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35)
- 2023(3526)
- 2022(2786)
- 2021(2988)
- 2020(2368)
- 2019(5719)
- 2018(5808)
- 2017(8668)
- 2016(6277)
- 2015(7392)
- 2014(7664)
- 2013(6833)
- 2012(6017)
- 2011(5541)
- 2010(5948)
- 2009(5259)
- 2008(5412)
- 2007(5181)
- 2006(4912)
- 2005(4642)
- 学科
- 管理(22167)
- 教育(18628)
- 企(14923)
- 企业(14923)
- 业(14860)
- 中国(9764)
- 济(8875)
- 经济(8867)
- 理论(7868)
- 财(7519)
- 教学(6299)
- 务(5610)
- 财务(5585)
- 财务管理(5570)
- 企业财务(5248)
- 学(5005)
- 策(4190)
- 方法(4037)
- 制(4022)
- 学校(4013)
- 发(3670)
- 划(3656)
- 经营(3587)
- 研究(3524)
- 人事(3512)
- 人事管理(3511)
- 发展(3296)
- 决策(3291)
- 革(3261)
- 改革(3198)
- 机构
- 大学(75743)
- 学院(70616)
- 教育(26706)
- 研究(25591)
- 管理(23933)
- 范(20522)
- 师范(20455)
- 京(19050)
- 理学(18042)
- 理学院(17679)
- 管理学(17322)
- 管理学院(17106)
- 师范大学(16945)
- 济(16746)
- 中国(16124)
- 经济(15774)
- 江(14289)
- 科学(14248)
- 职业(13351)
- 北京(13282)
- 技术(12582)
- 所(12565)
- 财(12057)
- 中心(11516)
- 州(11237)
- 研究所(11085)
- 教育学(10324)
- 院(9277)
- 职业技术(9131)
- 技术学院(8191)
共检索到134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新平
教育管理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门纯粹应用性和技术性的学科。这种认识遮蔽了教育管理学弥显珍贵的批判反思属性。教育管理学中的批判反思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常规型批判反思与创新型批判反思。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批判反思 ,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学都亟待加强。教育管理学的批判反思属性 ,既要求理论研究者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确立起教育管理的“批判观”和实践意识 ,也要求实际工作者对支配自身思想言行的内隐观念展开反思。
关键词:
教育管理学 批判反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培军 吴能全
基于管理学视角,通过对隐性(默会)知识与显性(文本)知识概念的逻辑分析和比较,以及具体的知识案例分析,认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对知识的内涵而言不是相互对立的概念,隐性与显性的概念仅仅是说明了知识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的差异,而无法用来表述知识的内涵差异,隐性与显性概念不足以把不同的知识分成两个不同的种类。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分类理论提供的不是不同内涵的知识分类理论,而是相同内涵的不同存在形式的知识聚类理论。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内涵差异 存在形式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珉 甘元霞
管理学批判理论强调管理学知识随组织及其管理世界的变化而发展的动态特点,把管理学知识看作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本文对管理学批判理论进行了概述,讨论了管理学批判理论的本体论现实主义观和方法论问题,并对其核心内容与实质进行了评价,以探寻管理学的未来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芳
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当务之急●柳芳在“信息高速公路与中国”的问题上,首先影响我们的是教育系统,这是教育系统在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所决定的。作为培养复合型现代人才的基地,教育系统集中了我国高科技的大量人才,成为全国总体文化水平和现代化意识最强的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名 孙爱琴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幼儿园的普及及其标准化建设,常规的触角遍及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影响到了儿童的日常生活领域,加速了儿童日常生活的异化进程。把儿童作为常规教育的客体,其主动性受到了压抑,主体性近乎丧失。通过对幼儿园常规生活的道具、制度和生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常规教育对儿童的异化过程。解放儿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由,才是常规教育的本真面目。
关键词:
幼儿园 常规教育 主体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旭辉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大多表现为描述式研究、思辨式研究、实证性研究和诠释性研究,缺乏批判性研究的基础。建立在批判理论基础上的批判研究因其独特的立场、价值取向、方法论特点和研究途径,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高等教育学应当建立起批判研究的基础,发展出自己的批判话语和研究范式。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国内学界相关研究匮乏的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结合现实提出若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批判研究的对策思路,我国高等教育学学者应致力于批判性研究的本土化和创造"实践的理论",以免陷入过于知识化的误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批判理论 批判性研究 方法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楠楠 李天鹰
西方教育经济学是一门教育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经济学的发展对西方教育经济理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计量分析方法不断被用于教育经济理论的分析,经济效益取向日益增强。在对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批判性发展的基础上,行为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信息经济理论特别是信号理论的引入,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趋势,使西方教育经济理论逐渐弱化了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分析,并逐渐显露出其理论的缺陷。西方教育经济理论的演化和发展,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经济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警示性借鉴——教育产业化进程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前提,在利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彰显教育的社会效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苏永建
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既是一种具有强烈问责取向的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技术手段,同时,它在日益理性化和专业化的同时也逐渐演化为一种权力机制。对于遵从的倡导,对于技术的迷思,以及权力和责任的失衡,是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所固有的弊端。要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一项可持续的事业,须从质量保障走向质量文化。一方面,需要对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进行反思和革新;另一方面,需要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种基于相互信任的,以社会契约关系为核心的整体性质量文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晓亮
本文从宏观性、整体性的视角出发,对财务管理概念框架进行了三个层面的批判反思,认为其存在着结构体系模糊与残缺、经济学与管理学定位冲突,以及苏式财务与西式财务不同理论渊源相互交织的理论困境。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概念框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凯
TBL教学模式又称作小组合作学习方法(Team-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践行全面教育观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面向全体,以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为主,重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教育史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有教无类"的体现,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理念指在倡导一视同仁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旨在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化,基本上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国古代教育并没有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教学内容,教育基本上呈现刻板的"师说"模式,近代以来教育的不断升级和改革开放了传统学习模式,逐渐产生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老师"到"学生"教育中心的转变间接改变了传统个体思维学习模式,从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讨,探讨之前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方式不拘泥于一种,中心发言、指定发言、组内交流等等都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方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以米定斯基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旧教育史观具有简化论、依附论、斗争论、规律论、线性论、工具论等特征,其核心是以简化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教条化为手段,以教育史研究目的的工具化为结果。这种教育史观的消极影响是阻碍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根本原因。批判旧教育史观的目的在于正本清源,科学确立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梦雨 陈倩娜 周钧
应对商品化、市场化、私有化和标准化的挑战,美国批判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资源与行动方案尤为重要。本文追溯该取向的教师教育的学术脉络,并分析其基本主张与实践,包括批判政策对教师和教师教育的负面影响、培养教师和师范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关注教师教育中的种族问题、倡导通过赋权实现教师解放和通过行动研究促进社会正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辛治洋
批判教育学从产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它的基本认识是“教育应该是政治的”,基本立场是站到弱势群体的一边,基本方法是阶级分析的方法。批判教育学把实践理解为在民主授权的合法性前提下规范的政治活动。以上特征使它与其他相关学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批判教育学的产生是必然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发展的道路却不可能一帆风顺。
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发展历程 理论特征 实践走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冉亚辉 易连云
儿童中心论下的教育在追求教育民主的同时,降低了教育的严谨和效率。儿童中心论是西方个体本位论在教育上的体现,适应于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西方社会,它在实践中有着与此类社会相适应的道德法律体系的支撑。在中国实践儿童中心论,则可能导致个体本位论的教育与社会本位论的道德法律体系相冲突。
关键词:
儿童中心论 实践 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