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0)
2023(11487)
2022(10093)
2021(9808)
2020(8146)
2019(18787)
2018(18609)
2017(35988)
2016(19288)
2015(21851)
2014(21769)
2013(21428)
2012(19344)
2011(17175)
2010(17019)
2009(15602)
2008(15484)
2007(13183)
2006(11390)
2005(9574)
作者
(53375)
(44117)
(43901)
(41927)
(28201)
(21168)
(20103)
(17492)
(16915)
(15693)
(15184)
(14757)
(13854)
(13800)
(13410)
(13241)
(13207)
(13139)
(12539)
(12532)
(10977)
(10833)
(10496)
(10145)
(9908)
(9850)
(9716)
(9704)
(8765)
(8761)
学科
(72686)
经济(72507)
管理(56894)
(53161)
(46343)
企业(46343)
方法(34914)
数学(28472)
数学方法(28148)
(21316)
(20016)
(19183)
中国(19089)
业经(17438)
理论(15374)
(14927)
财务(14865)
财务管理(14840)
地方(14079)
(13969)
企业财务(13916)
农业(12545)
(12302)
贸易(12295)
(12093)
(11918)
技术(11575)
教育(11572)
环境(11272)
(10130)
机构
大学(270177)
学院(267954)
管理(109800)
(101308)
经济(98996)
理学(95999)
理学院(94966)
管理学(93418)
管理学院(92929)
研究(84148)
中国(61290)
(56614)
科学(52947)
(49661)
(41367)
财经(39649)
业大(38626)
中心(38208)
(38126)
(37533)
研究所(37329)
(36523)
师范(36237)
(35929)
北京(35500)
(30871)
(30607)
经济学(29864)
农业(29746)
财经大学(29512)
基金
项目(186540)
科学(146709)
研究(139423)
基金(135079)
(116263)
国家(115225)
科学基金(99719)
社会(87945)
社会科(82442)
社会科学(82418)
基金项目(72500)
(72336)
自然(64365)
教育(64014)
自然科(62856)
自然科学(62845)
自然科学基金(61714)
(60793)
编号(58213)
资助(54640)
成果(47769)
(41243)
重点(41012)
课题(38788)
(38715)
(38518)
项目编号(36728)
创新(35899)
教育部(35835)
科研(35615)
期刊
(108712)
经济(108712)
研究(78663)
中国(47476)
学报(41891)
(40967)
管理(38118)
科学(38025)
(34346)
教育(32396)
大学(31770)
学学(29536)
农业(24400)
技术(21642)
财经(19101)
业经(17951)
(17870)
金融(17870)
经济研究(16982)
图书(16321)
(16119)
会计(15597)
问题(13901)
理论(13677)
财会(13419)
(13204)
科技(12917)
实践(12746)
(12746)
技术经济(12203)
共检索到379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爱国  
人文社会学思维方式,是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它的每一次转变,都会对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人文社会学角度,对会计研究中的规范和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诠释。然后,从后现代主义的三种理论——符号学、福柯的系谱学以及后结构主义角度对会计和会计研究进行了批判性的解读,试图从批判中构建一种更加开放的、多元化的理论研究体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海征  
现代技术,尤其数字技术为大学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地平线,使技术力量在教学改革中越来越重要,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教学内容和结构所能起到的作用。技术对“教”与“学”的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也解放了教学活动,为它提供一个广阔公共教育空间的同时,却带来另外一些新型隐蔽的枷锁。数字技术模糊了校内与校外学习界限,也进一步瓦解大学教学存在的根基,从而使大学的教学活动难以守护人类精神家园,更不要期待它成为一个审查世事、批判社会和引领思想的中心,以及培养独立思想和自由人格的地方。因为,大学教学也并不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世界了解的一层含义,其内容还要涉及包括对事物、社会的理解意义这个层面。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立华  
空间性是后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从空间映象、时空压缩、超空间现状入手对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社会、文化属性进行了批判,进而分析诠释了后现代图书馆的内涵与发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永明  李江  
明代学术经历了由早期“宗朱”向中晚期“崇王”的演变。阳明学者季本通过对《中庸》“已发未发”“戒惧慎独”等内容作出心学化的诠释,积极回应、参与明代学术的这种演变。与此同时,他又坚持以朱子为对话者,透过对朱子相关诠释的批判来展开自己的思想。这折射出在明代“由朱转王”的学术演变进程中朱学始终未因阳明学的发生、发展而“离场”的事实。季本对《中庸》的诠释及对朱子的批判,成为我们把握《中庸》诠释与明代学术演变之互动关系以及厘清明代学术演变进程中的一些细微面向的重要个案。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阎静  
林克莱特是国际关系批判理论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批判理论将包容和排斥问题视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问题,政治共同体转型问题是林克莱特批判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林氏对政治共同体的研究从规范的、社会学的和人类行为学三重分析视角进行综合诠释,并期望通过这种完整的关于共同体的综合研究,推动政治共同体的转型和更高形式的政治共同体的产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课程研究的诠释学取向是对传统课程开发范式所体现的“工具理性”的一种反动。它致力于以“现象———诠释学”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论体系重建课程理论 ,追求意义的建构以及“交互主体”的对话与理解 ,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课程探究的一种范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卢朝佑  扈中平  
