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08)
- 2023(18484)
- 2022(15372)
- 2021(14093)
- 2020(11753)
- 2019(26613)
- 2018(26206)
- 2017(49533)
- 2016(26731)
- 2015(30219)
- 2014(30103)
- 2013(29993)
- 2012(28001)
- 2011(25426)
- 2010(25818)
- 2009(24282)
- 2008(24332)
- 2007(22211)
- 2006(19880)
- 2005(18456)
- 学科
- 济(123365)
- 经济(123202)
- 业(100260)
- 管理(94396)
- 企(88472)
- 企业(88472)
- 方法(49359)
- 数学(39672)
- 数学方法(39441)
- 中国(37086)
- 财(36581)
- 农(35750)
- 业经(35021)
- 制(28612)
- 地方(26639)
- 技术(25166)
- 农业(24536)
- 务(24201)
- 财务(24153)
- 财务管理(24110)
- 贸(23152)
- 贸易(23127)
- 企业财务(22900)
- 易(22463)
- 银(21424)
- 银行(21394)
- 体(21075)
- 行(20633)
- 融(20471)
- 金融(20464)
- 机构
- 学院(390940)
- 大学(387532)
- 济(171491)
- 经济(168235)
- 管理(152673)
- 研究(134115)
- 理学(129590)
- 理学院(128254)
- 管理学(126684)
- 管理学院(125916)
- 中国(107673)
- 京(82995)
- 财(82886)
- 科学(75894)
- 所(67066)
- 财经(63988)
- 农(62795)
- 江(61828)
- 中心(61042)
- 研究所(59717)
- 经(58043)
- 北京(53055)
- 经济学(52644)
- 业大(52353)
- 农业(48754)
- 范(48678)
- 州(48541)
- 院(48379)
- 师范(48178)
- 经济学院(47350)
- 基金
- 项目(247418)
- 科学(197453)
- 研究(187395)
- 基金(180385)
- 家(155146)
- 国家(153750)
- 科学基金(133332)
- 社会(122484)
- 社会科(116245)
- 社会科学(116223)
- 省(97000)
- 基金项目(94043)
- 教育(85638)
- 自然(81926)
- 划(80184)
- 自然科(80068)
- 自然科学(80049)
- 自然科学基金(78734)
- 编号(74843)
- 资助(73465)
- 成果(61663)
- 发(57113)
- 部(56146)
- 创(56087)
- 重点(55558)
- 课题(53233)
- 创新(51723)
- 国家社会(51355)
- 制(50493)
- 教育部(48915)
- 期刊
- 济(200974)
- 经济(200974)
- 研究(124211)
- 中国(89243)
- 财(67778)
- 管理(64636)
- 农(59251)
- 学报(53674)
- 科学(53551)
- 教育(44801)
- 融(42962)
- 金融(42962)
- 大学(42584)
- 农业(40384)
- 学学(39962)
- 技术(37709)
- 业经(33470)
- 财经(33385)
- 经济研究(32119)
- 经(28915)
- 问题(25973)
- 业(24090)
- 贸(22378)
- 技术经济(22226)
- 世界(20369)
- 国际(19701)
- 科技(18676)
- 商业(18503)
- 现代(18480)
- 坛(17281)
共检索到619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焦少飞 张炜 杨选良
区别于传统的"结构—创新"分析框架,本文主要从行业技术发展特征的角度,分析技术体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的数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体制的各个维度不仅显著地影响了企业的研发努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绩效。本研究还发现盈利水平也影响研发努力程度;我国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还是非创新竞争;与港澳台资本相比,外商资本的知识溢出效益更明显。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体制 研发努力 创新绩效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保昌 邱涤非 杨喆
本文通过分析进口关税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旨在为当前以进口关税提升为表征的"贸易战"是否影响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一些启示。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进口关税数据为基础,利用中国加入WTO的准自然实验,评估了进口关税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以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进口关税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和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2)进口关税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企业规模异质性,相较于规模较大企业,进口关税更倾向于抑制规模较小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和创新绩效的提升。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贸易战"加剧、进口关税不稳定性的背景下如何积极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提升创新绩效是推动中国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宋炜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了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效应。研究表明,在资本密集度较高的战略性产业中,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正效应不显著;不同所有制企业的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R&D投入与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R&D投入 创新绩效 自主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张力伟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空间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创新绩效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关系;分区域来看,制造业集聚对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存在非线性的促进作用,与非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曲线关系;无论是创新型城市还是非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绩效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即制造业集聚不仅会对本地区城市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知识空间溢出影响周围其他城市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静玉 王元月
为了拓展传统资源观和组织学习理论关于国际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认知,文章在理论上推断了企业国际化行为影响创新绩效的中间机制,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维度考察国际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并基于17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6年间的国际化程度和创新绩效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化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研究发现:一是企业国际化行为通过规模溢出、生产溢出、国际合作和创新能力溢出四个途径影响其创新绩效,二者之间不仅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的简单线性关系,还存在U型或S型等非线性关系;二是全样本下的企业国际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推动企业创新绩效水平显著上升0.128个百分点。国际化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S型关系假设也得到验证;三是作为两个中间调节变量,企业规模和产权属性在企业国际化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永明 常梦可 张水潮
研发推动企业创新,广告提升企业品牌声誉,两者都是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本文以2012-2016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企业为例,构建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以产品市场竞争为调节变量,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广告支出均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且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研发增加的专业性资本通过广告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表明研发和广告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存在明显的优势互补效应;进一步发现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的地区,研发和广告的协同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投资策略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圣利 王丽娟
