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5)
2023(9126)
2022(7650)
2021(6656)
2020(5298)
2019(11870)
2018(11662)
2017(22208)
2016(11534)
2015(12876)
2014(13116)
2013(13261)
2012(12983)
2011(12158)
2010(12638)
2009(11672)
2008(11286)
2007(10282)
2006(9645)
2005(9127)
作者
(35310)
(29703)
(29635)
(28191)
(18786)
(14065)
(13282)
(11388)
(11318)
(10692)
(10311)
(9677)
(9663)
(9647)
(9251)
(9082)
(8770)
(8443)
(8435)
(8164)
(7811)
(7258)
(7203)
(6968)
(6773)
(6764)
(6448)
(6446)
(6112)
(5839)
学科
(80624)
经济(80568)
(30017)
管理(29081)
地方(26553)
中国(21985)
(20891)
企业(20891)
方法(20129)
(18949)
业经(17511)
数学(17108)
地方经济(17074)
数学方法(17038)
农业(13847)
产业(12958)
(12742)
(12141)
(11304)
金融(11302)
(11119)
环境(10862)
(10584)
银行(10565)
(10447)
贸易(10436)
(10395)
(9920)
(9875)
技术(9775)
机构
学院(179977)
大学(176779)
(90733)
经济(89144)
研究(71427)
管理(64506)
理学(53750)
中国(53644)
理学院(53088)
管理学(52463)
管理学院(52116)
科学(39445)
(38314)
(37781)
(36403)
研究所(32453)
中心(30636)
经济学(29229)
财经(28976)
(28700)
(27675)
(26034)
经济学院(25882)
(25297)
北京(25248)
(24932)
师范(24724)
(23285)
业大(22197)
科学院(21929)
基金
项目(109623)
科学(87113)
研究(84266)
基金(77895)
(66680)
国家(66093)
社会(56606)
科学基金(56272)
社会科(53886)
社会科学(53876)
(44187)
基金项目(40458)
教育(36307)
(35881)
编号(33296)
(32223)
自然(31769)
资助(31239)
自然科(30968)
自然科学(30964)
自然科学基金(30409)
成果(27380)
发展(27158)
(26712)
重点(25161)
课题(24538)
国家社会(23949)
(23715)
(23045)
创新(21626)
期刊
(118162)
经济(118162)
研究(63532)
中国(42512)
(27948)
管理(27295)
(26725)
科学(23616)
学报(22682)
(20181)
金融(20181)
经济研究(19741)
农业(19022)
教育(18943)
业经(18871)
大学(17934)
技术(17399)
学学(16935)
财经(15481)
问题(15126)
(13759)
技术经济(11444)
(11195)
世界(11023)
国际(10616)
商业(10053)
经济问题(9989)
(9490)
经济管理(9311)
改革(9090)
共检索到301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巴春生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区际转移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现象。我国东部地区在经过20多年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阶段,西部地区应当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争件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星  
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的一大特点是国际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东中西部应抓住机遇,发挥不同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鲁  
东部地区某些产业的转移及广西的相应承接,对转移者与承接者均属客观需要。广西民营经济正是利用了这一顺势而来的大好时机,在其承接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大加快了自身的发展。而要巩固和进一步发展这一成果,尚需在观念、发展环境和政策上作出新的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虹   胡金   胡明骏   柳晓倩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转移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2000—2020年中国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政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强。分位数回归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该政策效应在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中更加显著,而在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中较弱。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能够正向调节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绿色发展效应。结论有助于丰富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厘清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有利于以产业转移为抓手释放城市绿色发展效应,进一步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政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产业转移有其客观规律。虽然学界对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转向低梯度地区的可行性存在争论,但梯度转移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既存在着资源、市场、灾后重建契机等明显优势,又面临着市场化水平不高、居民收入低下、产业发展缺乏长效机制等若干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莉  金哲松  韦苏倢  
国际产业转移历来都具有机遇与挑战的两重性,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规划,为中国西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中国西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和进程进行全面的分析,理清思路、拓宽渠道,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西部承接产业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朱家华  黄惠玲  龚惠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于倩  江晴  
通过梳理国内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献发现,目前对于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已有研究多局限在对于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类型的界定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和路径的角度,从优化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系统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成果非常鲜见。本文试图引入协同演化理论,从研究承接产业转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协同演化特征、方程和路径的角度入手,探讨承接产业转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互动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瑛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与现代物流业关联性的分析,提出如何处理好现代物流业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协调关系。即鉴于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物流短板"问题,需要加快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物流体系,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与产业承接"双轮齐驱"作用,构建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物流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国萍  张鑫  
在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中,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博弈,但是不同博弈行为导致的结果不同,只有竞合博弈行为才是产业承接中政府之间最优的博弈行为,要实现这种最优博弈行为,需要对产业承接地政府的角色进行转换和重新定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建蓉  李文生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我国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局面,并且由于发展传统模式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东部地区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西部成为必要。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潜在的市场优势又为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东西互动,可以实现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霞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西部的发展。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使西部地区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李梅  陈聪  庄晋财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11省份2000—2011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目前主要是承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除石油加工炼焦和食品制造行业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体现了一定的绩效外,其他行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绩效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