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04)
- 2023(6881)
- 2022(5496)
- 2021(4897)
- 2020(3973)
- 2019(8802)
- 2018(8030)
- 2017(15422)
- 2016(7766)
- 2015(8868)
- 2014(8812)
- 2013(8522)
- 2012(7816)
- 2011(6968)
- 2010(7394)
- 2009(7138)
- 2008(6067)
- 2007(5445)
- 2006(4970)
- 2005(4716)
- 学科
- 济(32458)
- 经济(32440)
- 业(28210)
- 融(24779)
- 金融(24779)
- 管理(24335)
- 企(24085)
- 企业(24085)
- 银(21816)
- 银行(21807)
- 行(21266)
- 中国(16716)
- 方法(13648)
- 数学(12339)
- 技术(12224)
- 数学方法(12162)
- 中国金融(10946)
- 财(9996)
- 制(9942)
- 农(8750)
- 地方(8597)
- 业经(8476)
- 务(7467)
- 财务(7443)
- 财务管理(7434)
- 企业财务(7212)
- 理论(7100)
- 农业(6833)
- 技术管理(6802)
- 体(6151)
- 机构
- 学院(113496)
- 大学(111390)
- 济(49063)
- 经济(48013)
- 管理(40747)
- 研究(36865)
- 理学(34691)
- 理学院(34384)
- 中国(34339)
- 管理学(33730)
- 管理学院(33530)
- 财(23241)
- 京(22507)
- 科学(20659)
- 中心(19610)
- 财经(18741)
- 所(18135)
- 经(17009)
- 江(16991)
- 农(16783)
- 经济学(16630)
- 研究所(16391)
- 融(16289)
- 银(16075)
- 金融(15976)
- 银行(15514)
- 经济学院(15148)
- 业大(14943)
- 行(14588)
- 范(14578)
- 基金
- 项目(74628)
- 科学(58242)
- 研究(57098)
- 基金(52408)
- 家(45172)
- 国家(44776)
- 科学基金(38560)
- 社会(36641)
- 社会科(35029)
- 社会科学(35020)
- 省(30709)
- 教育(27324)
- 基金项目(27036)
- 划(24751)
- 编号(23067)
- 自然(22688)
- 自然科(22219)
- 自然科学(22217)
- 自然科学基金(21808)
- 资助(21804)
- 成果(18755)
- 重点(17304)
- 创(17196)
- 发(16842)
- 课题(16811)
- 部(16512)
- 创新(16143)
- 国家社会(15732)
- 性(14818)
- 教育部(14611)
共检索到177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伟 张应强
回顾几千年来课程样态的历史嬗变,技术媒介共生演进所催生的课程变革从未停滞过。基于对技术与课程内涵意蕴的探讨,通过检视石器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等阶段技术与课程相遇的时代历程,探寻二者融合共生的演进逻辑,审思当前教育实践中课程对技术工具效能的"迷恋"和技术对课程价值厘定的"错位"。教育者要关照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中的"变"与"不变",通过内容上的互释互构、实践中的互联互通以及统一中的共在共生,努力达成"人的发展逻辑"与"技术的理性逻辑"的有机统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铭凯 廖婧茜 靳玉乐
基于历史的视角,在教学场域中反思技术的同时在技术视阈中重解教学是探寻当前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之路的理性诉求。技术从"默默无闻"到"狂飙突进"的"上位",勾勒了教学场域中的技术傲慢;教学从"莫衷一是"到"自我迷失"的"式微",刻写了技术视阈中的教学盲从。超越傲慢与盲从的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之进路在于使教学和技术二者各安其位、各展其长、相得益彰,而这关键在于探求技术本分与教学之真相遇、技术张力与教学之善相促和技术魅力与教学之美相融的三重共生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成科 柳海民
反思传统的教学认识论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前提。在当前,反思教学认识论必须实现对理论的"内部困难"与"外部困难"的双向穿越,辩证地审思和超越凯洛夫教学认识论的理论逻辑与历史后果;历史性地理解两类知识在教育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地位;搭建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及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对话平台;洞见当代中国学校教学基于现代性宰制的历史性境遇,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为新教学认识论奠基。
关键词:
教学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 建构主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壮国桢
在历史上人们对精英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精英教育是理念还是模式、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能否共存、精英教育由何种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等三个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理性认识精英教育并合理借鉴精英教育的成功实践。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盲目追求"综合型"的办学定位、"宽进宽出"的选拔毕业机制、"粗放式"的培养过程和"无公信力"的质量表达等问题。办学定位上追求"精致"、培养模式上力求"精准"、人才特质上具备"精气神"是高职精英教育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精英教育 困境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茂涛
在经历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尤其是"05方案"实施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学实效性显著提升。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对课程学习的学业评价改革与实践相对滞后,缺乏对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反思和创新,一张试卷下定论仍然是许多高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有机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近代中国,其主要渠道是清末民初以日本为中介的导入;五四运动前后,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导入;以及20世纪20、30年代"以俄为师"的导入。导入的基本特点是多元性、选择性、间接性、初步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自导入之日起,便开始了其中国化的历程,经历了西方导入与主动、自觉选择的结合,中西融合、认知与践行的结合,进而不断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这种中国化的演变,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推进教育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导入 中国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波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新设性需要专业化和现实性的内涵与外延扩充,环境知识、环境技术、环保观念和一般环境事件的公开充实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内核。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有着不同的个人、组织和区域供给与需求。环境信息公开最终的法治治理路径既在于其内在的制度强化,还在于配套的立法跟进,以期形成完整系统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运作。
关键词:
