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1)
- 2023(9967)
- 2022(8547)
- 2021(8126)
- 2020(6870)
- 2019(16117)
- 2018(15948)
- 2017(29749)
- 2016(16258)
- 2015(19015)
- 2014(19392)
- 2013(19345)
- 2012(18361)
- 2011(16872)
- 2010(16960)
- 2009(15776)
- 2008(15932)
- 2007(14549)
- 2006(12500)
- 2005(11412)
- 学科
- 济(72488)
- 经济(72422)
- 管理(45680)
- 业(44698)
- 企(34970)
- 企业(34970)
- 方法(34086)
- 数学(30443)
- 数学方法(30191)
- 中国(21721)
- 农(19977)
- 财(17156)
- 贸(16687)
- 贸易(16678)
- 易(16312)
- 学(15089)
- 技术(14898)
- 制(13660)
- 业经(13582)
- 农业(13228)
- 地方(12108)
- 银(11418)
- 银行(11388)
- 行(10900)
- 和(10731)
- 理论(10705)
- 环境(10595)
- 融(10552)
- 金融(10550)
- 务(10081)
- 机构
- 大学(247226)
- 学院(245418)
- 济(107197)
- 经济(105092)
- 管理(89915)
- 研究(88643)
- 理学(76395)
- 理学院(75469)
- 管理学(74238)
- 管理学院(73764)
- 中国(68407)
- 京(53969)
- 科学(53744)
- 财(47094)
- 所(46361)
- 农(44132)
- 研究所(42087)
- 中心(40565)
- 财经(37643)
- 江(37514)
- 业大(36755)
- 农业(34989)
- 北京(34912)
- 经济学(34412)
- 经(34218)
- 范(32319)
- 师范(31994)
- 经济学院(31243)
- 院(31066)
- 州(29485)
- 基金
- 项目(156688)
- 科学(121870)
- 研究(114721)
- 基金(113232)
- 家(99718)
- 国家(98950)
- 科学基金(82666)
- 社会(72262)
- 社会科(68511)
- 社会科学(68491)
- 省(59313)
- 基金项目(59041)
- 教育(53118)
- 自然(52070)
- 划(50896)
- 自然科(50834)
- 自然科学(50818)
- 自然科学基金(49936)
- 资助(47341)
- 编号(46364)
- 成果(38293)
- 部(36202)
- 重点(36070)
- 发(34403)
- 创(32670)
- 课题(32484)
- 创新(30778)
- 国家社会(30754)
- 教育部(30627)
- 中国(30393)
- 期刊
- 济(117371)
- 经济(117371)
- 研究(74425)
- 中国(52215)
- 学报(39975)
- 农(39415)
- 财(37444)
- 科学(36629)
- 管理(31541)
- 大学(29550)
- 学学(27524)
- 教育(27451)
- 农业(27039)
- 技术(24164)
- 融(21508)
- 金融(21508)
- 经济研究(19767)
- 财经(19215)
- 业经(17418)
- 经(16669)
- 业(16101)
- 问题(16019)
- 贸(15441)
- 技术经济(14494)
- 国际(13283)
- 图书(13105)
- 世界(13087)
- 版(12008)
- 统计(11854)
- 科技(11526)
共检索到373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加华
《耕织图》即以农事耕作与丝棉纺织等为题材的绘画图像,在我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于历代《耕织图》的创作意义,已有研究均强调其技术推广价值,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之所以如此,是由《耕织图》的一系列特点所决定的,如前后因袭而少有变化、存在大量的技术描绘错误、重场景描绘而轻操作流程与技术细节等,由此使其很难发挥技术推广的作用。
关键词:
《耕织图》 技术的“幻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立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思想探析余立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和任务、教育原则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教育思想等,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教育遗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这份遗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野 罗丽
当今社会是平民社会,社会诸多问题也是平民文化过渡发展的结果,因此,对平民社会进行追究十分必要。从意识形态主要话语权主体的不同来考察,可将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划分为贵族社会、士人社会、平民社会。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贵族社会的体制保障,制礼作乐是其行为规范。秦以后,没落贵族嬗变为"士"。"士"以"道"为标杆,博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社会定位,或充任于各级政府部门,或不仕为"乡绅",国家意志与乡村日常管理由他们实际操作,形成士人社会。宋朝科举制度开启平民进入管理层的通途,士大夫最终演化成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有血缘、门阀的特质,活在当下,务实、注重短期效益的平民意识更具社会合理性和适应性,整个社会呈现平民特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芳 潘荣华
中国古代乳文化发端于牧区,在向农区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异,主要表现为:乳品被当作珍贵的副食品、奢侈品的同时,其欣赏价值与医药价值也得以充分提升。乳文化变异是自然条件、经济环境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崇牛风尚的熏染,儒家戒律的震慑,畜产保护政策的制约,以及乳糖不耐症等社会心理因素,都是乳文化变异与传播受阻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乳文化 传播过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花家明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书籍的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书籍的流通经历了官书垄断、抄写传播和印刷传播等三种主要形式的演变。中国古代书籍的每一种流通形式,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古代书籍 流通形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璐
