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8)
2023(13592)
2022(11152)
2021(10701)
2020(8878)
2019(20618)
2018(20268)
2017(39932)
2016(20904)
2015(23496)
2014(23089)
2013(22476)
2012(20144)
2011(17903)
2010(17776)
2009(16218)
2008(15615)
2007(13693)
2006(11832)
2005(10185)
作者
(56278)
(47528)
(46927)
(44908)
(29763)
(22721)
(21309)
(18707)
(17901)
(16385)
(16098)
(16024)
(14600)
(14589)
(14555)
(14227)
(13977)
(13816)
(13634)
(13398)
(11597)
(11452)
(11353)
(11053)
(10724)
(10657)
(10226)
(10201)
(9423)
(9262)
学科
(89537)
经济(89455)
(67861)
管理(57838)
(47942)
(47522)
企业(47522)
方法(42454)
数学(37828)
数学方法(37191)
农业(31848)
业经(23923)
中国(21494)
(21384)
(19988)
贸易(19975)
(19595)
(16841)
地方(16625)
(14408)
理论(13904)
技术(13766)
(13624)
(12830)
(12809)
财务(12754)
财务管理(12724)
(12699)
银行(12685)
(12088)
机构
学院(292071)
大学(287037)
(123724)
经济(121451)
管理(120835)
理学(106125)
理学院(105131)
管理学(103202)
管理学院(102692)
研究(87981)
中国(70085)
(59772)
(57975)
(53040)
科学(52722)
业大(46962)
农业(45702)
中心(43517)
财经(43314)
(42093)
(41306)
(39871)
经济学(37802)
研究所(37655)
(36291)
师范(35959)
北京(34879)
经济学院(34365)
经济管理(34236)
(32930)
基金
项目(205657)
科学(165318)
基金(153088)
研究(151716)
(132208)
国家(131100)
科学基金(115619)
社会(99665)
社会科(94434)
社会科学(94410)
基金项目(81663)
(80338)
自然(74559)
自然科(72948)
自然科学(72936)
自然科学基金(71615)
教育(69659)
(66290)
编号(62076)
资助(61572)
成果(47667)
(46324)
重点(45203)
(43890)
(43547)
国家社会(42108)
创新(40570)
课题(40416)
教育部(40265)
人文(40082)
期刊
(132540)
经济(132540)
研究(77739)
(61579)
中国(53120)
农业(41934)
管理(41438)
学报(40636)
科学(40292)
(39903)
大学(33237)
学学(31699)
业经(28652)
(27467)
金融(27467)
技术(27041)
教育(25842)
财经(20679)
(20547)
问题(19318)
经济研究(19302)
(17703)
统计(14894)
技术经济(14880)
(14683)
农村(14670)
(14670)
世界(14234)
农业经济(14175)
(13881)
共检索到412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清  王成  邓春  
承包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决定了农户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依赖程度,准确测算农户耕地流转潜力并对其合理有序流转,有利于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产深度融合提供土地基础生产资料。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凤寺村为例,运用可持续生计量化方法测度农户五种生计资本,进而测算耕地转出潜力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构建农业空间组织经营模式。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生计资本对凤寺村农户耕地转出潜力的贡献差异显著,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对耕地转出起正向作用,自然资本与物质资本对耕地转出起负向作用;(2)凤寺村村域耕地转出潜力为82.45h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清  王成  邓春  
承包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决定了农户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依赖程度,准确测算农户耕地流转潜力并对其合理有序流转,有利于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产深度融合提供土地基础生产资料。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凤寺村为例,运用可持续生计量化方法测度农户五种生计资本,进而测算耕地转出潜力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构建农业空间组织经营模式。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生计资本对凤寺村农户耕地转出潜力的贡献差异显著,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对耕地转出起正向作用,自然资本与物质资本对耕地转出起负向作用;(2)凤寺村村域耕地转出潜力为82.45hm~2,占村域耕地总规模的28.11%,呈现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趋势;(3)将凤寺村耕地划分为流转先行区、次行区、末行区三大区域,构建了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的农业企业带动型(先行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辐射型(次行区),农民合作社链接型(末行区)的农业空间组织经营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纪月清  杨宗耀  方晨亮  王亚楠  
在中国的经济转型中,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就业和土地流转的关键。承包地确权是保障承包关系稳定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其快速推广期间中国土地流转增速却开始放缓。本文认为这主要源于确权登记颁证作为权利界定与确认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稳定"因素并阶段性降低农户的稳定性预期:一些农民可能会担心村庄借机进行土地调整或担心确认的地块数及"四至"与实际不符而失去部分土地。本文利用江苏省784个农户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评估了确权实施各阶段对农户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启动确权的预期会显著抑制农户的土地转出,确权颁证完成后土地转出仅有所恢复,并没有表现出显著促进转出的效果。前者意味着保持承包关系稳定有利于促进土地转出;后者可能源于确权政策的落地一方面通过提升地权稳定性促进土地转出,而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产权地理垄断"不利于组织依赖土地置换的连片集中流转,使地租处于零散流转的低水平从而抑制了土地转出。从实现资源顺畅流转和配置的角度,本文建议,在二轮承包即将到期之际应加强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宣传和落实,稳定农户的地权预期;同时,也需要在"三权分置"思想指导下继续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治理后确权时代连片集中流转中可能会出现的"产权地理垄断"问题,提升农业生产在地块层面的规模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海滋  李超伟  张士彬  
