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8)
2023(8991)
2022(7453)
2021(6615)
2020(5268)
2019(11801)
2018(11520)
2017(21434)
2016(11436)
2015(12569)
2014(12586)
2013(12533)
2012(12159)
2011(11269)
2010(11373)
2009(10348)
2008(10097)
2007(8997)
2006(8299)
2005(7874)
作者
(33539)
(28041)
(27885)
(26220)
(17698)
(13197)
(12622)
(10885)
(10698)
(10083)
(9525)
(9372)
(8999)
(8964)
(8635)
(8607)
(8315)
(8047)
(8007)
(7890)
(7229)
(6942)
(6778)
(6525)
(6315)
(6267)
(6204)
(6151)
(5659)
(5629)
学科
(60615)
经济(60572)
(29578)
管理(28134)
地方(23749)
(20644)
企业(20644)
中国(20249)
(17807)
方法(15977)
业经(15146)
地方经济(14387)
数学(13389)
数学方法(13302)
农业(12886)
产业(11470)
(11249)
环境(10292)
(10125)
金融(10122)
(10111)
(9796)
技术(9722)
(9689)
银行(9669)
(9614)
贸易(9604)
(9510)
(9171)
(8718)
机构
学院(164847)
大学(161992)
(72795)
经济(71349)
研究(64037)
管理(60969)
理学(51311)
理学院(50636)
管理学(49936)
管理学院(49606)
中国(48163)
科学(37784)
(35830)
(32487)
(31009)
研究所(29167)
中心(28231)
(26864)
(26804)
(24840)
师范(24630)
财经(23672)
(23361)
北京(23093)
经济学(22017)
业大(21928)
(21835)
(21352)
农业(20529)
师范大学(19797)
基金
项目(107751)
科学(86401)
研究(82751)
基金(76071)
(65569)
国家(64964)
科学基金(55899)
社会(53962)
社会科(51412)
社会科学(51404)
(44614)
基金项目(40155)
(36781)
教育(36102)
编号(33947)
自然(32821)
自然科(32015)
自然科学(32011)
(31452)
自然科学基金(31412)
资助(29481)
成果(27354)
发展(26026)
(25583)
重点(25071)
课题(24659)
(23316)
(22819)
国家社会(22402)
创新(21888)
期刊
(92305)
经济(92305)
研究(54951)
中国(41288)
(26975)
管理(24081)
科学(22854)
学报(22298)
教育(22122)
(21117)
农业(18710)
(17680)
金融(17680)
大学(17196)
业经(17074)
学学(15755)
技术(15590)
经济研究(14331)
问题(11948)
财经(11350)
(10047)
(9579)
商业(9039)
资源(8943)
(8884)
科技(8875)
图书(8826)
技术经济(8775)
国际(8640)
(8545)
共检索到271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顺应这一政策思路,在当前国内面临劳动成本上升、外需市场缩小和技术优势尚未确立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挖掘产业转移创造的资源配置机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雷  崔育宝  刘桂建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初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艳  丁婕  乐婵婵  
2010年12月18日,由安徽大学和安徽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承办,安徽大学泛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久文  陈斐  刘耀彬  
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主办、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于2007年9月19~21日在南昌隆重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银银  黄彬  
传统的产业承接使输入地成为边际产业的承接地和污染避难所,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承接理念应从传统的产业承接过程转向"产业再造",由被动接受技术溢出转向主动参与创新,在承接中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增强产业的根植性。在产业链和集群转入承接模式下,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完善产业链、强化集群效应,实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在推进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的因素,通过实施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绿色创新体系以及支持开发区绿色升级等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孝锋  蒋寒迪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和困境表明,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推进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以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健全市场机制与合作机制,实现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遵循空间均衡和生态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中部崛起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纽带作用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异质性因素,构建"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此来考察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和地方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结论相似,转移支付可以引起产业转移,但存在"门槛效应"。同时,由于"排序效应"的存在,转移支付将导致最低生产效率的企业率先对补贴作出反应,从而导致产业承接地生产效率的降低。使用中国31个省份1999-2012年的数据,根据DEA计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面板固定效应、门限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支持了理论假说:只有当转移支付达到一定"门槛值"时,转移支付才会引起产业转移,转移支付对产业转移的弹性系数为0.1左右。此外,当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广雄  
文章基于系统论角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综合序参量、耦合机制和耦合协调类型等方面来描述这一复合系统耦合机制模型及时空协调性规律,探讨了加强系统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栋生  
应将推进东西合作互动、产业转移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的高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少军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中国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其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运用商务成本理论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条件。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它国家,中国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覃成林  梁夏瑜  
广东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是推进产业转移的主体。政府把产业转移纳入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之中,通过制定规划和系列政策,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有效发挥了产业转移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这种以政府为组织者,把产业转移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设计推动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的做法,是一种有很高借鉴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申洪源  
利用200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上16个制造产业的截面数据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16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即在一个较大规模市场上市场需求份额增加将导致一个更大比例的产出份额增加,结果是众多产业在该地区集聚起来。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