(12312)
国家社会(11992)
教育部(11791)
成果(11635)
人文(11480)
(11401)
(11297)
期刊
(40384)
经济(40384)
研究(30319)
(23277)
金融(23277)
中国(18301)
(15901)
管理(14479)
科学(11551)
学报(11182)
(10551)
技术(10223)
大学(8872)
学学(8666)
财经(8282)
(6928)
经济研究(6738)
技术经济(6672)
农业(6229)
理论(5656)
业经(5571)
(5368)
实践(5220)
(5220)
科技(5160)
国际(5148)
教育(5002)
问题(4758)
(4617)
论坛(4617)
共检索到142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飞  陈彩虹  
随着社会经济分工的细化与行业之间关系的重塑,行业风险传染成为诱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行业指数数据,结合LASSO-VAR模型与BK指数方法对我国行业风险传染进行频域分解,从风险传染水平特征、结构特征以及频域特征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QAP分析、回归分析从技术关联与商业信用的角度对行业风险传染进行解释。研究发现:首先,我国行业风险传染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并且总风险传染主要由短期风险传染驱动,但风险频域结构会随着经济主体预期的调整而逐渐变化;其次,化工、机械设备等技术供给型行业在风险传染网络中为主要的风险溢出者,银行业作为资金供给型行业为主要的风险吸收者;再次,在技术关联的作用下,行业风险传染网络呈现出长期稳定的技术聚集特征,并且短期行业风险传染网络会进一步叠加非理性信息效应的影响;最后,商业信用对短期行业风险传染具有显著影响,提高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有效降低短期行业风险传染。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认知我国行业风险传染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宏观经济监管部门防控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子晖  王姝黛  梁方  
本文结合中国投入产出表,从产业链结构这一崭新的研究视角,考察我国行业间尾部风险传染的微观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链结构能较好地解释尾部风险的跨行业传染关系,议价能力较高的行业将对其上下游部门输出风险。全样本期间尾部风险主要沿产业链逆向传导,而重大股灾期间上下游部门间双向传染效应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防范尾部风险的跨行业交叉传染提出建议,从而为完善金融风险监管机制提供“产业治理”的新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廉水  吴利华  徐彦武  郁明华  
转型是公司运用资源优势 ,调整产业战略定位 ,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摆脱经营困境的重大战略行为。公司为追求价值最大化、完善产品链和分散经营风险而选择跨行业转型。公司跨行业转型艰难源于产业选择风险、业务选择风险、过程控制风险和后管理风险等。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高长元  张逸琳  王京  
跨界创新联盟是企业创新过程中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在带来企业创新资源共享效益的同时,联盟中复杂的关联关系也构成了联盟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新渠道。本文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与传染病模型,根据跨界创新联盟特点,在原有资产关联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行业关联、资产关联和创新合作关联三种关联关系,改进了风险传播的传染病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行业关联、资产关联和创新合作关联对跨界创新联盟关联信用风险传染阈值具有综合性影响,增加行业关联和创新合作关联因素,有利于提高关联信用风险传染阈值的精度。此外,资产关联度越高则感染成员密度越大;行业关联度越低,创新合作关联度越高则感染成员密度越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秀华  周小莲  
跨行业编目共享是图书编目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出版社、书商、图书馆对图书的分别编目导致了编目工作重复,造成了经济成本与人力成本的浪费。因此,出版社、书商、图书馆及用户应协力共建全国性跨行业书目数据网,各司其职,按统一的编目标准或数据兼容格式逐步完善、补充书目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凯  周宗放  钱茜  
结合传染病模型和复杂网络理论,探讨了风险信息和个体反应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个体反应在风险信息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的阈值与真实和虚假风险信息的传播效率均无关,但与关联个体网络结构和感染个体恢复率有关;当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稳定时,感染个体的密度与真实和虚假风险信息的传播效率均存在显著关系,且感染个体的密度对真实和虚假风险信息的敏感性相当。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钱茜  周宗放  
现实企业之间广泛的关联关系导致了复杂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本文改进了传染病模型以用于刻画企业之间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机制;并进一步,在部分企业可能形成"免疫"能力的背景下,探讨了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稳定状态;最后,在关联企业形成无标度网络环境下,分析了关联信用风险特点对该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关联信用风险传染阈值和稳定状态感染企业的密度,均与网络初始状态的免疫性企业的比例、企业免疫性的丧失率及救助时间有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申敏  
本文利用国民经济中九大门类行业相关数据,将度量行业信用风险的CCA方法加以改进,并构建正则藤CopulA模型,揭示了样本行业间信用风险的非线性相依结构及信用风险传染路径。实证结果显示:各行业信用风险水平不一,但都较好地拟合了实际经济;任意两行业间无条件信用风险大多表现为下尾相关性,但条件信用风险的尾部相关性总体较弱;国民经济行业体系中存在加剧和减缓行业信用风险传染的"风险催化行业"和"条件隔离行业"。最后,提出了有效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磊  沈嘉贤  陈庭强  戴斌  
