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5)
2023(10406)
2022(9437)
2021(9060)
2020(7555)
2019(17712)
2018(17739)
2017(34827)
2016(18764)
2015(21204)
2014(21319)
2013(21217)
2012(19240)
2011(17293)
2010(17304)
2009(15760)
2008(15667)
2007(13671)
2006(12175)
2005(10866)
作者
(54107)
(44435)
(44276)
(42163)
(28583)
(21338)
(20156)
(17462)
(17022)
(16089)
(15481)
(14782)
(13957)
(13936)
(13665)
(13665)
(13335)
(13324)
(12709)
(12686)
(11098)
(10928)
(10725)
(10269)
(10048)
(10025)
(9861)
(9839)
(9014)
(8738)
学科
(73392)
经济(73294)
管理(59471)
(57351)
(50106)
企业(50106)
方法(35528)
数学(30552)
数学方法(30143)
(21069)
(19181)
中国(18075)
业经(16997)
(15861)
(15123)
贸易(15118)
(14979)
(14948)
财务(14912)
财务管理(14888)
(14701)
地方(14455)
企业财务(14081)
理论(13109)
(12585)
农业(12502)
技术(11613)
(11006)
银行(10973)
环境(10960)
机构
大学(267465)
学院(266383)
管理(110510)
(101825)
经济(99447)
理学(95632)
理学院(94637)
管理学(93049)
管理学院(92584)
研究(84500)
中国(63848)
(57241)
科学(52821)
(48581)
(42501)
财经(39050)
(38948)
研究所(38265)
中心(38235)
(38186)
业大(38139)
北京(36844)
(35361)
(35102)
师范(34831)
(31971)
(30583)
农业(30155)
财经大学(29034)
商学(29023)
基金
项目(179067)
科学(140328)
研究(132395)
基金(129135)
(111108)
国家(110135)
科学基金(95439)
社会(80977)
社会科(76642)
社会科学(76618)
(69849)
基金项目(69553)
自然(63535)
自然科(62048)
自然科学(62034)
自然科学基金(60900)
教育(60736)
(58655)
编号(55387)
资助(53882)
成果(44808)
(39313)
重点(39051)
课题(37191)
(37124)
(36889)
项目编号(34725)
创新(34421)
科研(34202)
教育部(33930)
期刊
(115239)
经济(115239)
研究(80941)
中国(47101)
管理(41410)
学报(39863)
(37486)
科学(36900)
(35305)
教育(30644)
大学(30237)
学学(28102)
农业(24626)
(23273)
金融(23273)
技术(22858)
业经(20458)
财经(18505)
经济研究(17937)
图书(15889)
(15537)
问题(14629)
理论(14489)
实践(13386)
(13386)
商业(13168)
技术经济(12804)
科技(12520)
(12208)
现代(12136)
共检索到388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琦  薛爽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承销商自主配售新股的文献,这些文献分别从信息吸引观和代理问题观来研究和解释自主配售的经济后果。信息吸引观认为承销商利用自主配售权回报那些为新股定价提供有用信息的投资者以获取定价相关的信息。代理问题观认为承销商利用自主配售权和投资者进行利益交换以达到自利的目的。在对文献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两类研究的关系、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述评。中国目前还不允许承销商自主配售新股,而给予承销商自主配售新股权利是未来新股发售机制改革的方向之一。论文就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承销商自主配售新股的政策制订有所借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姚铮  罗炜阳  
金融市场是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市场,这在证券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public offering,IPO)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此问题进行了持续而又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分析IPO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就国外学者关于证券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I、PO证券长期弱势、证券承销费用、证券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以及证券监管机构监管效率等方面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提出了加强监管效率等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欣荣  张晓  
近年来,承销商声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回顾承销商声誉衡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国外学者关于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发行人质量、承销费、发行前盈余管理以及发行后承销商托市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南晓莉  
本文以2014-2015年我国A股主板市场上的发行公司为研究对象,将细则作为关键时间节点,探究在赋予承销商自主配售权后,承销商-基金公司关系(包括佣金关系和持股关系)对基金公司询价行为和网下配售结果的影响。同时,将发行公司的盈余质量纳入解释变量,考察在发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高时,基金公司是否会出于与承销商的亲密关系参与询价并报高价。实证结果证明:细则颁布后,承销商-基金公司的佣金关系对基金公司参与询价的可能性、报价乐观程度、获得配售的可能性均呈显著正向作用,而持股关系的作用则相反,说明细则并没有削弱两者之间的利益输送,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集团内部的利益交换。同时,细则颁布前,关系基金公司存在帮助承销商提高盈余质量低的发行公司上市价格的行为。细则颁布后,承销商更倾向于将盈余质量高的IPO资源分配给关系基金公司。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陆瑶  赵宇烨  
新股破发是目前中国股市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基于2004年至2010年上市的A股IPO,研究合资承销商对新股破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合资承销商所承销的新股破发率显著低于本土承销商。合资承销商的低破发率主要归功于更加有效且符合市场预期的一级市场发行定价能力,其表现为合资承销商发行的股票的短期市场价格相对发行价的偏离程度显著低于本土承销商发行的股票。另外,我们还发现合资承销商采取了一定的托市行为,该行为也减小了短期内新股跌破发行价的概率。本文的发现从新股发行的角度提供了开放金融市场对我国资本市场影响的新现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莉  应秀杰  王峥  
