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8)
- 2023(12828)
- 2022(10782)
- 2021(9879)
- 2020(8290)
- 2019(18374)
- 2018(17902)
- 2017(33870)
- 2016(18116)
- 2015(19402)
- 2014(18237)
- 2013(17796)
- 2012(16435)
- 2011(14931)
- 2010(14811)
- 2009(13439)
- 2008(13173)
- 2007(11815)
- 2006(10132)
- 2005(8869)
- 学科
- 济(67514)
- 经济(67425)
- 管理(57925)
- 业(56833)
- 企(48286)
- 企业(48286)
- 方法(31648)
- 数学(27059)
- 数学方法(26785)
- 财(19625)
- 技术(18927)
- 中国(18563)
- 农(17811)
- 学(17148)
- 业经(16405)
- 贸(14191)
- 贸易(14184)
- 易(13820)
- 技术管理(13670)
- 制(13636)
- 务(12311)
- 财务(12298)
- 财务管理(12273)
- 农业(12266)
- 银(12098)
- 银行(12048)
- 企业财务(11834)
- 理论(11567)
- 行(11503)
- 融(11493)
- 机构
- 大学(255151)
- 学院(251726)
- 济(103228)
- 经济(101349)
- 管理(98908)
- 研究(87080)
- 理学(87035)
- 理学院(86054)
- 管理学(84536)
- 管理学院(84089)
- 中国(63842)
- 科学(56186)
- 京(52518)
- 农(50504)
- 财(46488)
- 所(44415)
- 业大(42895)
- 研究所(40990)
- 农业(40383)
- 中心(39477)
- 财经(37756)
- 江(37201)
- 经(34716)
- 经济学(32326)
- 北京(31999)
- 院(31565)
- 范(30835)
- 师范(30301)
- 经济学院(29334)
- 州(28996)
- 基金
- 项目(181363)
- 科学(144598)
- 基金(135828)
- 研究(123323)
- 家(123183)
- 国家(122206)
- 科学基金(104464)
- 社会(81916)
- 社会科(77880)
- 社会科学(77861)
- 基金项目(72412)
- 自然(70509)
- 省(70229)
- 自然科(69106)
- 自然科学(69078)
- 自然科学基金(67997)
- 划(60376)
- 教育(56081)
- 资助(53658)
- 编号(45596)
- 创(43792)
- 重点(41054)
- 创新(40111)
- 部(39654)
- 发(37654)
- 计划(35721)
- 成果(35602)
- 国家社会(35518)
- 科研(35413)
- 业(35208)
- 期刊
- 济(103906)
- 经济(103906)
- 研究(69324)
- 中国(50574)
- 学报(49737)
- 科学(43824)
- 农(43781)
- 管理(38463)
- 大学(36540)
- 财(35597)
- 学学(34871)
- 农业(29366)
- 教育(24373)
- 融(22327)
- 金融(22327)
- 财经(19137)
- 技术(18847)
- 经济研究(18683)
- 业(17099)
- 业经(16990)
- 经(16542)
- 科技(15123)
- 问题(13477)
- 业大(13427)
- 版(13322)
- 技术经济(12803)
- 商业(11873)
- 农业大学(11457)
- 贸(11349)
- 图书(10910)
共检索到361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屠兴勇 郭娟梅
员工创新行为是组织创新、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批判性反思被视为是决定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前因变量,但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关于这种关系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的研究少之又少。基于对现有研究缺口的认识,本文基于自我调节理论和知识分享理论,构建了包括调节环节的中介效应概念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批判性反思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知识分享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自我效能感在批判性反思与知识分享之间起调节作用。我们的研究证明了调节中介效应模型能够更好解释批判性反思对员工创新行为作用的机理,不仅丰富和拓展了组织管理的相关研究范围,也对员工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祺 张纯
本文选取知识共享这一典型的社会互动机制,结合批判性思维这一反映创新行为本质的变量,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激发作用可以通过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间接作用于员工创新行为;同时,批判性思维会正向调节这一中介作用,它与知识分享的交互作用能够强化员工创新行为绩效的显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杜璿 邱国栋
本文将组织创新氛围分为工作氛围、领导效能和任务属性三个维度,考察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心理涉入发挥中介作用时,组织创新氛围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机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氛围不同维度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存在较明显的路径和效应差别,任务属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领导效能,工作氛围的影响最小;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心理涉入发挥了双重中介效应,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作用于心理涉入进一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员工创新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自我心理调适过程发挥作用,揭示出激励员工创新需要关注员工心理变化和工作过程中的组织情境再塑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斌 韩盼盼 赵凤娜
探讨了价值观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价值观匹配不仅正向作用于员工创新行为,而且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间接对创新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批判性思维正向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斌 韩盼盼 赵凤娜
探讨了价值观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价值观匹配不仅正向作用于员工创新行为,而且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间接对创新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批判性思维正向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艳子 张莉 李倩
文章通过对310名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学习目标取向通过内在动机和创新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有利于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内在动机和创新效能感在学习目标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鲍文杰 金孟子 黄涛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处于核心地位的知识资源越发受到关注,在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道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企业如何对知识管理进行微观基础研究仍存在空白,对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构念以及其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尚未进行足够的实证探讨。本研究基于知识基础观和知识管理理论,使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反映在文化层面、结构层面、技术层面上对员工创新行为均有促进作用;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会提升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而提高员工的创新水平;员工感知到的工作压力越大,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促进作用越强,同时,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在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所起的促进作用越强。