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9)
2023(10791)
2022(9010)
2021(8289)
2020(6629)
2019(15237)
2018(14765)
2017(27521)
2016(14502)
2015(16499)
2014(16145)
2013(16275)
2012(15689)
2011(14671)
2010(14597)
2009(13291)
2008(13158)
2007(11647)
2006(10613)
2005(10036)
作者
(43389)
(36335)
(36117)
(34180)
(23238)
(17390)
(16332)
(14116)
(13844)
(12824)
(12686)
(12114)
(11743)
(11599)
(11519)
(11219)
(10847)
(10519)
(10388)
(10192)
(9253)
(8977)
(8870)
(8294)
(8120)
(8111)
(7920)
(7904)
(7401)
(7310)
学科
(76453)
经济(76389)
(41751)
管理(39990)
(30437)
企业(30437)
方法(26891)
中国(26368)
数学(24101)
数学方法(23967)
地方(21428)
(21361)
技术(16107)
业经(15922)
(15338)
贸易(15324)
农业(15143)
(14867)
(14667)
(13068)
金融(13067)
(12868)
银行(12845)
(12701)
(12610)
(12595)
地方经济(12381)
环境(12242)
(12056)
(9430)
机构
学院(216850)
大学(216556)
(103942)
经济(102291)
研究(86230)
管理(79245)
理学(67040)
中国(66668)
理学院(66203)
管理学(65400)
管理学院(64983)
科学(49494)
(48162)
(44254)
(44144)
研究所(40139)
中心(37668)
(36941)
财经(34764)
经济学(33799)
(31851)
(31804)
北京(31690)
(30690)
经济学院(30459)
(29753)
业大(29550)
师范(29477)
农业(28728)
科学院(26859)
基金
项目(141755)
科学(113013)
研究(105401)
基金(104331)
(91764)
国家(91082)
科学基金(76919)
社会(70854)
社会科(67391)
社会科学(67380)
基金项目(54253)
(53068)
教育(46709)
自然(46163)
(45552)
自然科(45101)
自然科学(45093)
自然科学基金(44333)
资助(42558)
编号(40002)
(37353)
重点(32868)
(32768)
成果(32460)
国家社会(31099)
发展(30717)
(30323)
(30232)
课题(28994)
中国(28873)
期刊
(118801)
经济(118801)
研究(72639)
中国(50036)
(35262)
科学(32725)
学报(32121)
(31507)
管理(31151)
农业(24985)
大学(24752)
(23979)
金融(23979)
教育(23453)
学学(23243)
经济研究(20672)
技术(20508)
业经(18298)
财经(18228)
(15958)
问题(15838)
(14572)
(14373)
世界(13939)
国际(13466)
技术经济(12916)
科技(10912)
资源(10620)
(10534)
论坛(10534)
共检索到345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建新  
本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我国1982~2005年地区劳均产出增长分解为效率、技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四个部分,然后结合方差分解和核密度函数分析各部分对地区劳均产出增长率和水平差异的影响。发现物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决定地区收入分布的主要因素;效率虽然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较小,但却是地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建新  
本文采用动态分布方法研究了中国1952-2005年的省区劳均产出、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分布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改革前后的省区劳均产出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改革后多数地区的劳均产出向高收入收敛。研究还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物质资本积累不是影响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有上升的趋势,原因可能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月玲  林锋  陈宝国  
针对我国要素禀赋非均衡分布的客观现实,基于适宜性技术选择理论,本文利用1996—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从供给侧视角探讨并解读三大区域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差异及其成因。结果显示:尽管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变化轨迹显著不同,但前沿技术选择与要素禀赋结构适配是资本积累动态效率的源泉。其中,东部因"适用技术"选择惰性致使前沿技术变迁滞后于要素禀赋结构演化而历经资本积累由动态无效到有效的过程;中部虽然选择了与其要素禀赋结构相对匹配的适宜技术且资本积累始终处于动态有效区间,却受制于高质要素供给上的"天花板效应"约束、各级人力资本技术吸收能力尚未达到溢出门槛,致使资本边际生产率持续下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崔慧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区域间经济不平衡发展模式,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个国家区域内,各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同样是必然的阶段。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文正  
发展中国家的多元技术适应能力,是内生于自身总体的人力资本积累存量和人均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以及自身的总体的人力资本积累存量和人均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在整个世界中的相对比较地位。发展中国家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其多元技术适应能力就越强,这样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本和资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其稳态经济增长率,从而使其经济逐渐与发达国家经济收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文杰  沈坤荣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人员人力资本积累是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技术学习的视角,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进行了产业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档次的机械制造业领域,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较高,在0.7到0.8之间;而在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研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如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创新效率为0.262,0.278,0.216。研究还发现,国内企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低于这一临界值,国内企业技术学习能力和自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延  
中国是否存在资本过度积累导致动态无效率现象,本研究在理论方面发现:资本过度积累现象源于有限期界的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两期寿命的假定,导致实际利率的变化缺少了约束,可能会低于持平投资的增长率。说明资本过度积累现象无需资本动态学方程的特例,资本的过度积累来源于戴蒙德模型两期交叠的期限结构。在实证检验方面,通过对1994~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本研究发现,按照美国经济学家Abel、Mankiw、Summers和Zeckhauser(1989)的衡量方法,简称AMSZ准则,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不存在资本过度积累导致的动态无效率现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忠  黄钟仪  
本文比较了1997-2007年全国各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的状况,指出全国各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总体成效显著,位次格局在10年间几无变化,但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呈现出明显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特征。面对这种情况,不仅仅是落后者应奋起直追的问题,国家的政策设置更为重要,否则地区差距还会在转变增长模式的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继续扩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高质适量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源泉 ,高效的资本运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持续的经济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资本积累 ,促进资本的运用 ,这就是资本积累、运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本文首先对资本积累、运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然后转入中国资本积累与运用形式及途径的考察 ,最后对中国资本积累与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玉  宁智平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贸易的贡献作用,在于它的补偿性效果。利用外资可以促进国民储蓄,从而可以解决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的困难,资本的形成与扩大可促进其工业化的进程。但是,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本品比直接以资金形式引进外国资本对于迅速提高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更为有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军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回顾37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教育变量的方法,拓展出体现教育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教育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实证估计了1978—2014年教育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4年期间,中国教育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平均提高约0.2311个百分点。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提高人力资本积累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是今后中国教育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孙力军  
文章考察了金融信用发展水平对物质资本积累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金融信用发展降低了企业外源融资成本,有利于物质资本积累。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金融信用发展显著促进物质资本积累,但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最后提出了政策含义,指出金融抑制和过快的金融信用发展都不利于物质资本积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樊增强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远远大于物质资本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 ,山西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其他省区 ,其主要原因在于山西人力资本积累的数量缺乏与质量低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理论指导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投资严重短缺、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和报酬机制尚未确立及人力资本市场建设滞后等。因此 ,必须通过实施教育超前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机制、创建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大力加强培训等措施 ,使山西人力资本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 ,以推动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永忠  
本文以资本外溢AK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对金融发展、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作了一个文献综述。理论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储蓄转化为资本比率、改善投资配置效率和改变储蓄率等途径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并形成金融发达、经济高增长和金融欠发达、经济低增长的双重均衡。经验分析显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证实了金融发展与内生增长理论的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