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90)
- 2023(20413)
- 2022(17399)
- 2021(16318)
- 2020(13706)
- 2019(31712)
- 2018(31206)
- 2017(59081)
- 2016(31956)
- 2015(36072)
- 2014(35691)
- 2013(35389)
- 2012(32426)
- 2011(29159)
- 2010(29025)
- 2009(27149)
- 2008(26828)
- 2007(23246)
- 2006(20517)
- 2005(18576)
- 学科
- 济(130881)
- 经济(130701)
- 业(107651)
- 管理(103223)
- 企(93394)
- 企业(93394)
- 方法(59085)
- 数学(48572)
- 数学方法(47950)
- 财(40194)
- 农(39198)
- 中国(36591)
- 业经(35834)
- 制(29469)
- 农业(26812)
- 务(26505)
- 财务(26424)
- 财务管理(26381)
- 贸(26171)
- 贸易(26156)
- 易(25523)
- 企业财务(25002)
- 学(24099)
- 地方(23102)
- 和(22805)
- 技术(22681)
- 理论(22595)
- 银(21382)
- 银行(21334)
- 融(20925)
- 机构
- 大学(452096)
- 学院(450160)
- 济(188724)
- 经济(184879)
- 管理(180864)
- 理学(155471)
- 理学院(153809)
- 管理学(151319)
- 研究(151208)
- 管理学院(150472)
- 中国(119029)
- 京(96733)
- 科学(89459)
- 财(89267)
- 所(74694)
- 农(71276)
- 财经(70296)
- 中心(69525)
- 研究所(67434)
- 江(65786)
- 经(64167)
- 业大(63920)
- 北京(61391)
- 经济学(56923)
- 范(56861)
- 师范(56370)
- 农业(55521)
- 院(55027)
- 州(52993)
- 财经大学(52292)
- 基金
- 项目(301720)
- 科学(239210)
- 研究(223301)
- 基金(221737)
- 家(192232)
- 国家(190623)
- 科学基金(165051)
- 社会(142885)
- 社会科(135463)
- 社会科学(135426)
- 基金项目(116719)
- 省(114661)
- 自然(106035)
- 自然科(103621)
- 自然科学(103598)
- 自然科学基金(101772)
- 教育(101509)
- 划(96824)
- 资助(91157)
- 编号(90739)
- 成果(73964)
- 部(67450)
- 重点(67046)
- 创(63640)
- 发(63493)
- 课题(61277)
- 国家社会(59639)
- 创新(59057)
- 教育部(58391)
- 制(57723)
- 期刊
- 济(209296)
- 经济(209296)
- 研究(136149)
- 中国(89204)
- 财(71218)
- 管理(70014)
- 学报(66748)
- 农(65369)
- 科学(63356)
- 大学(52239)
- 学学(48786)
- 教育(46308)
- 农业(45159)
- 融(42309)
- 金融(42309)
- 技术(40265)
- 财经(34877)
- 业经(33910)
- 经济研究(33243)
- 经(30005)
- 问题(27021)
- 业(25645)
- 图书(25237)
- 贸(23629)
- 技术经济(22853)
- 国际(22019)
- 理论(21680)
- 世界(21537)
- 现代(20865)
- 版(20469)
共检索到681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吕静 马玉秀
随着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发展,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不断增多,其对我国制度变迁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首先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析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影响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和传导机制,进而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促进了我国的制度变迁,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为更好的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FDI 制度变迁 传导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鞠姗
目前,服务业正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领域,而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山东省近年来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服务业国际转移可通过资本积累、技术溢出和示范、贸易结构优化及制度创新四种效应促进承接地产业结构升级。使用山东省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总效应做检验,结果表明: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正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因此,还需在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做进一步调整与改革。
关键词:
服务业国际转移 产业结构升级 传导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王梦婷 秦涛
近几年来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人力资本的提升作用也不断显现。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服务业国际转移如何促进我国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提升,接着通过实证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能够促进中国服务业人力资本的发展,进而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国际转移 人力资本 外溢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吕静 段国蕊
随着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发展,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也不断增多,其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首先分析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其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通过影响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供给(物质资本、技术)、需求以及制度因素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实证研究探讨了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志能
从作为服务业国际转移主体的跨国公司来看,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还面临竞争力方面的重大挑战。人们通常认为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具有的一些竞争优势,如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在跨国公司看来,这些优势可能并不存在。而一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春妮
