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6)
- 2023(17861)
- 2022(15319)
- 2021(14366)
- 2020(11919)
- 2019(26966)
- 2018(26719)
- 2017(51493)
- 2016(27544)
- 2015(30615)
- 2014(30142)
- 2013(29648)
- 2012(27124)
- 2011(24301)
- 2010(24661)
- 2009(22845)
- 2008(21746)
- 2007(19405)
- 2006(17318)
- 2005(15399)
- 学科
- 济(108376)
- 经济(108274)
- 业(84783)
- 管理(84722)
- 企(72251)
- 企业(72251)
- 方法(45801)
- 数学(38851)
- 数学方法(38353)
- 中国(34458)
- 农(30797)
- 财(29662)
- 融(28882)
- 金融(28880)
- 银(27960)
- 银行(27921)
- 业经(27325)
- 行(26894)
- 地方(25245)
- 技术(24201)
- 制(23661)
- 农业(20920)
- 学(20668)
- 理论(20338)
- 贸(19854)
- 贸易(19836)
- 务(19529)
- 财务(19450)
- 财务管理(19422)
- 易(19294)
- 机构
- 学院(382085)
- 大学(379252)
- 济(155753)
- 管理(153650)
- 经济(152290)
- 理学(132351)
- 理学院(130998)
- 管理学(128901)
- 管理学院(128188)
- 研究(125611)
- 中国(99509)
- 京(79859)
- 科学(74628)
- 财(72702)
- 所(61394)
- 中心(58796)
- 财经(57511)
- 江(56973)
- 农(56763)
- 研究所(55538)
- 业大(53249)
- 经(52173)
- 北京(50580)
- 范(49967)
- 师范(49550)
- 州(46659)
- 经济学(46352)
- 院(45798)
- 农业(43947)
- 财经大学(42659)
- 基金
- 项目(256328)
- 科学(202685)
- 研究(193276)
- 基金(184486)
- 家(158624)
- 国家(157239)
- 科学基金(136455)
- 社会(121796)
- 社会科(115542)
- 社会科学(115517)
- 省(101704)
- 基金项目(97420)
- 教育(88954)
- 自然(86744)
- 自然科(84714)
- 自然科学(84698)
- 划(84178)
- 自然科学基金(83191)
- 编号(79833)
- 资助(75410)
- 成果(65042)
- 重点(57117)
- 创(56820)
- 部(56050)
- 发(55967)
- 课题(55427)
- 创新(52361)
- 项目编号(49668)
- 国家社会(49449)
- 教育部(48666)
- 期刊
- 济(172915)
- 经济(172915)
- 研究(115576)
- 中国(76444)
- 管理(59097)
- 财(54927)
- 学报(53173)
- 农(51845)
- 科学(51378)
- 融(47057)
- 金融(47057)
- 教育(46733)
- 大学(41238)
- 学学(38684)
- 技术(36127)
- 农业(35561)
- 业经(29399)
- 财经(27829)
- 经济研究(27704)
- 经(23879)
- 问题(21701)
- 技术经济(20073)
- 科技(19819)
- 图书(19329)
- 业(18744)
- 理论(18631)
- 现代(18123)
- 商业(17327)
- 坛(17215)
- 论坛(17215)
共检索到572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毅飞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带来了人类史无前例的大繁荣,社会财富以几何数量级递增。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而且研发周期较长,需要金融资本长期一贯的支持,因此寻求技术与资本的嫁接,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文章论述了技术创新的特点,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资本难题,并提出了依托金融创新破解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困境的举措。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金融产业 协同发展 生命周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文祥 李将军
在探讨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最优耦合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1995—2016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耦合的技术因素,发现区域技术研发水平对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动态耦合具有异质性。建议构建跨区域技术研发与创新协调机制,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协同度。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 金融结构 耦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冬梅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际截面数据,对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取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区域相互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转移 技术扩散 金融资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威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广受关注。然而,从整体上看,仍存在着创新能力薄弱、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滞后等问题。从技术创新政策的角度,下一步,应从政府、专家"由上而下"二元政策制定模式向公众、企业、专家、政府"由下而上"多元政策制定模式转变,加大对创新链中上游环节的支持,建立机器人工业技术创新政策适时退出机制。同时,加强地方技术创新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威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广受关注。然而,从整体上看,仍存在着创新能力薄弱、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滞后等问题。从技术创新政策的角度,下一步,应从政府、专家"由上而下"二元政策制定模式向公众、企业、专家、政府"由下而上"多元政策制定模式转变,加大对创新链中上游环节的支持,建立机器人工业技术创新政策适时退出机制。同时,加强地方技术创新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元萍 杨哲 赵仡
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将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视为两个子系统,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在我国不同省份具有显著差异,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大部分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滞后于金融发展水平,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据此建议各省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从金融供给侧或技术供给侧寻求着力点,通过复合系统良性运转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左晓露 刘志学 施文
在随机需求和技术变革的环境下,基于有产能约束的单供应商-单零售商的供应链结构,研究供应商分销价格决策和技术创新策略以及零售商订货决策。建立了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逆推方法求得了供应商最优分销价格和技术创新策略以及零售商最优订货量,深入探讨了供应商产能、新技术出现概率以及市场需求期望与波动分别对供应商、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应商产能不足时进行技术创新会提高供应商和供应链的利润,但零售商因间接承担供应商技术创新的投资成本而利润下降;当供应商产能过剩时进行技术创新则会降低供应商及供应链的利润,而零售商的利润增加。新技术出现概率增加会提高供应链各成员的利润;提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石丽 陈万明
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作用机理,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例,对各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3,0.32)之间,总体上处于失调衰退耦合状态;(3)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各省域耦合态势变化较为平稳,整体耦合协调水平略有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部高西部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耦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丹萍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的耦合,与技术创新网络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文化氛围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耦合,与技术创新人才资源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政府体制的耦合。文章提出,产业集群应以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开发中心为核心,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与带动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实现经济与科技互动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耦合机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畅 王湛 刘嘉琦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协调高效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时序立体数据因子分析法,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8—2018年全国统计数据构建两系统耦合协调模型,试图从宏观角度探究这一时期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发展态势。研究发现,2008—2018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长期处于拮抗耦合状态,而绿色金融长期发展滞后是制约两系统耦合度提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内部结构失衡是导致绿色金融长期滞后的关键所在。据此,提出要优化绿色金融结构、加强绿色风险控制、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多管齐下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推动两系统协调优质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东风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培育技术创新理念;二是明确技术创新定位;三是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四是构建外部创新服务体系。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策略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东勃 秦茗
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始终是相互依存的。技术创新为金融创新提供利润空间,金融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从旧有范式的成熟到新范式的爆发、狂热、崩溃和衰退,直至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重新耦合,协同发展。这两股力量间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主导了技术—经济范式动态演化的过程,演绎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图景。过剩的金融资本在旧有技术的革命性衰减条件下重新冲击各传统部门经济,势必导致流动性泡沫。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技术创新的激励措施和新的制度安排促进实体经济的提振,才能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复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翠霞 杨晨曦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水平 技术来源选择 制造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顾海峰
从金融发展视角,针对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机理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基于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协调作用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支持架构,将为我国制定科学高效的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与金融财政政策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高级化 金融 支持 机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建明
本文首先分析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三种基本渠道,然后总结民间资本参与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最后对民间资本参与中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方略进行必要的探讨。
关键词:
民间资本 技术创新 金融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