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5)
2023(8290)
2022(7473)
2021(6987)
2020(6150)
2019(14551)
2018(14667)
2017(27608)
2016(15606)
2015(17893)
2014(18549)
2013(17947)
2012(16840)
2011(15316)
2010(15823)
2009(14691)
2008(14851)
2007(13790)
2006(11798)
2005(10585)
作者
(45907)
(38456)
(38301)
(36512)
(24502)
(18563)
(17717)
(15110)
(14325)
(14005)
(13112)
(12869)
(12416)
(12202)
(12164)
(12017)
(11960)
(11246)
(11202)
(10938)
(9592)
(9569)
(9551)
(8855)
(8838)
(8726)
(8692)
(8531)
(7849)
(7803)
学科
(64682)
经济(64612)
管理(41523)
(40291)
方法(34105)
(32977)
企业(32977)
数学(30450)
数学方法(29944)
(17127)
中国(16057)
(15759)
(14067)
(11920)
贸易(11915)
理论(11884)
业经(11806)
地方(11699)
(11552)
(11156)
农业(11048)
(10190)
(9720)
财务(9684)
财务管理(9646)
(9283)
银行(9258)
企业财务(9034)
(8957)
金融(8955)
机构
大学(226221)
学院(225337)
(87821)
经济(85712)
管理(83665)
研究(74260)
理学(71726)
理学院(70835)
管理学(69088)
管理学院(68657)
中国(55139)
(48599)
科学(47367)
(40629)
(38936)
(38808)
(35846)
中心(35266)
研究所(35105)
业大(34078)
(33139)
师范(32831)
财经(32196)
北京(31096)
农业(30687)
(29011)
(28515)
经济学(26826)
师范大学(26100)
(25972)
基金
项目(144396)
科学(112202)
研究(106175)
基金(101971)
(89331)
国家(88181)
科学基金(74224)
社会(63884)
社会科(60373)
社会科学(60349)
(57960)
基金项目(53045)
教育(52348)
(49041)
自然(48366)
自然科(47217)
自然科学(47203)
自然科学基金(46316)
编号(45194)
资助(43760)
成果(38230)
重点(32993)
(32305)
课题(32140)
(30914)
(29515)
科研(28037)
大学(27736)
教育部(27624)
创新(27473)
期刊
(96779)
经济(96779)
研究(65764)
中国(46714)
学报(36401)
(34468)
教育(33866)
(33383)
科学(31993)
管理(29279)
大学(27047)
学学(24971)
农业(22945)
技术(22165)
(18086)
金融(18086)
财经(15758)
业经(15707)
经济研究(15294)
统计(13612)
(13511)
(13173)
问题(12954)
图书(12565)
技术经济(12160)
(11963)
(11652)
决策(11074)
理论(10585)
商业(10477)
共检索到336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红  董泽芳  
作为专家型教师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专家型教师"迄今已有三类定义:心理学视角下的"特殊专长说"、社会学视角下的"特级教师说"、教育学视角下的"优秀教师说"。审视发现,"特殊专长说"忽视了"专家型教师"的本土性、时代性、整体性与独特性,"特级教师说"忽略了"专家型教师"的专业特色与专业标准,"优秀教师说"无视了"专家型教师"的专门学问与专门技能。我们认为,只有立足我国当下现实,兼顾教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三重学科视界,才能准确界定"专家型教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龙立  
美国1970年以来兴起一股批判课程理论和实务的风潮,三十多年来这股着重意识形态及人文化的再概念课程观,已成为美国盛行的一种课程观点。这观点有其正面价值,例如促使人们检视课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公或是课程对人文精神的忽视。然而这种观点也遭受一些质疑,例如过度忽略了实务,只取用现象学、存在主义及批判理论等特定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贬抑科学、管理学及心理学对课程的价值。这种见解主张在美国都不具有全面的影响力,近年来却在中文世界快速扩散。人们应多留意它的理论缺失,而不宜照单全收,尤其要避免推广这种不周全观点,造成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利。经由对这种观点的批判,可获致五点启示:课程批判与理解之必要、课程论述强调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邬大光  
近年来 ,大学批判精神成为大学理论研究和思想研究的热点。如何认识大学批判精神在现代大学中的地位 ,有必要对西方大学批判精神的历史发展及本质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基于这种思考 ,本文对西方大学批判精神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分析 ,期望从大学理想、追求的意义上来理解大学批判精神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祁东方  
吉鲁认为,人们应该在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公共斗争中分析教师角色。他明确提出,作为"转化性知识分子"的教师是公共知识分子、文化工作者、抵抗性知识分子等多种角色的集合体。这一定位要求教师在批判分析教育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实现教育与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此,教师应解放记忆,反抗文本,构建对话性的师生关系,接受具有文化政治性的教师教育,将理论转化为具有批判性的政治和文化行动,进而承担起理性审视社会问题、培养有责任的公民、推动民主社会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良方  李福春  
道德量化评价被寄予了优化道德评价机制、推动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厚望。量化文化的强势发展促使道德量化评价发展愈演愈烈。道德量化评价把学生的德性结构用数量描述,看似"客观""精确",却存在异化道德评价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批判与超越。要走出道德量化评价的困境,应秉持人文主义价值取向,采取既符合道德本质特征又符合学校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合格性评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建军  
