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3)
2023(6961)
2022(5541)
2021(5180)
2020(4415)
2019(9793)
2018(9643)
2017(18897)
2016(10084)
2015(11459)
2014(11320)
2013(10974)
2012(9816)
2011(8860)
2010(9102)
2009(8773)
2008(8615)
2007(7823)
2006(7053)
2005(6622)
作者
(27210)
(22731)
(22584)
(21705)
(14394)
(10638)
(10182)
(8585)
(8480)
(8314)
(7813)
(7624)
(7410)
(7189)
(7112)
(6921)
(6686)
(6683)
(6652)
(6502)
(5763)
(5492)
(5403)
(5190)
(5145)
(5115)
(5093)
(4962)
(4479)
(4298)
学科
管理(36451)
(34835)
(33993)
经济(33909)
(30058)
企业(30058)
(16203)
(14214)
(11851)
(11817)
方法(11212)
业经(10509)
体制(10457)
中国(10237)
数学(9028)
数学方法(8894)
(8539)
财务(8504)
财务管理(8480)
企业财务(7996)
(7933)
贸易(7928)
(7782)
(7574)
银行(7568)
农业(7495)
(7217)
(6941)
金融(6938)
理论(6859)
机构
学院(142198)
大学(140463)
(57324)
经济(55956)
管理(54185)
理学(45940)
理学院(45486)
管理学(44864)
管理学院(44601)
研究(44546)
中国(35438)
(31532)
(28974)
科学(23942)
财经(23835)
(22600)
(21444)
(21371)
中心(20828)
(18688)
研究所(18642)
北京(18284)
(17750)
(17701)
经济学(17659)
师范(17538)
财经大学(17537)
业大(17328)
(16310)
经济学院(15730)
基金
项目(89572)
科学(70914)
研究(70438)
基金(64151)
(54421)
国家(53916)
科学基金(46910)
社会(45105)
社会科(42678)
社会科学(42668)
(35355)
基金项目(33383)
教育(33341)
编号(29910)
(29177)
自然(28083)
自然科(27427)
自然科学(27422)
自然科学基金(26950)
成果(25543)
资助(25456)
(23897)
课题(21157)
(20241)
重点(20166)
(19547)
(19078)
(18815)
国家社会(18624)
项目编号(18494)
期刊
(69641)
经济(69641)
研究(44251)
中国(33224)
(27281)
管理(22665)
教育(19393)
(18828)
学报(17688)
科学(17473)
(15505)
金融(15505)
大学(14803)
学学(13782)
技术(12955)
财经(12411)
农业(12137)
业经(12057)
经济研究(10843)
(10638)
问题(8542)
财会(7355)
(7330)
现代(6698)
会计(6687)
商业(6660)
(6630)
职业(6593)
理论(6547)
改革(6162)
共检索到221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房佃辉  
对初创企业开展系统性、战略性的扼杀式收购,不但扼杀了创新,导致消费者选择减少,还形成了创新“杀伤区”,对数字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严重损害。然而,现行反垄断制度框架应对上述问题存在诸多困境:审查门槛存在局限,竞争损害评估面临挑战,反事实分析存在困难。对此,应当对并购审查申报制度进行适度调整,增加并购交易价值作为补充,设置特殊清单企业的强制申报义务,防止扼杀式并购逃离审查。通过完善实质损害理论,引入损害平衡测试,有效扭转损害评估难题。应重视意图证据的运用,有利于识别并购动机、减轻证明负担。通过强化事后并购调查,对扼杀式并购产生威慑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爽  
近年来,扼杀式并购日渐演变为众多数字平台扩增市场力量,排除、限制竞争的终南捷径。这种短期内不影响市场结构的并购活动虽具有合法的交易外观,但却潜藏着深远的消极影响,其不仅会扰乱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给企业创新带来双向阻碍,还会对消费者福利造成实质性减损。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法律尚未与数字平台发展同频,数字平台扼杀式并购的反垄断规制仍存在一些不足。譬如,以营业额为标准的事前审查申报制度过于单薄;传统方案中数字平台相关市场界定困难;现有举证责任分配有失妥当;事后监管疲软乏力。为促使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数字平台扼杀式并购的反垄断规制困境,可考虑将交易额纳入事前申报门槛,适度借鉴国外“守门人”制度,合理调适数字平台并购交易的举证责任,增设事后观察期制度,营造更加和谐、有序、公平、公正的数字法治生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秦勇  宋丽玉  
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了维护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消除潜在竞争,存在对具有竞争力的初创中小平台企业进行扼杀式并购的偏好。平台经济领域扼杀式并购潜藏着强化市场集中、阻碍市场创新、损害消费者权益和破坏市场秩序及环境等竞争隐忧,这种无序并购的行为应引起反垄断执法机构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的反垄断法在对平台经济领域扼杀式并购的识别、评估和事后干预方面表现出了滞后性。为此,需要结合平台经济的特性和扼杀式并购的特点,引入并购审查交易额标准以补充目前单一的并购审查营业额标准,突出宽泛的相关市场界定、累积效应和创新等因素在竞争损害判断上的作用,强化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事后审查以构建合理有效的全过程控制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冯鑫煜  
扼杀性并购在平台经济领域快速蔓延,超级平台甚至将扼杀性并购作为一种竞争战略,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从长远来看,该行为将降低数字市场的可竞争性,阻碍产品创新,损害消费者权益。但是,现行反垄断制度在规制扼杀式并购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事前监管缺少前瞻性,过度依赖营业额标准;二是反垄断执法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并购的反竞争效果,难以认定其违法性;三是对违法并购的惩戒措施威慑力不足,事后长监管措施缺位。推动数字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应对超级平台的扼杀性并购行为进行全面规制:在事前监管方面,引入交易额标准、设常规性市场调查,提高事前监管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在竞争评估方面,增设推定违法规则、组建数字化专家咨询小组,提高对扼杀性并购的识别能力;在事后监管方面,改进违规并购罚款制度、设立事后观察期,加强对扼杀性并购的长监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传凯  