环境 信息公开 法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东蔚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长期以来,互联网行业经常被认为税负水平偏低。检视互联网行业税收治理现状、探索其调适进路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在北京、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77家中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164家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为实验样本和对照样本,利用2019—2021年样本企业数据测算我国互联网行业实际税负水平。研究显示,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我国互联网行业税负水平确实较低,但情况并不严重。以在我国香港地区或美国上市且排名前十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为样本进行测算,其结果亦能印证该结论。我国互联网行业税负水平之所以较低,与企业所得税法常设机构认定规则及增值税法课税连接点认定规则存在不足、地方政府滥用税收优惠政策、央地税收优惠政策优待成熟期互联网企业有关。按照税收法定、税收公平、税收中性原则,对互联网行业税收治理现状进行法理审视。研究发现,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能够通过目的正当性、适当性、必要性检验,但未能通过均衡性检验,中央税收优惠政策能够通过目的正当性、适当性、均衡性检验,但未能通过必要性检验,均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更好地调适互联网行业税收政策,我国应积极落实双支柱方案并避免其对我国税收主权产生不利影响;将增值税收入分享原则由生产地原则转变为消费和生产地原则;在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权的同时,对地方税收优惠实行总量控制,并构建配套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评估、审查与退出机制;增强涉互联网行业中央税收优惠政策的均衡性,在适度减少针对成熟期互联网企业税收优惠的同时,适度降低互联网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准入门槛,使成长期互联网企业可以享受更多税收优惠。
关键词:
互联网行业 税负率 税收优惠 双支柱方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韵江
本文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回溯和比较分析,从概念、研究、测量、应用以及完善五个角度对其中较为活跃的观点论争进行了全面系统检视和述评。同时,本文展现了战略过程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延伸和交融,亦指出了这一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学术上的种种不足。我们的工作一方面肯定战略过程领域引人注目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的批评性建设意见,以期未来中国企业战略过程的研究可以借鉴和弥补克服其弊病,从而进一步提升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
战略过程 战略决策 过程研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胡伟
作为商品交易法上的基础性制度,"买者自负"原则源自普通法,并已由传统的不动产交易领域拓展到金融消费领域。同时,该原则也产生了制度的异化,由"买者自负"向"卖者有责"的转化,呈现出"法制化"与"司法化"趋势。当前,有必要检视"买者自负"原则的脉络流变,揭示其未来走向。
关键词:
买者自负 制度异化 法制化 司法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 李乐京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以教育契合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本文以贵州省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教育学的视域下,从构成教育的要素:课程内容、教学范式、育人目标三个维度来反思中小学研学旅行对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教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检视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目前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建设上不健全、教学模式上常规化、单一化;价值评价与保障机制上不完善。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路向:一是以在地化教育为引领,统整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根基,重塑研学旅行的教学模式;三是以乡村振兴为导向,完善研学旅行的价值评价与保障机制。
关键词:
中小学研学旅行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乡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 李乐京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以教育契合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本文以贵州省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教育学的视域下,从构成教育的要素:课程内容、教学范式、育人目标三个维度来反思中小学研学旅行对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教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检视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目前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建设上不健全、教学模式上常规化、单一化;价值评价与保障机制上不完善。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路向一是以在地化教育为引领,统整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根基,重塑研学旅行的教学模式;三是以乡村振兴为导向,完善研学旅行的价值评价与保障机制。
关键词:
中小学研学旅行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乡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佳
在新文科时代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坚持“以生为本”“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在教学管理方面的融合,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引导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内容、方法,打造教学管理平台,优化教学管理考评,从而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管理 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铭凯 江蓉秋
职业教育模块课程的研究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近二十年来,研究者就其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从文献量、被引、内涵、特点、原则策略和评价等方面就已有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检视,发现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积极地"外引"和主动地"内改"两个方面;而研究的不足则表现为表层化、主观化和同质化倾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作出展望,旨在为该研究的后续深入展开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模块课程研究 回视 检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丽
文章以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围绕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途径、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展开,阐述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科学观,顺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