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49)
2023(6007)
2022(4954)
2021(4973)
2020(4056)
2019(9451)
2018(9164)
2017(17269)
2016(8795)
2015(10122)
2014(9748)
2013(9914)
2012(9338)
2011(8631)
2010(8302)
2009(7857)
2008(7885)
2007(6694)
2006(5962)
2005(5645)
作者
(24524)
(20796)
(20779)
(19864)
(13583)
(10035)
(9280)
(8114)
(8040)
(7263)
(7235)
(6963)
(6667)
(6658)
(6647)
(6470)
(6239)
(6079)
(6040)
(5729)
(5165)
(4972)
(4964)
(4783)
(4731)
(4569)
(4429)
(4376)
(4195)
(4120)
学科
(44202)
经济(44160)
管理(29167)
(28052)
(23138)
企业(23138)
方法(20044)
数学(18683)
数学方法(18632)
中国(13871)
(12847)
贸易(12840)
(12646)
(11241)
(10701)
(9075)
业经(7762)
(7505)
财务(7498)
财务管理(7491)
企业财务(7177)
(6778)
地方(6662)
农业(6559)
(6394)
银行(6389)
(6326)
金融(6326)
(6223)
环境(6113)
机构
大学(133093)
学院(131007)
(65710)
经济(64971)
管理(51527)
研究(48098)
理学(44614)
理学院(44094)
管理学(43563)
管理学院(43325)
中国(40080)
(29403)
(29176)
科学(25676)
财经(23887)
(23279)
(22242)
经济学(21809)
中心(21467)
研究所(21010)
经济学院(19693)
北京(19491)
(18461)
财经大学(18159)
(17121)
(16764)
业大(15922)
商学(15489)
商学院(15353)
(15240)
基金
项目(85646)
科学(69735)
基金(67638)
研究(61240)
(58924)
国家(58492)
科学基金(51121)
社会(43344)
社会科(41312)
社会科学(41302)
基金项目(35331)
自然(32649)
自然科(32022)
自然科学(32012)
自然科学基金(31540)
资助(28507)
(27633)
教育(27376)
(25411)
编号(21907)
(21396)
中国(19981)
国家社会(19389)
重点(18917)
教育部(18880)
(17823)
(17713)
人文(17676)
成果(16940)
创新(16715)
期刊
(71087)
经济(71087)
研究(43163)
中国(25773)
(22424)
管理(20465)
科学(18713)
学报(17843)
(16755)
(14745)
金融(14745)
大学(14400)
学学(13714)
经济研究(13260)
财经(12960)
农业(11697)
(11205)
(10766)
业经(10178)
国际(9871)
问题(9593)
世界(9480)
技术(8897)
教育(7632)
(7371)
技术经济(6617)
资源(6182)
商业(6114)
统计(5956)
理论(5677)
共检索到200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何剑  
以我国股市开始以来到2005年底的所有IPO新股共1332家为研究样本,分四个阶段对承销商作用与IPO抑价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承销商的确影响了中国股市的IPO抑价,具体表现为大型券商所承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IPO新股抑价较低,券商的实力和声誉影响了上市等待期的长短,承销商和证券咨询机构对IPO新股的宣传能够对IPO抑价产生有效的影响,股市初期阶段非主流券商寻租导致的IPO抑价更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燕  武康平  
新股发行抑价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承销商托市不仅是新股发行抑价的重要原因 ,还是使资本市场健康运作 ,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个关键。建立中国股市的收益率偏度模型 ,证实了上海股市上承销商托市的存在 ,发现了托市的行为模式、主要托市对象 ,分析了托市对股市的影响 ,为更全面、准确的了解新股抑价原因和中国股市的情况建立了基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程兰东  易志高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程兰东  易志高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程兰东  易志高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记军  赵昌文  
本文采用修正后的Ruud(1993)收益率分布检验法对中国A股市场上IPO股票上市后短期收益率分布进行了检验。考虑抑价极大值会使样本收益率分布明显右偏,本文运用剔除抑价极大值后的样本对不同定价机制下的IPO后市短期收益率分布进行了正态性检验。我们发现,IPO股票上市后的短期收益率分布不能拒绝正态分布的零假设。这说明中国IPO市场不存在明显的承销商托市,目前高抑价的原因不能用承销商托市行为来解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鑫  沈艺峰  
对于我国新股初始收益率过高的现象,很多学者仅从供求关系或对发行市盈率的人为管制的层面来看待这一问题,而较少从新股发行、上市过程中各个参与者(发行企业、承销商、以及投资者)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来看待和解释这一现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平  李瑞鹏  吴边  
在中国当前的询价制下主承销商没有对新股进行自主配售的权利,所以在询价过程中,参与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将缺少激励去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使得主承销商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价值不确定性大的公司的定价将更依赖于自身的定价能力。由于声誉排名高的主承销商的执业质量和定价能力更强,能够更准确的定价,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并证明声誉排名高的承销商更能帮助不确定性高的公司降低IPO抑价程度,而对于不确定性低的公司,承销商的声誉降低IPO抑价程度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维勤  孟卫东  
IPO抑价来源于承销商托市的假说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实证检验的支持,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中国IPO市场上同样存在承销商托市行为。本文通过对沪市1996—2004年间发行的651只A股IPO进行收益分布检验,发现IPO上市后前6日的收益分布出现了显著负偏现象,从而否定了中国IPO市场上存在承销商托市行为。进一步对锁定和非锁定样本的对比分析表明,负偏现象是由机构投资者的抛售行为引起的,锁定期限制减轻了IPO上市之初的价格波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邱冬阳  孟卫东  
文章选取2006年~2008年深圳中小板市场IPO公司为样本,应用对比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及其对应的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论是IPO公司上市首日抑价程度与承销商声誉是负相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雨晨  林洪  
基于2009—2011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以承销业绩衡量的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中,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新股上市首日的破发现象将导致投资者对新股承销商的认可度下降,这种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将显著降低该承销商随后所承销新股的IPO抑价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哲  林启洪  
我们采用2004年到2011年上市的1,025个新股样本检验了承销商声誉和新股抑价程度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虽然新股抑价程度和承销商声誉表面上存在负相关,但是一旦控制了和板块相关、和年份相关的固定效应以后,这一负相关的显著性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我们还发现,主板新股抑价程度随着承销商声誉的提高而增加,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抑价程度则随着承销商声誉的提高而降低。对于相同的承销商声誉,中小板新股抑价程度的降低幅度似乎要大于创业板新股。我们认为这些结果和承销商声誉假说是不一致的,承销商没有起到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的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文燕  武康平  
新股初始回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承销商托市不仅是影响新股初始回报的重要因素 ,还是使资本市场健康运作 ,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个关键。但迄今为止 ,国内对影响新股初始回报因素的讨论均未涉及承销商托市。为此 ,本文建立了中国股市的收益率分布偏度模型 ,证实了上海股市承销商托市的存在 ,发现了托市的行为模式、主要托市对象 ,分析了托市对股市的影响 ,为更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股初始回报变化规律 ,了解中国股市的情况提供了条件。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陆正飞  韩非池  
从垄断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1994-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发行公司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其股票抑价程度显著高于非地域垄断性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2)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最为显著;(3)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不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4)民营企业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不显著;(5)在发行制度由行政审批改为自由定价制度后,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IPO抑价的影响有所减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略  徐毛毛  
基于不同的认购方式和承销方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工具对中国A股市场的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实行的二级市场配售制度能较大程度地降低IPO的抑价率;2005年到目前采用的二级市场配售与上网定价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不仅提高了IPO的抑价率,同时还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效率;包销方式下的新股发行费用大于代销方式,代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