本研究明确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维度,揭示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丰富了知识基础观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鲍文杰 金孟子 黄涛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处于核心地位的知识资源越发受到关注,在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道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企业如何对知识管理进行微观基础研究仍存在空白,对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构念以及其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尚未进行足够的实证探讨。本研究基于知识基础观和知识管理理论,使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反映在文化层面、结构层面、技术层面上对员工创新行为均有促进作用;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会提升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而提高员工的创新水平;员工感知到的工作压力越大,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促进作用越强,同时,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在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所起的促进作用越强。本研究明确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维度,揭示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丰富了知识基础观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顾远东 彭纪生
"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已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尝试从组织创新氛围和创新自我效能感这两个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478名在职员工的调查,对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与实证结果包括:首先,实证检验了在中国情境下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这是中国情景下的开拓性研究;最后,创造性地将创新自我效能感引入到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之中,构建并验证了"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员工创新行为"作用机制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冉建宇 胡培 童洪志
基于心理动力场理论视角,分析创客政策感知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重点考察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以及创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通过对380名创客样本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①创客政策感知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②知识获取在创客政策感知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③创新自我效能感在政策感知与创新行为的正向关系中调节效应不显著,但在知识获取与创新行为的正向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且正向调节知识获取在政策感知与创新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创客政策感知与其创新行为关系的认识,对推动创客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燕 钱慧池 王楠
在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内外环境变革的双重压力,如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隐性知识是影响企业知识演进的关键基础,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知识文化的载体和创新升级的源泉,具有强烈的内在激励响应动机,越轨创新则是员工在内在积极心理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主动创新行为,因此,研究隐性知识共享是否以及如何促进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是值得现代管理者关注的重点问题。运用社会认知理论,结合“认知—动机—行为”传导机制,探讨隐性知识共享、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工作繁荣与越轨创新的作用边界,采用层次回归分析、Bootstrap法,基于494份知识型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隐性知识共享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繁荣在二者内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和工作繁荣在隐性知识共享与越轨创新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鲜苗 徐振亭 霍伟伟
如何正确处理员工未被实施的创意,达到既能激发其创造力,又能使组织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的目的,是领导者关注的重要议题。整合自我决定理论、领导与成员交换关系理论,探究研发团队成员创意越轨行为对其创造力的作用,以及领导反馈行为与个体创新自我效能感交互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意越轨行为对个体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创意越轨行为与创造力之间起正向调节效应。领导反馈的3种行为在创意越轨行为与创造力之间的跨层次调节效应有所差异,创新自我效能部分中介领导反馈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为个人及领导在创意失败后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营造创意产生的支持氛围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宁 刘瑶瑶 刘伟 张谦 于玲玲
寻求反馈能帮助个体获取认知与情感资源,进而促进员工创新。但寻求不同性质的反馈能否通过获取矛盾性评价引发思维的深层演进,进而激发越轨创新还有待探索。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寻求反馈性质对越轨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寻求正、负向反馈均能通过自我反思激发越轨创新,且相较于“低正向寻求—低负向寻求”,“高正向寻求—高负向寻求”对自我反思的影响更为显著;(2)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正向调节寻求负向反馈与自我反思间关系;(3)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和创新资源结构性紧张的交互显著调节寻求正、负向反馈与自我反思间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新奇 丁贺
文章以科研设计单位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岗匹配、内部人身份感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岗匹配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人岗匹配与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人岗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且中介内部人身份感知对人岗匹配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新奇 丁贺
文章以科研设计单位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岗匹配、内部人身份感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岗匹配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人岗匹配与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人岗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且中介内部人身份感知对人岗匹配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