社区学院是承载继续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公民素养提升的重要机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是有效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式。哈贝马斯理性批判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反思性、多元化及创新性特征,表达了教师素养培育的多维与开放。以哈贝马斯教育理论为基础探析社区学院教师教育模式,是社区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方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徽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一书将教育科学定位于一门经验科学,以区别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在此基础上,布列钦卡对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即教育、教育目的和教育需求从目标-手段的角度作了深刻、详尽的剖析。本文试图对该书所运用的概念分析的方法作一评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石中英  
促进教育的民主化被看做是现代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民主化包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既包括教育机会的扩大和均等,也包括教育组织、活动和关系本身的民主化。在教育民主化理念的支配下,民主成为适用于并支配学校事务的一项基本价值原则。然而,人们仔细审视民主概念在教育场域中的应用情况,也发现存在不少值得严肃讨论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指向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学校是一个可以"被民主化"的场所吗?本文提出,由于学校组织的教育性特征,诞生于政治领域中的民主原则并不能完全无条件地适用于教育场域;在教育事务的处理上,民主原则的应用应该考虑与教育性原则以及传统、权威、道德、自主性等诸多影响因素相协调,从而建构更为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林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提出"意识经验的科学"概念,预示着一种绝对唯心论的一元论哲学的诞生。在"导论"中,黑格尔通过三个步骤来创立这种新哲学:(1)批判"自然意识";(2)提出"主体即实体"思想,克服康德主观唯心论的二元论哲学;(3)提出"意识经验的科学"概念,宣告一种绝对唯心论的一元论哲学。《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秘密和诞生地"。其"导论"是黑格尔绝对体系"开端的开端"。"意识经验的科学"是一条克服怀疑主义的心灵之路和教化之路。黑格尔的尝试带有厚重思辨哲学色彩,预示着他的"意识经验的科学"——一种新哲学——一诞生便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存在扬弃形而上学而走向科学的可能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批判性思维"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诉求。本文旨在梳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寻觅批判性思维研究的演进,探讨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方略与特质。学会多元逻辑探究、秉持开放心态、践行自我反思,是培育批判性思维所必需的。唯有借助"探究共同体"的对话与讨论,才能培育反思精神、提升知识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为新世纪学校教育的转型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与"抗毒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斯大林文化专制主义的产物。在今天看来,它的三大核心概念:教育、教养和教学都已经千疮百孔。正视凯洛夫《教育学》的局限性,肃清它的不良影响,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建设的紧迫任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良芳  武鑫  
法益,简言之,是指法律所保护之利益。故将法益的预设机能设定为解释论领域,是相对明智的选择。但法益理论的发展,却向立法论领域渗透和扩张,以便发挥刑事政策上的批判立法、检视立法的机能。然而脱离了实定法制约的法益,却存在内容的空洞化和抽象化,不能为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提供任何智识上的指导。只有宪法的权利理论,才可资为刑事立法提供相应的标准。具体而言,宪法的价值秩序理论,可以为刑罚制裁的对象设定初步的范围和边界;合比例原则,则可以为刑罚制裁的发动及其强度提供具体的衡量尺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晓亮  
本文从宏观性、整体性的视角出发,对财务管理概念框架进行了三个层面的批判反思,认为其存在着结构体系模糊与残缺、经济学与管理学定位冲突,以及苏式财务与西式财务不同理论渊源相互交织的理论困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鲍银霞  汤志娜  
学科教学知识(PCK)这一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由舒尔曼提出以来,对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学界对PCK概念的批判却伴随始终,这又推动着PCK概念的发展,构成了一幅在批判与辩护中发展PCK概念的生动图景。研究者对舒尔曼PCK概念的批判主要可归结为四个焦点问题:第一、PCK是否独立存在?第二、PCK的实质是什么?第三、PCK主要包括哪些成份?第四、PCK的情感、道德维度如何体现?研究者关于这四个问题的争论与探讨,不断地深化着PCK概念的发展,对我国PCK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建伟  
一、批判中的建构在经济思想史中,经济学家选择制度分析方法不仅仅是源于其对经济现实的关注与洞察,同时也基于其对既有的正统经济学范式的不满与批判。他们在批判中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经济学说史上不容忽视的制度分析学派,制度分析在不同的制度经济学家那里有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