文章采用2015—2017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监督对企业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改善了企业研发补贴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研发补贴对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不同类型,研究其监督效应对企业研发补贴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研发补贴绩效的改善更为显著,在考虑产权性质的前提下,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补贴绩效更具影响力。
关键词:
研发补贴 研发补贴绩效 稳定型机构投资者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简兆权 黄如意 陈伟宏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从创新投入,未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和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三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绩效,分析CEO过度自信对三个层面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特征在上述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15年中国A股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和CEO两职兼任增强了上述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削弱了上述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流动性增强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CEO过度自信 董事会特征 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辽 黄蕾琼
从理论上分析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着重探讨创新开放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利用沪深两市高技术上市公司2004-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间呈现倒"U"型关系,技术多元化水平上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创新开放程度较高环境中被进一步放大。据估算,企业创新开放度每提高10%,技术多元化程度上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增加0.011个百分点。此外,企业技术多元化战略经营绩效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技术密集属性和行业产权结构属性差异,高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多元化水平每提高1%,企业经营绩效水平将实现高达0.052 4%的攀升幅度,且低国有化企业实施技术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明显优于高国有化企业。
关键词:
技术多元化 创新开放度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阳镇 王文娜 陈劲
新一轮数字智能技术以其广泛渗透性改变了企业创新链与价值链的交互过程,产生全新的数字技术赋能效应。文章基于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企业微观调查数据库,旨在考察企业研发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数字化在其中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研发合作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数字化在企业研发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产生正向调节效应;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主要通过深化企业人力资本和强化知识吸收进而促进研发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研发合作更能促进中小企业、市场发育程度低以及非出口企业的创新绩效,数字化在其中的赋能效应在大企业、市场发育程度低与非出口企业中更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国胜 杜鹏飞 陈明明
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中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相较于大规模、资本充足和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赋能对中小型、有融资约束和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弱。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赋能可以通过促进企业间研发协作、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赋能人力资本三种中介渠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应制定支持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可得性;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彤缨 生巴提·赛依热克汗 陈国才
在中国多层级治理的制度环境下,与地方各级研发补贴相比,国家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更胜一筹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其研发补贴来源,将研发补贴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级,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与对比不同层级研发补贴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不同层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省级或者地级研发补贴相比,国家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更好,而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则更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多层级治理”和“研发补贴组合”的角度理解研发补贴激励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代彬 何勤勤 刘星
以2008—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就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基于产权性质和融资约束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考察了上述影响在不同样本组中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融资约束的缓解会强化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国际化战略 研发创新 产权性质 融资约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永安 胡佩
将企业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双重研发三种,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究不同研发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及其在异质性企业中的差异情况。全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双重研发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最好,合作研发的激励效果次之,自主研发的激励效果最弱。企业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自主研发对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最显著,合作研发对低成长性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激励效果最显著;对于无融资约束的企业,双重研发模式是提升创新绩效的最佳选择,但是对有融资约束的企业,其提升效果最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香梅 宋荣哲 王静
连锁股东作为资本市场新兴所有权主体,对创新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通过协同治理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路径机制检验表明,信息效应与产能效应是连锁股东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两条重要渠道。拓展性分析发现,高管风险偏好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均正向调节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在高科技企业和东、西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为连锁股东发挥协同治理效应的现有文献提供了重要补充,为当前企业基于自身情境优化创新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研发背景高管与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技术创新、出口本国增加值与全球竞争力——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医药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
盈利能力影响企业研发决策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的自主研发:来自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专用性投资与研发补贴政策效果——来自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证据
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研发行为会改变市场结构吗?——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研发投入、纯技术效率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中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药品进口关税下调能否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来自A股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