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8)
- 2023(14496)
- 2022(11859)
- 2021(10908)
- 2020(9175)
- 2019(20642)
- 2018(20616)
- 2017(40154)
- 2016(21657)
- 2015(24460)
- 2014(24491)
- 2013(24652)
- 2012(23045)
- 2011(20885)
- 2010(21660)
- 2009(20561)
- 2008(20549)
- 2007(18874)
- 2006(17260)
- 2005(15991)
- 学科
- 济(107495)
- 经济(107377)
- 业(93789)
- 企(74843)
- 企业(74843)
- 管理(72364)
- 农(48005)
- 方法(43852)
- 数学(35493)
- 数学方法(35073)
- 业经(32780)
- 农业(31937)
- 中国(31668)
- 财(27762)
- 地方(23003)
- 技术(22399)
- 制(22244)
- 贸(18953)
- 贸易(18935)
- 务(18862)
- 财务(18822)
- 财务管理(18797)
- 易(18440)
- 企业财务(17773)
- 策(17641)
- 银(17177)
- 银行(17153)
- 和(16733)
- 行(16694)
- 理论(16220)
- 机构
- 学院(328239)
- 大学(319826)
- 济(145861)
- 经济(143183)
- 管理(131210)
- 理学(111913)
- 理学院(110865)
- 管理学(109135)
- 研究(108553)
- 管理学院(108542)
- 中国(87609)
- 京(67609)
- 财(66615)
- 农(64364)
- 科学(62432)
- 所(55183)
- 财经(52173)
- 江(51878)
- 中心(50333)
- 业大(49499)
- 研究所(49111)
- 农业(49060)
- 经(47144)
- 经济学(43707)
- 北京(43011)
- 州(41146)
- 范(39747)
- 经济学院(39495)
- 师范(39388)
- 财经大学(37944)
- 基金
- 项目(205128)
- 科学(163405)
- 研究(154462)
- 基金(148793)
- 家(127612)
- 国家(126340)
- 科学基金(109714)
- 社会(101106)
- 社会科(95739)
- 社会科学(95715)
- 省(82893)
- 基金项目(77854)
- 教育(69469)
- 自然(67794)
- 划(67058)
- 自然科(66288)
- 自然科学(66276)
- 自然科学基金(65097)
- 编号(63486)
- 资助(61060)
- 成果(50514)
- 发(49379)
- 部(46035)
- 创(45511)
- 重点(45402)
- 课题(43339)
- 业(42877)
- 创新(41854)
- 国家社会(41699)
- 发展(40471)
- 期刊
- 济(174064)
- 经济(174064)
- 研究(98858)
- 中国(69792)
- 农(65702)
- 管理(52388)
- 财(51087)
- 科学(44846)
- 农业(44267)
- 学报(44248)
- 融(36804)
- 金融(36804)
- 大学(35318)
- 业经(34115)
- 学学(33727)
- 技术(33064)
- 教育(31267)
- 经济研究(26156)
- 财经(26118)
- 问题(23808)
- 业(23124)
- 经(22522)
- 技术经济(20679)
- 统计(17307)
- 贸(17208)
- 世界(17151)
- 商业(16773)
- 策(16297)
- 现代(16096)
- 经济问题(15867)
共检索到512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陆迁
一、合乎逻辑的选择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在于合乎国情。人均耕地少,农产品短缺,农村劳动力剩余构成了我国农业乃至农村发展韵基本性制约,逐步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些矛盾就构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目标,也限定了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基本方向。天赋资源约束:我国农业资源特别是人地比率与欧美国家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土地资源的几个强度指标都明显处于不利地位,人均土地面积是世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孝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洁
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的急剧扩张,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不仅表现在土地资源的减少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更为严重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生产不仅适合我国国情,也是缓解我国农业生态压力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
关键词:
农业 生态 资源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生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张宝文
基于陕、甘745个苹果户数据,利用DEA-Tobit模型,研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户生产效率偏低,仅为0.476,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不高,劳动投入多,现代生产要素作用有限;决策者年龄以50~54岁为阈值,与生产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关系,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生产效率。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应通过增强省力化技术研发与推广、推动土地流转、向农户投资、完善公共设施与金融支持等措施,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梅强 刘昌年
文章简要分析了劳动密集型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在金融危机下的运营态势,针对其"粗放式"发展路径的转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工业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方向和路径选择等,并辅以典型案例为佐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昌勇 胡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勇
本文研究主要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研究。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比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的高度更高,具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服务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种漂流型产业,配套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大致经历原产地产业衰落、新产地产业后发、新产地产业聚集三个阶段。但在转移的不同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劳动密集型转移的次序和程度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规划资本密集型产业时要考虑本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万宝瑞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 ,扩大就业 ,促进再就业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同时指出 ,增加劳动就业主要不是在工业领域 ,不在大企业 ,不在国有企业 ,而主要在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大企业资金技术密集 ,用人相对较少 ,而小企业面宽量大 ,又多为劳动密集型 ,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方面。这为我们做好城乡就业工作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指明了方向。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胡建兵
考虑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对防错的一些特殊要求,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防错系统。整个防错系统以防错设计为基础,以防错装置为核心,以防错管理和防错操作为重要补充。最后通过工厂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说明:该防错系统不仅成本低,而且防错效果好。从而为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设计和建构防错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防错系统 劳动密集 防错装置 防错设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爱英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分析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赶超型、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内需增长型、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发展战略 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湘桂
广西正处在工业化初期,与此相适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表现出较低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全球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国内产业也出现转移的趋势,加上广西原有的基础,广西也面临着新的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研究,以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保障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 产业发展 实证分析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文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曲玥
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和劳动力成本冲击的基础上,采用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测算并分析在刘易斯转折点前后,制造业以及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转变,并分别分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制造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正经历在从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的转变,优先发展的沿海地区会更早地经历劳动供给的短缺而面临"用工荒",吸引制造业向沿海地区集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然式微;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红利较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维系更长的时间,引导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要素成本效应则逐渐增强;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薛国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