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2)
- 2023(12832)
- 2022(10443)
- 2021(9734)
- 2020(8295)
- 2019(19122)
- 2018(19130)
- 2017(37037)
- 2016(20029)
- 2015(22853)
- 2014(23111)
- 2013(22565)
- 2012(20425)
- 2011(18161)
- 2010(17986)
- 2009(16769)
- 2008(16664)
- 2007(14985)
- 2006(12846)
- 2005(11331)
- 学科
- 济(87389)
- 经济(87209)
- 管理(56768)
- 业(55444)
- 企(46581)
- 企业(46581)
- 方法(43374)
- 数学(36609)
- 数学方法(36153)
- 农(24097)
- 中国(22961)
- 财(22093)
- 业经(20228)
- 学(18583)
- 理论(16151)
- 地方(15682)
- 农业(15630)
- 和(14854)
- 贸(14829)
- 贸易(14826)
- 制(14740)
- 易(14375)
- 务(14105)
- 财务(14056)
- 财务管理(14024)
- 企业财务(13333)
- 银(11849)
- 技术(11846)
- 银行(11815)
- 环境(11522)
- 机构
- 大学(291069)
- 学院(289041)
- 济(119277)
- 经济(116876)
- 管理(112684)
- 理学(98158)
- 理学院(97122)
- 管理学(95293)
- 管理学院(94760)
- 研究(92999)
- 中国(69219)
- 京(59962)
- 科学(57376)
- 财(54297)
- 农(47444)
- 所(46147)
- 财经(44175)
- 中心(43935)
- 业大(42844)
- 江(42746)
- 研究所(42149)
- 经(40119)
- 范(38229)
- 师范(37785)
- 经济学(37696)
- 农业(37382)
- 北京(36874)
- 经济学院(34058)
- 州(33560)
- 院(33387)
- 基金
- 项目(196294)
- 科学(155116)
- 基金(143520)
- 研究(142518)
- 家(124684)
- 国家(123651)
- 科学基金(106738)
- 社会(92570)
- 社会科(86863)
- 社会科学(86836)
- 省(76642)
- 基金项目(75895)
- 自然(68871)
- 自然科(67308)
- 自然科学(67289)
- 教育(66750)
- 自然科学基金(66086)
- 划(64527)
- 资助(58505)
- 编号(57999)
- 成果(46859)
- 重点(44445)
- 部(44064)
- 发(41792)
- 创(40693)
- 课题(39304)
- 科研(38370)
- 国家社会(38150)
- 教育部(38080)
- 创新(38020)
共检索到411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丽 周爱民
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发展史中,殖民主义问题曾长期遭到忽视。以艾伦为代表的理论家们认为,这种忽视是当代批判理论建构逻辑的必然产物。然而,艾伦对当代批判理论的论述并非是今日批判理论发展的全副图景。通过考察莱塞尼希的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表明批判理论能够融入殖民主义研究的新视角。之所以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代表当代批判理论的新发展路向,是因为它是对“社会实践”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分析,而对社会实践概念的强调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的新特征。从社会实践概念出发,可以从结构、进程和实践三个层次把握外部化社会现象,它们分别对应着权力、剥削和惯习,其中实践层面的分析是外部化社会的决定性维度。外部化社会惯习的形成还依赖个体心理层面的支持,外部化实践不仅是外部化社会的社会实践,也是心理实践,它通过外包、分离和转移的机制而运作。外部化社会理论在反殖民主义叙事方面的贡献是,能够有效地补充新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所忽视的持续增长维度,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殖民主义批判的对象,能够更好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
批判理论 莱塞尼希 外部化 殖民主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史歌
本文以日本当代左翼文学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小森阳一的后殖民主义批判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学、历史事件以及媒体等四个层面,对小森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了解读。其中,由语言到文学,再到历史事件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而具有一过性、不可重复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又是以能够构建和复制的语言、文学为表象的。另一方面,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再仅仅是作为"工具"的媒体,而是媒体本身也被纳入了后殖民主义批判的对象文本中。小森阳一的后殖民主义批判由此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批判范式,其中,对"自由史观"的坚决反对和对日本民族主义的尖锐批判博得了众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喝彩,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杰里米·诺克斯 肖俊洪
本文从后人类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批判性视角剖析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慕课)现象。文章首先简要概述慕课运动,然后阐述后人类主义的理论框架以及这个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的交集。文章接着从三个方面对慕课进行剖析,即慕课平台、慕课教学法和数据收集。在慕课平台一节,文章简要陈述围绕慕课的主流话语,即强调慕课是与硅谷科技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特殊教育创新和颠覆。慕课教学法一节则批判性分析了基于平台的慕课教学视频所采用的广播式教学法,指出这种做法进一步巩固了精英大学的主导地位。接下来的一节重点阐述慕课平台机构的数据收集策略,针对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业奎