数字经济领域的大型企业针对初创企业发起的扼杀性并购已成为我国反垄断学界与业界关注的重点。该类并购直接遏制了初创企业的发展,消除了大型企业的竞争威胁,加剧了其他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阻碍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即使可被界定为经营者集中,扼杀性并购依旧难以通过现行制度予以回应。一方面,现行经营者集中事前申报标准难以应对扼杀性并购;另一方面,在现行实质审查标准下,执法机构主要分析扼杀性并购对创新的影响,经营者集中制度如何实现对创新因素的分析仍须进一步明确。为应对扼杀性并购,《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应专门增设回应该类并购的事前申报标准;《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应当明确执法机构分析集中对创新造成影响所依托的主要因素,并确立经营者通过创新进行抗辩的相关制度;执法机构还可针对超级平台企业设置“特别名单”制度,以强化对该类企业扼杀性并购的申报与审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元聪   魏于凯  
在利基市场上,超大型数字平台肆意并购人工智能等科技型初创企业,关停或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研发、应用项目,试图弱化乃至摆脱中小企业对自己形成的竞争约束,致使平台经济领域中垄断风险上升,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各反垄断辖区的高度关注。而传统反垄断法律工具运作逻辑与平台经济特性的偏离,决定了既有的经营者集中控制框架无法有效规制平台扼杀式并购。对此监管窘境,应在平台经营者集中之程序控制框架中,完善强制申报标准、设计竞争合规措施、采用回应性监管模式;在平台经营者集中之实体审查框架中,革新反竞争能力判断规则、完善反竞争动机识别规则、以救济措施为核心健全反竞争可能性抑制规则,从而在平台经济领域中统筹形成“内外联动、前后相辅”的垄断风险协同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辛梓贺  
算法合谋指的是,算法进入市场后形成的垄断协议,相较于传统的垄断协议,其具有更加复杂、精密的类型及特点,并且对于市场竞争的损害更为深远。此外,按照当前反垄断法的规定,算法合谋不能当然地被解释为垄断协议,出现了默契合谋难以被反垄断法规制、经营者主观意图难以证明,以及担责主体不明等问题,由此使得反垄断执法工作陷入了困境。为了应对上述问题,理论界与学术界纷纷提出了应对之策,虽有所不同,但主要集中在细化法律规范、注重事前审查,以及注重实质审查原则等方面。虽然算法合谋所带来的影响尚有待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法律不会任其发展,市场必须在法律的监管之下运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资并购逐步取代传统的直接投资方式,演变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这无疑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加快资本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外资并购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排挤民族产业、形成金融风险,甚至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已迫在眉睫。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亚芸  潘建亭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元聪   吴函聪  
轴辐协议较之传统的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基于结构复杂与行为隐蔽的特征,其对消费者福利的损害更为深刻。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第十九条对轴辐协议虽有所关注,但并未引入新类型的垄断协议,也未就其法律属性界定、构成要件认定、违法性分析等问题进行详述。因此,基于实际竞争效果的考量,应尽快明确轴辐协议的横向垄断属性,从表现形式、横向合谋认定、轴心经营者作用认定等方面厘清轴辐协议的构成要件。同时,应结合反垄断法发展趋势及我国立法动态,淡化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之间的违法性分析界限,由轴辐协议本身的竞争效果作为实质性标准进行违法性分析,以此完善轴辐协议反垄断法规制进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左  
本文通过对泰国两则反垄断案例的分析,考察了泰国的行政垄断、利益部门博弈与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问题,并籍此反思中国的行政垄断规制致策与反垄断执法权力的配置模式选择。结论认为,反垄断法本身并不能自动促进竞争,其起作用的关键是执法权力的配置。在国有经济比重高、行政垄断广泛存在的经济体中,反垄断执法机关应具有独立性与权威性。行政垄断需要区别对待,有些行政垄断是反垄断法需要约束的对象,有些则应归属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如果不能将二者分开,则势必影响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美  
近些年来,全球排名前几位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尤其是横向并购有愈演愈烈之势。从2004年开始的新一轮并购浪潮已经渐入高潮,更集中的全球市场结构已经引起各国关注。而在华跨国并购的几个特点都反映出非按市场运作的特点。与国际趋势比较,可以说目前的在华并购市场是存在相当程度的扭曲的,许多并购不当形成或加强了垄断地位。本文建议对在华跨国并购应从事前加以反垄断规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烁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 T O以及经济领域的进一步放开,外资在悄然并购国内企业的同时开始大规模涌入我国市场。外资并购确能为我国发展带来新动力,但也可能在相关市场产生垄断倾向,危害我国的产业安全,并进而危害我国的国家利益。本文分析目前外资并购存在的危害性,指出我国反垄断法律规制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