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6)
2023(7980)
2022(6856)
2021(6439)
2020(5463)
2019(12055)
2018(12390)
2017(23849)
2016(12513)
2015(14227)
2014(13652)
2013(13703)
2012(12971)
2011(11852)
2010(12157)
2009(11346)
2008(11056)
2007(10173)
2006(9218)
2005(8236)
作者
(34704)
(28623)
(28555)
(27133)
(18234)
(13474)
(12903)
(10991)
(10598)
(10311)
(9512)
(9436)
(9192)
(9017)
(8818)
(8519)
(8485)
(8396)
(8312)
(8239)
(7337)
(6869)
(6853)
(6553)
(6525)
(6477)
(6452)
(6297)
(5781)
(5629)
学科
(52616)
经济(52574)
(42759)
管理(38969)
(34552)
企业(34552)
方法(20682)
技术(20585)
中国(17677)
数学(17187)
数学方法(17033)
(15577)
业经(13497)
技术管理(13341)
(12254)
(12242)
贸易(12232)
(11983)
(11845)
产业(11425)
(10979)
银行(10956)
(10600)
农业(10589)
地方(10428)
(10314)
金融(10312)
理论(9092)
(8077)
(7959)
机构
学院(181775)
大学(181230)
(82816)
经济(81306)
管理(72381)
理学(61728)
理学院(61128)
研究(60469)
管理学(60433)
管理学院(60086)
中国(46892)
(38187)
(38134)
科学(32057)
财经(29763)
(29361)
(27373)
中心(27205)
(26904)
研究所(26058)
经济学(25574)
北京(24962)
(23567)
师范(23397)
经济学院(23202)
(22817)
(22307)
财经大学(21924)
业大(21908)
(21529)
基金
项目(112300)
科学(90232)
研究(89396)
基金(79982)
(67593)
国家(67027)
科学基金(58160)
社会(57890)
社会科(55210)
社会科学(55198)
(45223)
基金项目(42388)
教育(41356)
(37467)
编号(36685)
自然(33613)
自然科(32857)
自然科学(32850)
自然科学基金(32317)
资助(31149)
成果(30219)
(30133)
创新(27102)
(26309)
课题(26289)
(25595)
重点(25342)
国家社会(24032)
项目编号(22834)
(22811)
期刊
(94429)
经济(94429)
研究(60150)
中国(40287)
管理(30826)
(26706)
教育(26044)
科学(21606)
(21247)
学报(19996)
(19804)
金融(19804)
技术(19669)
大学(16460)
业经(16243)
经济研究(15733)
学学(15184)
农业(14917)
财经(14733)
问题(12966)
(12945)
(12637)
国际(12404)
技术经济(12026)
科技(11655)
(10140)
论坛(10140)
商业(9969)
理论(9161)
现代(9004)
共检索到285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戴庆华  牟永红  
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过分注重引进国外资本的规模,忽视了技术的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国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陷入困境和面临潜在威胁。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技术的现状及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误区及潜在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加强技术学习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泽强  杨军  
当前,在皖江城市带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在产业承接中推进自主创新,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持续动力;否则,仍将难以摆脱单纯地依赖资源及低廉劳动力成本拉动经济不可持续增长的路径依赖,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会持续扩大并固化。一、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自主创新基本状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丽娟  邓玲  
承接产业转移获取技术外溢,是欠发达地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之一,我国西部地区尤其如此。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汲取全球创新资源的历史契机,自主创新又是提升产业转移承载力与根植性的基本前提,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将促进西部地区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对四川省的实证研究表明,承接产业转移对自主创新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产业转移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程度高于对发明专利的影响程度,国际产业转移的创新溢出效应高于区际产业转移的溢出效应。转型时期,西部地区需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强化技术外溢吸收能力,优化创新环境,整合区域内外创新资源,构建起以自主创新能力递增为目标的承接产业转移格局,从而实...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中国提升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在价值链上能够充分分享发展成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之一。深圳、浦东在先行先试进程中,由国内短缺经济时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到国内买方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而竞争激烈,再向自主创新发展的转型,实际上是对跨国资本及与之融合的高科技垄断的突围。这一历史进程积累的经验有,新区建设不能止步于政策优惠对企业和产业的聚集,而是应致力于在市场竞争下增强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引入外资,促进公有制经济与多种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中国提升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在价值链上能够充分分享发展成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之一。深圳、浦东在先行先试进程中,由国内短缺经济时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到国内买方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而竞争激烈,再向自主创新发展的转型,实际上是对跨国资本及与之融合的高科技垄断的突围。这一历史进程积累的经验有,新区建设不能止步于政策优惠对企业和产业的聚集,而是应致力于在市场竞争下增强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引入外资,促进公有制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创新发展;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既要有全球视野的向产业高端迈进的创新发展布局,还要着眼于区内外产业的协调发展;既要形成通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聚集人才,还要形成能够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这些可供正在进行的雄安新区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媛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针对经济性常态出现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越来越明确地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的核心地位,也越来越多地强调各地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文章一方面具体界定了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的定义内涵,找出区域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联性;另一方面论证了区域产业转移对自主创新溢出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为区域产业发展创新提供新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丽明  
郑州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充分发挥郑州引领区域发展的重心作用、强化郑州的龙头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郑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还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机制创新,加快郑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何龙斌  
一、前言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俊江  李一鸣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承接产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ODI)、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离岸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径,产业转移由垂直分工向垂直与水平复合型分工方式发展。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更加积极,由被动地接受边缘产业或环节向主动"走出去"转变。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避免海外高新技术在我国市场形成垄断;重视独立自主研发,提高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柳坤阳  
全球化经济发展带动了资源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的空前转移和融合,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产业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含义,阐述了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梳理了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青  陈湛匀  
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主要方式。本文在Feenstra and Hanson(1997)的外购理论基础上,借鉴R.Posner(1961)以及Fisher and Samuelson(1980)的模型框架,修正了一个服务业转移模型分析其福利效应,并基于我国1989-2005年间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测度说明:在服务业承接FDI国际转移的初期,东道国的福利效应集中体现为吸收大量非技术性劳动就业,但对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FDI的大量涌入,带动国内对于服务业技术性劳动需求及其工资水平增加,激励了非技术性劳动向技术性劳动转变,最终实现了服务业整体人均劳动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建平  
目前,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投资产业结构集中、承接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等特征。今后,应大力开展区域协作,推动东中西产业链一体化;坚持技术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完善我国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吸引力;科学统筹规划,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煦  白永秀  薛飞  
承接产业转移是优化创新要素空间分布、促进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2006~2019年中国20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有效提升了相应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且具有显著的时效性与异质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要通过推动人才集聚、引导企业集聚以及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三个渠道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鉴于此,应在强化中央政策统筹力度、有序扩大试点范围的同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地落实示范区政策,持续营造良好区域创新环境,建立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多维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崔新蕾  刘欢  白莹莹  
聚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益,为增强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以2007—2019年我国中西部162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可显著增加区域创新数量,并提升以实质性创新和绿色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能力,但其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承接地是否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以及示范区所处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竞争两种作用机制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各地应继续积极打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环境,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注意明确划定承接产业类型、关注创新质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共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登凯  
从经济分析原理看,分工是产业链联系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推进是伴随国际分工深化延展。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重构。由于世界各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同,国与国之间的区位优势体现为价值链上也不相同,进而成为整个价值链条各个环节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如何进行空间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研究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与我国产业链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