对图书馆学而言,"主义研究"非常重要,缺乏"主义",图书馆学的思考则丧失一种彻底精神和整体思考。图书馆学"主义研究"的实质是"学科研究",除了受"定量研究"者批评外,还要受到同属于"定性研究"的"领域研究"者的批评。这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现象,但如果对"主义"批判过度,则会出现学理研究的"浮躁"。所以,对"主义"的批判要适度,简单地否定"主义",其结论必将失之偏颇,存在"主义"批评的悖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夏天成
教育化是当代教育哲学阐述社会问题转变为教育问题的重要概念,并被广泛用于学校教育、终身教育和教育改革等问题的讨论。德帕普等分析了社会教育化的历史趋势和现实动因,并对其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转嫁、教育的实用化以及个体的自主性风险等负面影响提出了批评和担忧。这些批评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有警示和借鉴价值,但仍具有西方视角的局限性和理想主义倾向,在借用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时也显得过于悲观,教育化被更多地视为一个消极的规范化过程。从福柯的知识/权力分析来说,教育不是与权力无关的纯知识领域,教育化批判并不能脱离对现代社会的整体反思,而规范化除了控制性之外也具有积极的生产性,有理由在警惕教育化风险的同时对其保持乐观。
关键词:
教育化 知识 权力 福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庆华
社会批判是伴随大学而生的本质属性,也是大学存在并延续至今的根本,其独特的批判功能使之区别于政府及其他机构。今天的大学社会批判缺乏知识深度、文化底蕴、思想高度和精神引领,正走向全面庸俗化。大学社会批判的庸俗化与市场、政治和大学自身等因素有关。还大学以生存之道,就要坚守大学的社会批判品性,使大学成为社会思潮的引领者、社会危机的警告者、核心价值的守望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关键词:
大学 社会批判 品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许敏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在其《契约理论》中分别讨论了代理模型、劳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企图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构建他们的理论。但其研究重蹈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提到的杜林的错误,模型完全脱离了现实中正常人的行为。如,在代理模型中,他们提出,委托人应在高产出状态下给代理人支付更少;在劳动契约中,他们企图要求,不管工人愿不愿意给资本家干活,都要给资本家带来同样的收入;在不完全契约中,他们安排不履行协议的买者仅仅失去少量订金,就可白白得到协议品及其收益。因此,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的契约理论,既不能简单用于指导中国改革实践,更不宜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来源之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许敏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在其《契约理论》中分别讨论了代理模型、劳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企图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构建他们的理论。但其研究重蹈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提到的杜林的错误,模型完全脱离了现实中正常人的行为。如,在代理模型中,他们提出,委托人应在高产出状态下给代理人支付更少;在劳动契约中,他们企图要求,不管工人愿不愿意给资本家干活,都要给资本家带来同样的收入;在不完全契约中,他们安排不履行协议的买者仅仅失去少量订金,就可白白得到协议品及其收益。因此,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的契约理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义胜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仅思想锋利、意蕴丰富,而且对应了我国现代性困境及社会的诸多重大问题。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可以为教师的社会批判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根据社会批判理论,教师社会批判的目标应该是"大众文化批判"、"公共理性的提升"以及"为了承认与正义"。从社会批判的主体条件来看,教师应当自觉汲取批判理论中所蕴含的对社会的强烈的关怀之情;具备"技术的、实践的、解放的"认识旨趣及相应的知识。教师的社会批判还需要外部条件的保障,包括重视教师发展的精神维度、体制的完善以及知识分子精英的积极引领。
关键词:
教师 社会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生尧
课程评价定义的批判分析冯生尧对于课程评价(或评鉴,evaluation)的定义,不同的理论流派有着不同的诠释。定义就如路标,它往往充当相应理论体系的起点和核心,理论体系反过来又是对定义的具体化。因此,批判分析历史上各种课程评价的定义,不但令我们对概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速炎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全国共有100余城市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江 刘冀生
”核心能力就像是海市蜃楼:从远处看五光十色、雄伟壮丽;一旦接近,却是一堆沙砾。“ ——麦肯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玲
本文从三个课例入手,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本与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误区:以狭隘的科技取向淡化人文关怀,对现有知识背后隐藏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缺乏警惕,因此导致人性尊严的丧失,助长夸张、空洞的抒情与虚伪的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