服务业离岸外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抓住机遇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对华服务业直接投资的主要区位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中国吸引服务业直接投资的重要区位因素。
关键词:
服务业 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华欣
后危机时代国际服务业转移表现出的新特点是:市场寻求趋势更为明显,服务外包更为活跃,转移模式更为复杂,人力资源要求更高。服务业国际转移这些变化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规模、服务业区域分布和行业结构以及技术外溢等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应从如何扩大国内服务业需求和消费、更新服务业招商引资方法和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催化服务业产业集聚效应以及打造人才强势等方面加强研究。
关键词:
服务业国际转移 技术外溢 服务外包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旗舟 张秀芬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以全球化战略为基础和出发点加速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服务业经过起步、快速发展、调整升级等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要求北京市的服务业在国际转移的承接环节要做好各种准备以应对产业国际转移的双重效应,本文将就承接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首都服务业 产业国际转移 利用外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从结构传导机制的角度,运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全样本而言,中国OFDI对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细分各类动机OFDI的结构传导机制构成了中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受益于效率、市场和技术搜寻型OFDI,中国通过分工地位优化、过剩产能输出和反向技术溢出,显著增强了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等高端制造业的承接力度。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资源、效率和技术搜寻型OFDI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效应较为明显;中部地区技术搜寻型OFDI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效应则较为明显。此外,我们以金融危机作为阶段性节点进行稳健性检验...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朱淑芳 饶光明 黄翔
在当前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潮中,中西部地区承接外来产业转移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其是否具备承接基础和空间。研究表明,重庆市作为中西部最大的产业转移承接地,要充分利用承接外来服务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培育电子信息、外包承接、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新兴的服务业,着力提升重庆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服务业 产业转移 承接空间 重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钮中阳 赵越 蔡卓君
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了加速趋势,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且同属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客体,势必在此次国际产业转移中互相竞争。研究中国如何抓住此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转移的出现的新特点,从中印两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承接服务外包业转移的视角,寻求出中国今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向,并提出了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青 陈湛匀
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主要方式。本文在Feenstra and Hanson(1997)的外购理论基础上,借鉴R.Posner(1961)以及Fisher and Samuelson(1980)的模型框架,修正了一个服务业转移模型分析其福利效应,并基于我国1989-2005年间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测度说明:在服务业承接FDI国际转移的初期,东道国的福利效应集中体现为吸收大量非技术性劳动就业,但对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FDI的大量涌入,带动国内对于服务业技术性劳动需求及其工资水平增加,激励了非技术性劳动向技术性劳动转变,最终实现了服务业整体人均劳动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芳 方齐云
从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角度,借鉴Falk等提出的标准劳动需求方程模型,基于中国2002—2007年25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促进了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但其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行业和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进口替代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存在负面效应。因此,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行业就业壁垒和促进人力资本升级是中国深化国际分工的关键所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秉强
浙江省的服务业改革开放以来呈现出稳健的发展势头,三产比重在2008年达到了41%。服务业对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递增,如三产在2009年前三季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6%。鉴于服务业的稳健发展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如何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景华
服务业跨国转移掀起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包成为跨国转移的主要方式。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服务业跨国转移对承接国所产生的效应进行研究。理论上,通过对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逐步分解,得出承接服务业跨国转移能够为承接国带来技术效应、优化效应、资本效应和就业效应等。实证上,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通过承接服务业的跨国转移,能够对承接国的发展带来正面的经济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