[目的]农民耕地原子化程度不断加深,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不能适应农村商品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山东部分农村地区农户进行耕地转入和转出意愿对比分析,以促进农村地区耕地流转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加速农村地区市场化进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文章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3个潜在变量,11个可测变量构建农户耕地转出和转入意愿模型,以山东省6个地区549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耕地流转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耕地转入和转出意愿都具有显著影响,且标准化路径系数都为正;主观态度对耕地转入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负,对转出意愿的标准化系数为正; 11个可测变量分别对相应的潜在变量都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行为态度对农户耕地转入和转出的影响效果不同,转入耕地的农户主要从耕地固有价值出发,而转出耕地的农户主要从经济理性考虑;主观规范中4个可观测变量对农户耕地转出和转入的影响具有一致性;知觉行为控制中农户的契约意识对耕地转出重要性大于耕地转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月书  汪曼  
本文在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村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运用湖南和四川两省20县1089户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农地转出后,农户生计模式发生变化,其所依赖的生产要素主要由土地转为资本,进而对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地转出和非农生计模式共同对农户的融资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从事工商经营对农户借款需求和借款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借款渠道更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而外出务工与农户融资需求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据此,本文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户生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引导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地转出户的生计可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月书  汪曼  
本文在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村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运用湖南和四川两省20县1089户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农地转出后,农户生计模式发生变化,其所依赖的生产要素主要由土地转为资本,进而对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地转出和非农生计模式共同对农户的融资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从事工商经营对农户借款需求和借款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借款渠道更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而外出务工与农户融资需求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据此,本文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户生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引导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地转出户的生计可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东波  陈美球  廖彩荣  谢贤鑫  廖小斌  姚冬莲  
研究目的:把握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现状,分析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和心理资本的7维生计资本对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影响规律。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与有序响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转出样本农户的主观福祉普遍较高,非农型农户对土地转出后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最高的比重最大,土地转出农户主观福祉整体上呈现中西部递减的趋势;(2)土地转出农户身体状况越好、拥有汽车或大型农机具数量越多、越易贷款、加入农民合作社、同村亲戚数量越多、土地地力越好、生活自信心越高、面对挫折抗压韧性越大,其主观福祉越高;(3)对纯农型农户主观福祉正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生态资本,对农业兼业型及非农型农户主观福祉正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心理资本,对非农兼业型农户主观福祉正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社会资本。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强医疗保障,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加大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改善,重视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建设,针对土地转出后的生计分化农户制定差别化政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卓  陈银蓉  朱庆莹  梅昀  
农地流转作为土地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对农户生计策略有重要影响。文章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湖北省8个县(区)503份调研样本为数据源,在测算农户生计资本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地转出、农户生计资本与农户生计策略之间的影响机理与效应,为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提高农户生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农户生计资本存在空间异质,地形平坦区生计资本高,农地转出会降低自然资本,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农地转出后农户生计资本改变,进而对生计策略转变产生显著影响,生计资本在农地转出对生计策略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农地转出对农户兼业型生计策略有正向显著影响,在平原区与山区影响系数分别为0.901、0.788;农地转出对农户非农型生计策略有正向显著影响,在平原区与山区影响系数分别为0.767、0.861。(3)江汉平原地区农户粮食补贴、社会保障水平高,耕种条件好,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兼业型生计策略。鄂西生态圈地区农户受到教育、地形等因素限制,更倾向于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文章研究认为,应通过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户生计资本水平,促进农户生计策略多样化,进而实现可持续生计。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堇寒  徐秀英  
