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4)
2023(6261)
2022(4555)
2021(4104)
2020(3133)
2019(6896)
2018(7093)
2017(12941)
2016(7208)
2015(8028)
2014(8442)
2013(7686)
2012(6633)
2011(6001)
2010(6229)
2009(6000)
2008(6117)
2007(5420)
2006(5050)
2005(4937)
作者
(20843)
(17434)
(17173)
(16532)
(11041)
(8242)
(7719)
(6649)
(6630)
(6111)
(6013)
(5823)
(5613)
(5532)
(5491)
(5448)
(5103)
(4941)
(4891)
(4782)
(4512)
(4245)
(4234)
(3974)
(3892)
(3867)
(3789)
(3788)
(3520)
(3361)
学科
(32386)
经济(32350)
管理(21096)
(18576)
(14847)
企业(14847)
中国(11457)
(11099)
方法(10277)
业经(9950)
(9154)
环境(8626)
理论(7666)
农业(7594)
地方(7361)
数学(7308)
(7220)
数学方法(7199)
(6226)
(5962)
发展(5878)
(5860)
(5816)
(5722)
生态(5558)
(5099)
金融(5099)
(5057)
银行(5049)
产业(5039)
机构
学院(106459)
大学(106303)
(43318)
经济(42380)
研究(38239)
管理(37816)
理学(32284)
理学院(31906)
管理学(31187)
管理学院(31015)
中国(28567)
科学(23464)
(23271)
(20061)
(19101)
研究所(17340)
(16734)
(16648)
中心(16492)
(16347)
师范(16233)
财经(15798)
北京(14901)
业大(14533)
(14308)
(14084)
经济学(13965)
(13380)
师范大学(13143)
农业(12699)
基金
项目(69193)
科学(55231)
研究(52308)
基金(49957)
(43582)
国家(43198)
科学基金(37044)
社会(34588)
社会科(32669)
社会科学(32661)
(26937)
基金项目(25747)
教育(23712)
(22595)
自然(22138)
自然科(21497)
自然科学(21492)
编号(21281)
自然科学基金(21103)
资助(19112)
成果(17468)
重点(16375)
(15871)
课题(15133)
国家社会(14781)
(14738)
(14127)
(13141)
创新(13130)
发展(13035)
期刊
(53685)
经济(53685)
研究(33009)
中国(22712)
(16472)
学报(16446)
科学(15488)
(15127)
教育(15046)
管理(14831)
大学(12712)
学学(11756)
农业(11228)
业经(9181)
(9132)
金融(9132)
技术(8923)
财经(8133)
经济研究(8037)
问题(7189)
(7097)
资源(5931)
(5924)
(5553)
现代(5456)
图书(5275)
(4865)
科技(4843)
商业(4752)
技术经济(4603)
共检索到163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国栋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环境社会学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范式。该理论着力思考"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把环境变革和改善作为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认为"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是国家和地区走向环境友好以及社会安全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回顾和分析生态现代化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的观点交锋试图说明,生态现代化理论具有相当的演进和发展空间,它依托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的根本理念,从技术创新和应用、制度创新和整合、组织创新和发展等多个角度拓展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思路,为环境变革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针对有关"强分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指责,文章指出"主流"和"非主流"在当前经济学界的客观存在,主流经济学体现了现代经济分析中的常规范式。这种常规范式也影响了经济实验,并产生了实验经济学的主流取向,它倾向于将数学逻辑与经济实验相结合而构建类似"双盲"的简单情境。不过,"双盲"实验由于构造与经济人相适应的社会情境而"验证"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这具有很强的同义反复性,从而并不符合科学的要求。同时,针对"‘双盲设计’是为了实现内部有效性"的辩词,文章指出,经济理论优劣和进步主要决定于它的解释力,这种解释力又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孔祥利   侍萱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经典杰作,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在这部恢弘著作中,马克思揭示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共性特征,包括机器大生产与工业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科技进步、商品流通与市场化、人口转移与城市化、生产国际化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等。同时,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对物质主义的崇拜、资本积累的趋势以及暴力掠夺的实质。《资本论》作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宗同源,其中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追求是一脉相承。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具体表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凸显了人的现代化新内涵,坚持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主题,提供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运用萃取法和溯因法可以从大量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实验中提炼出"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基于"为己利他"行为机理,我们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广泛存在的社会合作现象,而且也有助于将个体互动导向社会合作,因而可以成为社会协调的基本行为机理。同时,"为己利他"行为机理不仅可以有效解释各种合作性的博弈均衡,也可以很好地预见博弈的均衡结果,因而也就可以成为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思维。显然,这些都在文章所列举的那些典型博弈模型以及相应的博弈实验中得到充分印证。