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2)
2023(2219)
2022(1771)
2021(1923)
2020(1348)
2019(3354)
2018(3467)
2017(4625)
2016(3830)
2015(4354)
2014(4559)
2013(3618)
2012(3360)
2011(3234)
2010(3464)
2009(2773)
2008(2670)
2007(2496)
2006(2321)
2005(2210)
作者
(7404)
(6046)
(5962)
(5943)
(3856)
(2934)
(2924)
(2572)
(2314)
(2306)
(2163)
(2053)
(1972)
(1965)
(1953)
(1901)
(1898)
(1853)
(1846)
(1797)
(1727)
(1602)
(1594)
(1466)
(1456)
(1426)
(1375)
(1297)
(1296)
(1291)
学科
教育(18206)
中国(8488)
理论(5474)
教学(5309)
(3693)
(3403)
经济(3403)
管理(3292)
(3212)
(3194)
发展(3129)
改革(3112)
思想(3078)
高等(3009)
(3007)
政治(2932)
研究(2911)
思想政治(2807)
政治教育(2807)
治教(2807)
德育(2787)
教育改革(2766)
学校(2496)
学法(2368)
教学法(2368)
(2217)
教育学(2204)
(2187)
计算(2174)
算机(2165)
机构
大学(44332)
学院(39239)
教育(25115)
研究(17893)
(17248)
师范(17220)
师范大学(14516)
(11497)
职业(10200)
教育学(9822)
科学(9551)
技术(8884)
(8562)
北京(8340)
研究所(7793)
管理(7710)
(7694)
(7208)
教育学院(7198)
职业技术(6962)
经济(6747)
中心(6598)
(6531)
理学(6403)
中国(6397)
理学院(6195)
(5899)
管理学(5886)
技术学院(5813)
管理学院(5780)
基金
研究(24376)
项目(22125)
教育(20639)
科学(18957)
成果(13655)
编号(13008)
课题(12766)
社会(12399)
基金(12058)
社会科(11368)
社会科学(11365)
(11363)
(10988)
(10093)
(9447)
国家(9169)
规划(9051)
(8215)
项目编号(7571)
研究成果(7570)
年度(7451)
(7322)
科学基金(7107)
(6994)
(6826)
(6802)
教育部(6785)
阶段(6783)
重点(6704)
(6490)
期刊
教育(43391)
研究(23488)
中国(18909)
职业(10379)
(8810)
经济(8810)
技术(7596)
技术教育(6805)
职业技术(6805)
职业技术教育(6805)
高等(4874)
成人(4607)
成人教育(4607)
大学(4436)
高等教育(4343)
(4189)
论坛(4189)
学报(4061)
(3757)
职教(3554)
发展(3494)
(3494)
科学(3398)
比较(3287)
(2796)
教研(2782)
高教(2782)
(2724)
学学(2265)
管理(2257)
共检索到72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爱、权利的尊重和社会重视是承认的三种形式。获得承认是人性中的自然倾向,是每个人进行交往的动机。教育中的交往结构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儿童作为完整的人,其精神品格是通过教育对他的"特殊性"的承认获得发展的。教育承认包括了爱与关怀、权利的尊重、社会重视以及完整发展的内涵。在这种承认的教育关系中,不仅儿童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有尊严的自我,培养了主体间的道德感和共通感,而且教育本身也形成了一种友爱的共同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章乐  
个体化社会已经来临,其表现为人们从传统社会形式与义务中解放出来,不得不独自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并以从众的无意识方式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趋同。承认有三种形式:情感关怀、法律承认和社会尊重。生活在个体化社会中的个体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因为重建社会关系、摆脱身份焦虑、寻求自我认同都离不开他人的承认。个体化社会的教育更需要给予儿童以承认,这是由儿童情感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个体化社会的教育中充斥着大量的蔑视所决定的。承认的教育需要把教育的终极目的定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共同体的建构,并以此展开三种形式的教育承认:给予每个学生以教育爱;承认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权利;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与成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兴起于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思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从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抗争,发展为系统的、制度化的教育理论与政策。多元文化主义从追求差异到差异平等再到文化之间相互承认,走过了一条复杂曲折的道路。这一过程伴随着美国社会政治、经济、人口结构的历史演变,也是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全球化等一系列社会思潮的博弈过程。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政治和历史环境中把握多元文化主义,准确地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实质以及面临的困境,研究这一理论的普遍价值和社会文化的局限性,分析这一理论对建构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康之  