基于浙江省38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户生计非农化、林地转出意愿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户生计非农化对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和非农就业时间所占比例对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所占比例每提高1%,农户不愿意转出林地的概率降低20.63%,愿意转出部分林地的概率提高4.30%,愿意转出全部林地的概率提高16.34%;非农就业时间所占比例每提高1%,农户不愿意转出林地的概率降低18.40%,愿意转出部分林地的概率提高3.87%,愿意转出全部林地的概率提高14.53%;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总收入及荒山面积所占比例对林地转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总面积对林地转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立娟  王苗苗  史俊宏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农地转出行为与农户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了土地转出视阈下农户生计资本测度的指标体系,利用CFPS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农地转出户与非转出户的生计资本状况,探讨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类家庭的生计资本水平总体均不太高,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总值略小于农地非转出户。其中,农地转出户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明显高于农地非转出户,而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存量均低于农地非转出户,特别是自然资本的差异比较明显。农地转出行为对农户的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均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户的金融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农户的生计资本还受到家庭因素和社区因素等特征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非农就业机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强化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促进其生计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史磊  朱孔将  
土地流转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本文从土地转出户视角出发,利用CFPS2018的数据,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转出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水平,在运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克服内生性后,其结果依然显著;且土地流转程度越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收入提升和收入风险降低是土地转出促进农户消费的影响机制。此外,土地转出对中高收入和存在流动性约束的农户家庭消费更加敏感,这也从侧面证实影响机制的稳健性。从消费结构看,土地转出对食品、家用设备、医疗、教育、居住和其他商品及服务等的影响显著,而对衣着、交通等消费不敏感。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宗耀  纪月清  
研究目的:基于江苏省18县地块和地片层面调研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有机肥投资和改变用途投资,揭示承包地确权的投资效应因决策模式不同而存在的差异,并讨论地块规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多期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研究结果:(1)不同于独立决策的有机肥投资,改变用途投资决策模式有集体决策和独立决策之分;(2)承包地确权对农户有机肥投资有激励效应,对改变用途投资则表现出抑制效应;(3)对于承包经营地块,随着地块面积的扩大,确权对改变用途投资的抑制效应随之明显减弱;(4)确权通过增加土地流转和信贷可得性来影响投资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研究结论:承包地确权通过降低土地产权风险有利于促进独立决策的投资,但也会增加集体行动失败风险和协商成本妨碍集体决策的投资,从而导致投资效应的差异。削减承包地细碎化将有助于减弱确权对集体投资的负面影响。在三权分置思想指导下,保护农户承包权益的同时,也应明确村集体在组织农户集体决策中的职责与行为规范,并积极探索有利于削减分配细碎化的土地调整新规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洁  夏显力  王婷  
文章利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752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地转出行为的微观经济模型,运用Double Hurdle模型分析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和转出规模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在测算农户生计能力五个维度各指标组合权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户农地转出决策、转出规模对其生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和转出规模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农业生产能力、土地投资意愿、农地流转价格了解程度、谈判时间、有无固定期限合约、流转纠纷和地区虚拟变量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农业生产能力、土地投资意愿、谈判时间、流转纠纷和地区虚拟变量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对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对农户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军以  周小曼  王腊春  王晓锋  
[目的]明晰中国城乡要素双向加速流动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和耕地利用转型的作用关系。[方法]文章在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分析基础上,分别从城乡和乡村农户两个维度,解析了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展望了乡村振兴下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主题。[结果]城乡层面存在着基于“产业→人口→生计→耕地”链条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时空耦合;乡村层面存在着基于农户“生计—生产—耕地”链条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时空耦合。农户生计转型分化及乡村发展主体多元化引起的价值诉求差异化,进一步驱动了乡村耕地利用多功能转型与乡村的多功能转向。基于耕地利用在生态产品供给、休闲康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多功能边界的拓展,加速推动了耕地利用、农业生产及乡村发展的多功能转型。[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农户生计视角应关注多尺度多梯度分异下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耦合,注重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发展的“格局—过程”研究,加强基于耕地利用社会生态反馈的、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下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储怡菲   吴方卫  
基于家庭承包耕地决策权代际转移视角,本文利用2011—2018年4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使家庭转出农地的概率和面积均先增加后减少,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呈现“倒U型”。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成员务农行为显著抑制了农地转出决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既是农户自身务农行为的强烈约束,又显著促进了子代务农。老龄化对农户自身及其子代务农行为的影响共同确定了家庭承包耕地决策权转移的年龄临界点。当农户年龄小于临界点,老龄化对农户自身务农行为的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当农户年龄大于临界点,家庭承包耕地的决策权发生转移,老龄化对子代务农行为的促进效应发挥主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老龄化一方面削弱了农户自身的健康状态,迫使其退出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年龄增加引致的照料需求促使子代返回农村,增加了子代务农的概率。本研究对加强农村老龄人口医疗照护、释放农村人口红利及农地流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