本文将声誉成本因素引入了承销商利润模型,以此考察我国承销商的定价决策过程,分析声誉成本和超额配售选择权对IPO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确定了不同认购情况及预期市场表现下的最优股票发行价格;从数理角度证明了承销商声誉、超额配售选择权的存在将促使承销商降低发行价格。研究还表明承销商的声誉越好,声誉成本对承销商的影响越大;投资者情绪也可以通过影响承销商声誉间接作用于承销商定价决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玉灿  王冀宁  
本文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市的33只普通股A股进行多元分析,发现在中国新股发行过程中,承销商存在保守偏差、锚定与调整的认知偏差,整体市场价格水平对承销商的锚定与调整偏差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鑫  沈艺峰  
对于我国新股初始收益率过高的现象,很多学者仅从供求关系或对发行市盈率的人为管制的层面来看待这一问题,而较少从新股发行、上市过程中各个参与者(发行企业、承销商、以及投资者)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来看待和解释这一现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文燕  武康平  
新股初始回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承销商托市不仅是影响新股初始回报的重要因素 ,还是使资本市场健康运作 ,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个关键。但迄今为止 ,国内对影响新股初始回报因素的讨论均未涉及承销商托市。为此 ,本文建立了中国股市的收益率分布偏度模型 ,证实了上海股市承销商托市的存在 ,发现了托市的行为模式、主要托市对象 ,分析了托市对股市的影响 ,为更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股初始回报变化规律 ,了解中国股市的情况提供了条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江会  
市场为高声誉承销商提供比低声誉承销商更高的承销服务费用是对承销商建立和保持市场声誉、提高承销服务质量的一种补偿和激励,因而也是确保证券发行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机制。文章利用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上的数据资料检验了我国承销商声誉与承销服务费用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虽然我国承销费用率与承销商声誉值正相关,但是不同声誉等级承销商之间的承销服务价格差别很小,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承销商声誉资本的形成,也弱化了声誉机制对我国承销商行为的约束力,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市场化的承销服务费用率的形成机制。有鉴于此,文章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放松当前对承销服务费用的管制,建立市场化的承销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燕  武康平  
新股发行抑价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承销商托市不仅是新股发行抑价的重要原因 ,还是使资本市场健康运作 ,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个关键。建立中国股市的收益率偏度模型 ,证实了上海股市上承销商托市的存在 ,发现了托市的行为模式、主要托市对象 ,分析了托市对股市的影响 ,为更全面、准确的了解新股抑价原因和中国股市的情况建立了基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哲  林启洪  
我们采用2004年到2011年上市的1,025个新股样本检验了承销商声誉和新股抑价程度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虽然新股抑价程度和承销商声誉表面上存在负相关,但是一旦控制了和板块相关、和年份相关的固定效应以后,这一负相关的显著性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我们还发现,主板新股抑价程度随着承销商声誉的提高而增加,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抑价程度则随着承销商声誉的提高而降低。对于相同的承销商声誉,中小板新股抑价程度的降低幅度似乎要大于创业板新股。我们认为这些结果和承销商声誉假说是不一致的,承销商没有起到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的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晓东  
维护市场公平是监管方的重要职责,也是制定监管政策的前提条件。2014年和2015年,承销商可以对"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投资者申购进行剔除,从而首次间接获得配售对象的有限自主选择权;但自2016年1月起,监管方以维护市场公平为名,对承销商的剔除行为加以限制,从而事实上取消了配售环节的自主权。本文利用中国特有的信息披露优势,获取IPO申购和配售数据以及基金公司佣金分仓数据,对IPO配售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基金公司在二级市场支付给承销商佣金,会显著提升其在一级市场获得新股配售的概率;在IPO公司后续市场表现较好或承销商依赖佣金获取收入的情况下,二级市场佣金对于获得配售概率的影响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看,在市盈率管制条件下,虽然无法通过申购报价提高获得IPO新股配售的概率,但是通过提高申购数量,基金公司仍可以利用其与承销商之间的佣金关系在IPO配售中获得优势地位。此外,佣金关系对于配售结果的影响主要来自IPO申购剔除比例较高的样本。而承销商对于IPO申购的剔除幅度也受到其与基金公司之间佣金水平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市盈率管制的情况下,二级市场佣金对IPO配售的公平性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佰成  李晓冬  宋琴  
基于证券分析师首次发表的关于2006~2008年A股市场IPO股票的研究报告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承销商分析师与非承销商分析师均存在乐观倾向,而且承销商分析师的投资评级更为乐观;市场对于承销商分析师与非承销商分析师关注股票的反应并无显著差异,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并没有认识到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何剑  
以我国股市开始以来到2005年底的所有IPO新股共1332家为研究样本,分四个阶段对承销商作用与IPO抑价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承销商的确影响了中国股市的IPO抑价,具体表现为大型券商所承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IPO新股抑价较低,券商的实力和声誉影响了上市等待期的长短,承销商和证券咨询机构对IPO新股的宣传能够对IPO抑价产生有效的影响,股市初期阶段非主流券商寻租导致的IPO抑价更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