人类历史上的农业社会也经常被学者们表述为同质性社会,工业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差异化的特征,但这个历史阶段中的人们所追求的却具有同一性。在陷入风险社会时,人类所面对的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社会的差异化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风险社会具有差异性的特征,故可以将这个社会定义为差异化的社会。如果考虑到风险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生存问题的话,那么构建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第一要务。风险社会中的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差异性的共同体,共同体成员表现出对差异的承认和包容,合作行动是将社会的差异性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加以利用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在平常的交谈和写作中,虽然我们也会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以成败论英雄"等哲言,但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理积淀中,更牢固的还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时至今日,比如对待正在进行的里约奥运会参赛选手的成绩,鲜花、掌声和笑脸依旧包围着胜利者,失败者只得在大地上留下无奈而孤独的身影。是呀,成功总是荣光的事情,也是每个人向往的,可是谁能保证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对学科而言,承认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爱的承认、权利的承认和重视的承认。爱的承认是学科共同体内部对于学科的忠诚,这种承认是本学科从业者对于学科的一种情感承认;权利的承认是在科学共同体内各学科间对于学科地位的相互尊重,这种承认是科学家或学者阶层间对于彼此志业的理性承认;重视是学科共同体外部对于学科的社会承认,这种承认是学科之外的社会领域对于学科声望与学术贡献价值承认。上述三种不同承认方式中,学科同行的认同与忠诚是学科获得承认的基础,其他学科共同体的尊重是一门学科获得学科荣誉和提升学科声望的前提条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金金  柳海民  
有关"蔑视"的认识是霍耐特批判理论中极具原创性的思考,它不仅为理解教育冲突提供了新的道德视角,还为解读德性养成提供了一个认识框架。"蔑视"思想的本体意涵包括对"蔑视"涵义、形式及结果的阐释。通过霍耐特批判理论的"蔑视"视角审视当前教育场域,会发现教育对象在身心、权利、价值等方面都存在蔑视体验,不能疏导和化解的蔑视体验很容易制造教育矛盾和冲突,需要通过厘清教育蔑视真伪、树立承认正义观念、构建教育承认共同体、落实教育预警措施等方式祛除。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繁荣,分配正义几乎成为唯一被信任和推崇的正义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正义也一直被分配的范式所垄断,分配范式的教育正义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消除不平等,而是避免源于承认期待伤害的羞辱和蔑视代表着教育正义的规范目标;不是分配平等或物品平等,而是对尊严的平等承认构成了教育正义的核心范畴。显然,由羞辱和蔑视所引发的教育不正义是分配正义所不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因此,分配的方案并不能单独完成教育的正义规范功能,教育正义的完备方案必须由分配范式和承认范式共同型构,以形成出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学术期刊需要风格吗?对风格的认知不一定能决定你是谁,但它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你。我们追求自身的人设和风格,为的是彰显出具有独特于其他人的行为和观念。对于学术期刊也同样如此。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院教授项飙认为,我们应该把学刊出版看作是公共干预的一种方式,它不仅仅是我们发表文章的地方,一个交流的平台,从理想的状况来讲,一个学刊应该去提倡一个学派、一种风格,组建一个知识共同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田  
国籍是一个国家确定某人为其国民,是确定其法律地位的依据,也是国家行使管辖权和行使外交保护的法律依据。不仅仅是国内法或个人问题,而是会牵扯到国家间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问题,因此由国籍而产生的国籍冲突问题也就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金木  
从分配正义理论来看,正义是按照“得其应得”原则将社会权益和责任在其成员间进行合适的分配。如何分配教育资源是教育正义的基本维度,对于矫正资源不公平配置而导致的教育不义,有着极强的适切性。承认正义理论则认为,正义不仅仅涉及分配领域,还涉及社会承认领域,应该关注人际互动层面上的承认正义问题。教育正义不仅要在外部教育资源分配上合乎正义,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一种承认与尊重,更要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正义具有多个维度,是一种复合的正义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教育分配正义有其局限性,其只限于可分配的物质资源,对其他资源则无能为力;只诉诸宏观的社会制度,无法关照微观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心理影响。"后均衡化时代",教育正义需要从分配正义转向承认正义。教育承认正义是基于主体间平等的社会—心理关系而提出的,承认正义是教育活动内在的必然要求,消除羞辱和蔑视是教育承认正义的底线要求,尊严的承认是教育承认正义的终极追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资历和资历制度方面的国家改革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影响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建立统一的资格框架体系目前已成为各国热点。本次会议特别聚焦于:在改善机会和承认方面对持有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者的影响;对承认、提供和评估的实际影响、认证和质量保障程序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实施改革的挑战;探索协调的国际行动以提高资历制度改革的成效。会议由欧洲培训基金会(ETF)召集,来自波兰的Agnieszka Chlon-Dominczak女士,摩洛哥的Jamal Eddine EI Aloua先生与Mohamed Slaaai Sen-nou先生,孟加拉国的Md.Nurul Islamb博士以及欧洲培训基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阚阅  
高等教育资历相互承认对于促进学术流动具有重要意义。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制定与实施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并凝聚和累积了很多共识。在此过程中,高等教育资历承认从最初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以及消除人员流动障碍的单一功能,发展到目前与资历框架体系和质量保证机制的多重互动,从而形成国际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万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