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
2023(773)
2022(664)
2021(565)
2020(403)
2019(974)
2018(971)
2017(2051)
2016(1003)
2015(1189)
2014(1138)
2013(1184)
2012(1171)
2011(1111)
2010(1040)
2009(886)
2008(909)
2007(812)
2006(729)
2005(651)
作者
(2906)
(2447)
(2444)
(2395)
(1493)
(1138)
(1124)
(962)
(926)
(890)
(833)
(809)
(804)
(788)
(730)
(727)
(726)
(700)
(680)
(680)
(674)
(623)
(616)
(593)
(567)
(551)
(536)
(521)
(516)
(516)
学科
(7032)
经济(7030)
(4888)
(4675)
农业(3655)
地方(2726)
业经(2436)
产业(2340)
(2012)
企业(2012)
管理(1898)
地方经济(1615)
人口(1561)
结构(1550)
(1527)
劳动(1527)
动力(1497)
农业劳动(1495)
劳动力(1475)
中国(1454)
农业人口(1449)
技术(1425)
农业经济(1343)
方法(1280)
(1248)
(1199)
(1191)
农村(1068)
(1068)
数学(1067)
机构
学院(16221)
大学(14493)
(8214)
经济(8119)
管理(6547)
理学(5715)
理学院(5665)
研究(5626)
管理学(5606)
管理学院(5580)
中国(3770)
(3715)
科学(3167)
(2905)
农业(2824)
(2717)
业大(2630)
(2616)
中心(2608)
研究所(2451)
经济学(2351)
(2344)
经济管理(2245)
经济学院(2144)
财经(2121)
(2080)
(2078)
科学院(1931)
(1925)
(1901)
基金
项目(10718)
研究(8730)
科学(8591)
基金(7176)
(5968)
国家(5901)
社会(5783)
社会科(5530)
社会科学(5529)
科学基金(5169)
(4974)
基金项目(4006)
(3735)
编号(3728)
(3566)
教育(3231)
发展(3160)
(3123)
产业(2839)
自然(2710)
成果(2690)
资助(2663)
自然科(2626)
自然科学(2626)
自然科学基金(2578)
课题(2535)
(2372)
重点(2352)
国家社会(2330)
(2328)
期刊
(10871)
经济(10871)
(4555)
研究(4409)
农业(3162)
中国(3128)
业经(2912)
管理(2336)
科学(2086)
学报(1700)
农业经济(1553)
(1549)
经济研究(1519)
问题(1499)
技术(1485)
大学(1464)
学学(1462)
(1272)
经济问题(1176)
农村(1160)
(1160)
商业(1149)
科技(1044)
技术经济(1037)
财经(1018)
改革(983)
(983)
现代(970)
(967)
金融(967)
共检索到23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宇燕  
产业转移是指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和过程。目前,国家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引导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莉  金哲松  韦苏倢  
国际产业转移历来都具有机遇与挑战的两重性,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规划,为中国西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中国西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和进程进行全面的分析,理清思路、拓宽渠道,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西部承接产业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晓军  陈国生  张瀚文  彭文武  蔡琴  罗歆  肖璨  
珠三角与大湘南示范区在工业规模差异、工业结构差异、生产效益差异和高新产业差异等方面所存在较大梯度差异,使得珠三角与大湘南示范区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势能差,这种势能差有利于两地产业转移与承接,按照克拉森区域分类法分析,重点对大湘南示范区从珠三角可承接的产业进行甄别,力图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华克思  
皖江示范区设立以来,承接产业转移数量快速,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依托皖江示范区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特色承接、集群承接、创新承接、联动承接、绿色承接,是实现皖江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健敏  葛顺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产品内国际分工与服务外包为特征的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峻的结构性问题。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需要根据中国自身的结构性特点做出调整,由单纯的强调产业承接转向产业承接、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政策目标组合。这种变化也要求形成组合式的政策环境与之适应,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本文通过对湖南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后发展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既有现行金融制度的障碍,也有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应从健全金融体系、构建担保机构、完善信贷制度、创新业务品种等方面着手,发展金融服务和配套建设,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效融合,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慧琴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省际区域合作,不断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把握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机遇,严格按照批复要求,指导临汾、运城两市依托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快速发展。同时发挥山西省丰富的矿产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等优势,全力夯实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基础,加快推动山西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但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还需在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外开放格局、优化产业承接环境等方面发力,更好地助力山西省经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巴春生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区际转移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现象。我国东部地区在经过20多年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阶段,西部地区应当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争件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万敏  倪良新  
为了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安徽物流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从分析安徽物流业竞争力入手,提出了安徽物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选择及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鲁  
东部地区某些产业的转移及广西的相应承接,对转移者与承接者均属客观需要。广西民营经济正是利用了这一顺势而来的大好时机,在其承接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大加快了自身的发展。而要巩固和进一步发展这一成果,尚需在观念、发展环境和政策上作出新的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利兵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皖江职业教育来需要在战略上落实优先地位、推进区域一体化、突出重点建设;在策略上转变发展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创新运作机制;在政策上要加大经费投入、严格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改变人才的社会评价、增强政策的执行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艳红  段雪梅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国际转移产业一般存在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特点,这与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要求相悖。基于碳足迹的研究方法,测度了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碳排放,并对其原因与趋势进行了分析。从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维度探讨了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低碳发展机制;并提出实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和能效标杆管理的低碳发展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利兵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以对接,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难以同步,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难以融合,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难以适应,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难以契合等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在发展观念上,推动思想大解放;在发展战略上,建设改革试验区,构筑职教板块,推进重点建设;在发展策略上,变革发展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创新运作机制,优化外部环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瑛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与现代物流业关联性的分析,提出如何处理好现代物流业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协调关系。即鉴于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物流短板"问题,需要加快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物流体系,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与产业承接"双轮齐驱"作用,构建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物流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艳红  段雪梅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国际转移产业一般存在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特点,这与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要求相悖。基于碳足迹的研究方法,测度了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碳排放,并对其原因与趋势进行了分析。从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维度探讨了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低碳发展机制;并提出实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和能效标杆管理的低碳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