耕织图是清代御制文献中的一个农业主题,清代宫廷曾出现过大量帝王御制的以耕织图为主题的书画作品,清宫所藏甚多,记载于各类目录学著作当中。清代帝王的御制耕织图,有绘本、拓本、刻本等多种形式,它们之间在创作上存在传承、模拟和复制的关系。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影响深远。
关键词:
清代 御制文献 耕织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成广雷 夏敬源 张春庆
【目的】明晰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生物学发展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对种子科学的贡献,为现代种子科学的发展和种子科学史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以现代种子发育生物学研究内容为主线,采用古籍查阅、文献检索、辨析推理、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生物学的有关经验和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和探析。【结果】总结了中国古代对种子发育的整体认识、水肥及其它农艺措施对种子发育的影响、种子败育现象的发现及防治、种子成熟及后熟等方面知识。【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子发育生物学知识,特别是对影响种子发育的各种现象有较多描述,虽然主要是经验积累和感官记录,但这些知识与现代研...
关键词:
种子 发育生物学 中国 古代史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纪宝成 童年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古代遗产。其中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它在开创中国古代辉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来,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有不同看法,如旧中国一位大学教授曾说:中国的经济思想遗产“与今之欧美经济科学比较,本无一顾之价值”,西方的一名学者也曾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古老文化中没有“足以同中世纪西方的经济学者们在经济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良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华莉
园林学界对古代是否存在公共性园林一直存有争议,结合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内涵、称谓、功能、来源等相关史料信息,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展开分析。论证得出,古代公共性园林是古典园林中的特殊类型,融合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追溯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历史渊源,能够补充、丰富本土古典园林体系,扩展园林史研究范围。从古代公共性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切入,还有助于深入理解公共性园林,对传承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重振民族精神有着积极意义。最后,古代公共性园林追求高文化与低消耗相结合的简朴生活,满足了基本精神需求还不破坏生态环境,对现阶段环境保护和公共园林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建华
文章着力探究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解析,提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策略,即制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构建多元化课程结构体系,稳步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改革 课时 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敏 曾玉婷
借贷活动并不是在人类社会开始时就出现的,根据简牍中的记载以及相关史料分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借贷活动开始出现并存在不同形式。借贷关系经历着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多种性质的借贷活动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并存阶段。最终,以利他为导向的无偿给予走向了消亡,而以利己为导向的高利贷开始逐渐活跃并成为主流。
关键词:
简牍 借贷 楚简 秦简 汉简 起源 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增礼 肖永明 唐亚阳
中国古代书院采用肯定生徒个体性的"分年"教育和因材施教,注重知行合一的品德践履,营造潜移默化的德育环境和实施颇具实效的考评制度等德育方法。书院的德育实施方法具有注重在逻辑上的贯通性,在程序上的完整性,在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等特征。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波
在新兴的基于图像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启发下,建议以《中国历代画目大典》和《中国美术全集》作为资料基础,梳理中国古代传世画作中的读书图,以开辟阅读学、图书馆学研究的新领域,为读书图的专题收藏和利用提供线索,以弘扬中华民族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为阅读史、图书史上很多问题的研究带来富有趣味的图像证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琦
文学传播作为人类文化传播活动中的一部分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流变后认为,从传播者、传播观念、接受群体、传播方式等方面看,中国古代文学还是属于小众传播,并非像有的学者所言的那样已经大众传播化了。
关键词:
古代文学 传播 发展 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许可峰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少数民族文教政策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内容上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礼教(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注意文教政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价值取向是"以和为贵"。无论其经验还是不足,都值得认真地加以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