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2)
2023(11893)
2022(9992)
2021(9003)
2020(7265)
2019(15960)
2018(15584)
2017(28242)
2016(15203)
2015(16973)
2014(16576)
2013(16205)
2012(15461)
2011(14096)
2010(14306)
2009(12842)
2008(12474)
2007(11239)
2006(10154)
2005(9407)
作者
(44033)
(36693)
(36474)
(34230)
(23520)
(17641)
(16452)
(14218)
(13939)
(13213)
(12504)
(12372)
(11955)
(11801)
(11333)
(11231)
(10967)
(10660)
(10608)
(10569)
(9382)
(9161)
(8895)
(8502)
(8348)
(8189)
(8131)
(8119)
(7411)
(7396)
学科
(69711)
经济(69666)
(46657)
管理(44947)
(36930)
企业(36930)
地方(25123)
中国(23223)
技术(22386)
方法(20161)
(20147)
业经(17787)
数学(16527)
数学方法(16348)
农业(14645)
地方经济(14582)
技术管理(14275)
(12147)
(12014)
金融(12012)
(11972)
(11863)
银行(11839)
(11778)
环境(11775)
理论(11773)
贸易(11763)
(11581)
(11425)
(11299)
机构
学院(216270)
大学(210006)
(89491)
经济(87567)
管理(81430)
研究(79294)
理学(68875)
理学院(67976)
管理学(66907)
管理学院(66474)
中国(59236)
科学(48136)
(46041)
(40132)
(37823)
研究所(36220)
中心(35814)
(35420)
(34572)
(32263)
师范(31964)
业大(29506)
北京(29492)
财经(29072)
(29069)
(28848)
技术(27254)
农业(26501)
经济学(26400)
(26239)
基金
项目(144203)
科学(114829)
研究(111106)
基金(100253)
(87465)
国家(86697)
科学基金(74588)
社会(70128)
社会科(66499)
社会科学(66489)
(60793)
基金项目(53314)
教育(51501)
(49948)
编号(45625)
自然(45371)
自然科(44355)
自然科学(44347)
自然科学基金(43542)
(38565)
资助(38390)
(36309)
成果(36304)
课题(33933)
重点(33728)
创新(32995)
发展(31413)
(30843)
(30605)
国家社会(28852)
期刊
(108260)
经济(108260)
研究(68143)
中国(55872)
教育(35557)
管理(34034)
(33217)
科学(30498)
学报(29371)
(27107)
技术(25170)
农业(23220)
大学(22565)
(21644)
金融(21644)
学学(20846)
业经(19361)
经济研究(16955)
科技(14311)
财经(13966)
问题(13360)
(13230)
技术经济(12979)
(12688)
论坛(12688)
(12285)
职业(11884)
图书(10889)
资源(10800)
商业(10558)
共检索到346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欣娟  孙倩倩  吴福象  
为验证技术专业化分工是否有助于我国构建创新驱动与区际协调耦合发展的新格局,基于2007—2016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剖析技术专业化分工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技术专业化分工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效应,即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先阻碍后促进作用,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中等规模城市表现得尤为显著,地区创新能力在深度与广度维度的动态演化构成了该效应发挥作用的中介渠道。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鼓励区际技术专业化分工、推进发展型城市群建设、完善市场化机制是有力的政策组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研究目标:揭示国内专业化分工能否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研究方法:建立国内专业化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与区域发展差距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进而探讨其背后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国内专业化分工中获得的技术进步效应及资源配置效应差异,成为决定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嵌套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1)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而基于内生能力的国内价值链分工(NVC2)反而拉大了区域收入差距。NVC1更有利于中低收入地区资源配置优化,而NVC2呈现一定的"中心—外围"特征,对中高收入地区意味着更加显著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研究创新:区分两种国内价值链分工模式,探讨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差异及机制原因。研究价值: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大国规模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凤  
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理论和区域创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通过理论归纳,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进行阶段性分析,以获得两者互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已掌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立足于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探讨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对策研究;对理论分析和量化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期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乳燕  乔桂明  
文章是在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能力作一个判断,并对区域创新能力与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通过评价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比较每个地区的创新能力的强项和弱项,有利于政府判断区域创新能力的走向和成因,帮助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并找到今后的工作出发点,找到江苏区域创新的集聚点,揭示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锦  张宁  李胜会  
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不仅对于全国及省际区域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省内区域层面也影响重大,因此,本文从省内地区间研究出发,以珠三角九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专业化的角度入手来分析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论文首先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珠三角九个地级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十年间珠三角各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都不断提高,但每个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却不尽相同。接着再引入产业专业化系数测度各市产业专业化程度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珠三角9个地级市单位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珠三角各市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和产业专业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产业专业化程度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最后,结合对应分析法具体分析了十年间各个城市间产业专业化以及职能分工互补的发展情况,并给出相应结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锋  汪良兵  
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视角,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与改造两个子系统,运用多阶段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两个子系统及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协同发展度模型,对我国科技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偏低,其协调发展度也处于"弱协调"状态,且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依据其协调发展度的状态将我国各省区划分为四类,深入分析协调发展度的特征和原因,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丽娜  宋慧勇  
文章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背景,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再到协同发展的政策取向变迁。区域协调是发展目标,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则是手段与路径。在比较优势发生动态变化、区域发展经济联系与空间依赖客观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协同发展通道网络,完善要素共享市场体系奠定区域协同发展基础,以创新协同促成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主线,实现生态治理联动形成的外部协同动力,并以此构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创新的基本框架,有效推动不同类型区域共赢式发展的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丽娜  宋慧勇  
文章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背景,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再到协同发展的政策取向变迁。区域协调是发展目标,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则是手段与路径。在比较优势发生动态变化、区域发展经济联系与空间依赖客观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协同发展通道网络,完善要素共享市场体系奠定区域协同发展基础,以创新协同促成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主线,实现生态治理联动形成的外部协同动力,并以此构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创新的基本框架,有效推动不同类型区域共赢式发展的实现。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朱伟珠  李春发  
区域技术创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研究两者的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对探讨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全局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4-2013年)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借助Geo Da空间分析软件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两者的高水平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呈线状分布。自东向西即从东南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小雨,王学军,郭群  
首先,建立4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Moran′I检验证实了农业生态环境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的空间计量模型,将区域创新能力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5-2013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区域创新能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并对各影响因素空间效应进行分解;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呈正U型曲线关系,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将显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并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耀辉  何小钢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质是在尊重和承认不同区域之间禀赋差异、发展差别的基础上,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不断探求各区域之间发展的相对平衡与动态协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忠泽  
本文分析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科学技术在实现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南地区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提出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从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层面,论证了中部崛起的内涵、目标和紧迫性;并就内生自增长力的培养、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开放和本土创业者的培育等方面研讨了如何走出中部崛起的新路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技术创新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复杂的耦合关系,二者交互影响、相互制约。文章认为,技术创新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区域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提升和经济结构合理等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主要通过环境营造、要素供给和开放性提升等方面促进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从促使二者协调发展的角度看,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结构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模式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区域科技金融、强化区域经济政策引导和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