批判教育解释学源于批判理论和解释学的发展,是基于批判教育学与批判解释学的融合,使解释学同社会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相结合,霸权是其针对性。再现是限制性原则,描述了前批判的解释;批判反思描述了批判的解释,称作可能性原则。批判教育解释学的实践有助于促进真正让我们超越受到限制的交流而达到反思性的解放,建立一种真正解放的合意,致力于人的解放和确保有利于人的解放的社会。"培育主体的批判意识、建立厚民主对话情境、造就批判的和可能性的语言、秉持反思性改造和转化行动"成为批判教育解释学的兴趣。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祝刚  徐国兴  林琦  史可媛  
国际教师专业学习受“过程—结果”线性论、理论应用型等“树状思维”的宰制,集中表现为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困境。德勒兹后批判人文主义理论提出的聚集、块茎思维与线喻理论为重构教师专业学习思维与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打破教师专业学习的二元对立、静止、割裂的思维模式,寻求思维活动的连续性、多元化、异质性。教师专业学习因此面临三方面的视角转变:在本体论层面,教师专业学习被视为一种涉及多种要素的、高度中介的“人类共存主义”活动;教师专业学习活动不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生成,具有政治性和情境性特征;规避克分子线的束缚,运用分子线和逃逸线进行教学活动创新。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哲学研究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就研究内容及其深度而言,国内研究并不逊色于国外。然而,在研究范式的选择上,国内外却存在较大差别。国内研究奉行"建构"的旅游知识生产方式,关注"旅游哲学"学科体系的宏大构建,但哲学本身所具有的反思和批判意识淡薄。相较而言,国外对旅游现象的哲学阐释肇始于对旅游本体的认知和对旅游知识生产的反思,学科特征淡化,主要以问题为导向,思辨和批判的意蕴浓厚,值得国内借鉴和学习。通过对旅游研究中引入哲学视角的基础进行剖析,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研究中哲学议题的相关成果,并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对国内旅游哲学研究的成果予以反思,以期为国内外研究者建立一个旅游研究中哲学议题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引发更多国内研究者对"旅游哲学"理论批判特质的深入思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凌美秀  曹春晖  
文章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探讨了阅读的价值与功能,前者表现在:阅读不仅使个体成为传承人类文化的动态性载体,还对个体有着不可忽视的精神安顿价值;后者表现在:阅读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功用。两个价值层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它是阅读对个体价值向阅读对社会价值正向传导的结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以米定斯基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旧教育史观具有简化论、依附论、斗争论、规律论、线性论、工具论等特征,其核心是以简化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教条化为手段,以教育史研究目的的工具化为结果。这种教育史观的消极影响是阻碍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根本原因。批判旧教育史观的目的在于正本清源,科学确立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雪龙  谢维和  
伯恩斯坦并不能简单地归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新"教育社会学运动;他通过对"新"教育社会学以及相关的再生产研究模式的分析,揭示了该运动所遗留下的研究盲区——它仅仅描述了教育现象的"浅喻",即教育与外部社会结构的直接关联,忽略了教育知识的选择、组织和传递的基本原则。"新"教育社会学之所以陷入"浅喻",原因在于它将知识关系化约为外部权力关系,将知识问题简化为意见或权力平衡的问题。因此,从"浅喻"迈向"深喻"的关键在于,澄清学校教育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克服"非社会化"的本质主义与"过度社会化"的建构主义之间的矛盾。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中春  
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社会现象是会计伦理失范的外在表现。社会制度不完善及社会控制不力是会计伦理失范的外部原因,而组织控制制度不力是会计伦理失范的内部原因。文章从会计伦理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就会计伦理失范治理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军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在中国存在过度诠释的嫌疑,科学合理的诠释需要实现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意图三重视界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作出全新的诠释,并更加真切地把握该文本之于中国的意义。我们既要走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对布鲁贝克学说的路径依赖,又要借鉴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智慧,为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寻求新的生发空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安桂清  
现代诠释学对知识性质的理解开启了解读教学文本的新视角。在现代诠释学视野中,真理作为处境真理、德性真理和共享真理,能够使教学的创造性、道德性和对话性获得彰显,从而消解教学领域的种种贫困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