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27)
- 2023(18707)
- 2022(15681)
- 2021(14792)
- 2020(12007)
- 2019(27679)
- 2018(27398)
- 2017(52151)
- 2016(28308)
- 2015(31963)
- 2014(32110)
- 2013(31454)
- 2012(28933)
- 2011(26297)
- 2010(26503)
- 2009(24272)
- 2008(23496)
- 2007(20807)
- 2006(18454)
- 2005(16462)
- 学科
- 济(118728)
- 经济(118613)
- 管理(78133)
- 业(74155)
- 企(60285)
- 企业(60285)
- 方法(49834)
- 数学(42383)
- 数学方法(41652)
- 中国(34267)
- 农(32533)
- 地方(30393)
- 业经(27511)
- 财(25602)
- 学(24839)
- 农业(22105)
- 理论(21137)
- 制(20655)
- 贸(20200)
- 贸易(20185)
- 易(19483)
- 和(18806)
- 银(18687)
- 环境(18685)
- 银行(18637)
- 融(18260)
- 金融(18255)
- 技术(18218)
- 行(17953)
- 发(16357)
- 机构
- 学院(400210)
- 大学(397594)
- 管理(155023)
- 济(154883)
- 经济(151299)
- 研究(135985)
- 理学(133422)
- 理学院(131814)
- 管理学(129227)
- 管理学院(128504)
- 中国(101690)
- 科学(85735)
- 京(85714)
- 财(71076)
- 所(68367)
- 农(63252)
- 研究所(62204)
- 中心(61538)
- 江(59575)
- 业大(58316)
- 范(57021)
- 师范(56498)
- 财经(56160)
- 北京(54768)
- 经(50940)
- 院(50144)
- 州(49319)
- 农业(49167)
- 经济学(45613)
- 师范大学(45424)
- 基金
- 项目(271066)
- 科学(212977)
- 研究(200788)
- 基金(193206)
- 家(168177)
- 国家(166712)
- 科学基金(142848)
- 社会(124804)
- 社会科(118176)
- 社会科学(118145)
- 省(108136)
- 基金项目(102002)
- 教育(93480)
- 自然(92010)
- 划(90399)
- 自然科(89844)
- 自然科学(89828)
- 自然科学基金(88125)
- 编号(83493)
- 资助(79812)
- 成果(68205)
- 重点(61152)
- 发(61036)
- 课题(58814)
- 部(58590)
- 创(56107)
- 创新(52198)
- 科研(51076)
- 项目编号(50909)
- 国家社会(50423)
- 期刊
- 济(175416)
- 经济(175416)
- 研究(118409)
- 中国(81913)
- 学报(61538)
- 农(58485)
- 管理(58242)
- 科学(57554)
- 教育(53572)
- 财(52053)
- 大学(46742)
- 学学(43669)
- 农业(40830)
- 技术(37106)
- 融(35111)
- 金融(35111)
- 业经(30756)
- 经济研究(27610)
- 财经(26212)
- 问题(22653)
- 经(22481)
- 图书(22312)
- 业(21271)
- 科技(19833)
- 技术经济(18976)
- 理论(18551)
- 资源(18380)
- 商业(18340)
- 版(18185)
- 统计(18102)
共检索到597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培育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在社会文化建设和环境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然而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大湘南"旅游圈的建立对于湖南省旅游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陈国生、陈晓亮、阳琴、尹智勇、张哲和邓泓鸿共同撰写的《"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与区域联动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研究》(黄河出版社,2015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静波 李纯
湘粤赣边界区域同属革命老区,俗称"红三角",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呈现互补性和整体性。在分析了湘粤赣边界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后,结合协同理论内涵,认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参与主体分别是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及社区群众,应构建地方政府引导、旅游企业主导和社区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以此来带动该边界区域的红色旅游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勇,董观志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大旅游圈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具体拓展方案。
关键词:
大旅游圈,职能特点,空间结构,武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志宏
县域旅游的局限性决定了县域旅游必须要走区域旅游互动联合的道路,只有在更为广阔的区域内进行竞争和合作,才能提高县域旅游的竞争力。从分析湘阴县融入长株潭旅游圈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出发,构想了湘阴旅游融入长株潭旅游圈的定位——"左公故里,休闲水乡",最后,从规划、布局、交通、信息、产品、生态等六方面对湘阴旅游融入长株潭旅游圈的路径做了选择。
关键词:
县域旅游 区域旅游 长株潭 湘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传统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基于传统文化资源展示的博物馆型发展模式、以文化创意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型发展模式、以关联产业为依托的融合发展模式等三种,其共性问题是除了对文化开发的功利性定位和地方文化基因展示不够之外,割裂了文化空间的延续性和整体性,阻滞了文化资源的协同保护与利用。文化旅游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规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同构及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三方面,同时应尊重政府、市场、企业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诉求。在路径选择上,要构建“战略—文化—组织”的三维协同体系,战略协同是主导、文化协同是核心、组织协同是保证,三者相互作用,以形成目标明确的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陈肖静 范楚晗