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方法,揭示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特征及其对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进而构建了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间关联的链式结构、网状结构和超网络结构,并阐述了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信用关联超网络的结构及其特征,最后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信用关联超网络中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机制。研究发现: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间形成了由链式结构与网状结构组成的超网络结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沿着信用链式与网式结构在超网络中传递,并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信用关联超网络进行交叉传染。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2018年3月12日,中注协约谈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提示频繁跨行业并购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中注协相关负责人指出,农业类上市公司固有审计风险较高,近来部分农业类上市公司,频繁跨行业投资并购,可能引致新的审计风险。中注协提示,注册会计师在年报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事项:一是关注农业板块业务固有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关注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尤其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晨荣   高波  
基于2012—2020年中国微观企业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技术创新、跨行业技术溢出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增加了企业污染排放,跨行业技术溢出有利于污染减排,长期跨行业技术溢出的正面影响可以抵消数字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较高的环境规制强度能够缓解数字技术创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非数字行业和重污染行业中跨行业技术溢出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创新吸收能力不足、绿色创新效率不高是数字技术创新产生污染排放的原因,跨行业技术溢出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污染排放。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凯  周宗放  钱茜  
关联信用风险及其传染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的平均场理论,运用传染病模型,来刻画关联主体网络中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机理;并引入潜伏主体及其潜伏期,分析了网络中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过程;进一步,在关联主体BA无标度网络中,探讨了关联信用风险特征对传染过程中稳定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潜伏主体的平均潜伏期、感染主体的传染率和恢复率及传染力、信用主体的新生率和死亡率,均会影响关联信用风险传染阈值和稳定状态时感染主体密度。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钱茜  周宗放  
在一个典型的存在资金约束的二级供应链上,通常存在两类不同的信用风险:一是供应商向银行信用贷款所形成的信贷信用风险;二是供应商为零售商提供商业信用而形成的商业信用风险。本文针对上述两类不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及传染问题展开研究,揭示了两类风险之间的传染机理,度量了风险的传染强度,并分析了传染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两类不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导致供应链上存在由非同类信用风险构成的关联信用风险(Different types of associated credit risk),本文简称为供应链上的D类关联信用风险。结合数值分析发现:D类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强度与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及无风险利率正相关,而与商品的市场价格负相关。特别地,当市场需求服从指数分布时,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强度与商业信用成本和零售商的特质有关,供应商通过调整商业信用成本和选择零售商类型可以降低D类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强度,进而降低自身的银行信贷风险。本文将同类型信用风险之间的关联和传染问题引申到不同类型的信用风险之间,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关联信用风险的内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建东  
在我国利用国际技术溢出的诸多途径中,传统的国际贸易特别是进口贸易的作用已被普遍认可。随着近年来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比重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这一新贸易方式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大部分现有研究都是基于行业内层面的分析,对产业内贸易的跨行业溢出效应的研究较少。本文使用1999—2008年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产业内贸易的跨行业技术溢出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制造业各行业间的技术溢出虽然存在,但溢出效果有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宁光杰  崔慧敏  付伟豪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关注受信息技术影响的劳动者如何通过跨行业流动实现再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实证分析地区—行业层面信息技术渗透度对微观劳动者跨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信息技术渗透度的提升会显著增加该行业劳动者跨行业流动的概率。一方面,行业信息技术渗透度的提升分别通过就业替代效应和结构效应提高常规任务从业者和非常规认知任务从业者的跨行业流动概率;另一方面,行业信息技术渗透度的提升会促使高、中技能水平劳动者跨行业流动。针对流动方向的分析表明,从事常规任务劳动者倾向于被动地“向下流动”,流向与原行业“技能距离”较远的行业,并承受一定的工资损失。本研究为科学评估信息技术发展对劳动就业的结构影响,以及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就业配套政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