随着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演化,行政驱动对优化区域旅游空间关系的作用渐趋弱化,而地区间的文化影响机制相对稳定,文化资源和文化空间的跨行政区分布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现象,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要在整合行政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响应旅游地的公众认知和市场需求,实现区域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围绕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状态、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基本条件等设计调研项目,采用社会调查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公众对区域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认知和评价情况。研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协同发展 认知分异 南京都市圈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朝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相应地,旅游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产业产值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比为11.05%。随着人们精神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对旅游产品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由于传统旅游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与传统旅游模式不同,文化旅游能让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人文风光的同时也能充分体验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诗白
区域经济合作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尤其是被誉为"朝阳工业"的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各地政府大力扶植的支柱产业。环渤海旅游圈的建立,可以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起到支撑与拉动作用。环渤海旅游产业的联合互动和开发适宜区内的旅游新产品是环渤海地区今后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环渤海 旅游圈 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斌 陈慧英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价值进行分析,然后对鄂西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全要素指标体系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实施路径提供客观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晓龙 李军 杨晶晶
在过去40多年中,长三角区域的空间范围从1982—1984年最初的“上海经济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984—1988年其范围扩大到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华东地区;1992年,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长三角区域重新规划,到2008年形成了以江浙沪16城市为主体的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为苏浙沪全境内25个地级市;2016年,再次调整为包含安徽在内的三省一市共26城市;直到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确定了三省一市全域作为规划发展中心区,沪苏浙皖协同合作,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月玲
县域是组成旅游区板块的基本单元,县域旅游的良性发展及与旅游区的协作发展,是形成旅游区整体形象和提高旅游区竞争力的关键。文章从县域发展旅游存在的一般障碍出发,分析了县域与区域旅游协作发展的必要性,并以桂林旅游圈龙胜县为例,提出了县域单元与旅游区协作的策略思路:采用极品带动和错位发展战略与区域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区域旅游集群外溢效益;采取多种合作内容与形式,发挥政府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
龙胜县域 桂林旅游圈 旅游单元 协作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熊文钊 陈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其符合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同时为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的法制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自1982年《北京市建设总规划方案》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以来,京津冀三地逐步形成了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唐山、廊坊和秦皇岛组成的内首都圈与包括承德、张家口、保定和沧州4个市的外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静
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未能形成整体布局,各旅游要素亟需整合重构;强弱屏蔽效应明显,新兴因素不断出现;系统内部发展极不均衡,空间结构演变充满变数。文章认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需破解整体与部分的关联、强势与弱势的均衡、新兴与传统的融合三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慰冰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张慰冰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孕育了吴越大地的子民。太湖水系,也是华东特别是苏浙皖沪文明发展的发祥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谋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共识。有关环太湖旅游圈(为使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立春 林振山 琚胜利 赖正清 吴连霞 张志荣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