此外,"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很大程度上也契合了众多的行为实验结果,这些行为实验都在不同维度上引入了现实因素而不是遵循主流的"双盲"程序,因而也可以作为对杜宁华先生批判的回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园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建设目标和必然选择,需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模式。通过对18—19世纪西方现代化的现象批判和本质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价值观本质上是反生态的。从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发展观、生态观和群众观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可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工业生产的构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园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建设目标和必然选择,需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模式。通过对18—19世纪西方现代化的现象批判和本质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价值观本质上是反生态的。从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发展观、生态观和群众观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可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工业生产的构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建国   张世贤  
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现代化推进和文明形态演化的根本逻辑在于生产方式的扬弃及其内在“现代性”张力的凸显。马克思针对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规律的研究为“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供了理论与逻辑的可能性。当前,全球为应对数字时代挑战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本质上是在寻找适应数字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数字生产方式内生矛盾的冲突与激化只有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与突破适时回应了数字生产方式变革的内在需求,它不仅使得数字生产力发展摆脱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束缚,更以中国式的回应主动顺应了数字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了数字生产力发展,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从人类文明进步的指向出发规范和引领着数字生产力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现代性是充满矛盾、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过程,深受其影响的现代教学理论也充满矛盾。在现代性制约下的教学被规划为有严格的理性规则和操作规范的活动,程序化、可操作性原则渗透其全过程。超越现代性是教学理论回归“以人为本”道路的必然。为此,当代教学理论要确立新型教学发展观,批判传统一元智力理论,关注教学理论的生活性、实践性;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式要实现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外部转向内部、从思辨到建构的时代转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国峰  
从货币创造与运行的本质来看,现代货币理论存在诸多逻辑缺陷,主要集中在货币的创造主体、创造层次、创造制度三个方面近期,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MMT)引发了美国学界和政界的广泛争论。在美国债务多次触及上限的情形下,民主党左翼引用现代货币理论为其"绿色新政"(GreenNewDeal)和全民医疗保险等大规模财政支出主张辩护,从而饱受争议。对现代货币理论的分析表明,该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速炎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全国共有100余城市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安琪  
现代化《德国民法典》注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民事主体部分统一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为避免双轨制私法体系的威胁,通过2002年债法改革将消费者特别法体系化整合进入民法典,达到统一保护消费者的目的。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可以对此借鉴,通过总则部分纳入"消费者-经营者"的一体化概念,在"合同编"规定"消费者合同"的重要制度——细化格式条款的法律干预,纳入并完善消费者的撤回权制度,达到抽象人格向具体人格、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如此通过消费者法的民法回归实现民法的再法典化和现代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安琪  
现代化《德国民法典》注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民事主体部分统一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为避免双轨制私法体系的威胁,通过2002年债法改革将消费者特别法体系化整合进入民法典,达到统一保护消费者的目的。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可以对此借鉴,通过总则部分纳入"消费者-经营者"的一体化概念,在"合同编"规定"消费者合同"的重要制度——细化格式条款的法律干预,纳入并完善消费者的撤回权制度,达到抽象人格向具体人格、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如此通过消费者法的民法回归实现民法的再法典化和现代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丽  周爱民  
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发展史中,殖民主义问题曾长期遭到忽视。以艾伦为代表的理论家们认为,这种忽视是当代批判理论建构逻辑的必然产物。然而,艾伦对当代批判理论的论述并非是今日批判理论发展的全副图景。通过考察莱塞尼希的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表明批判理论能够融入殖民主义研究的新视角。之所以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代表当代批判理论的新发展路向,是因为它是对“社会实践”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分析,而对社会实践概念的强调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的新特征。从社会实践概念出发,可以从结构、进程和实践三个层次把握外部化社会现象,它们分别对应着权力、剥削和惯习,其中实践层面的分析是外部化社会的决定性维度。外部化社会惯习的形成还依赖个体心理层面的支持,外部化实践不仅是外部化社会的社会实践,也是心理实践,它通过外包、分离和转移的机制而运作。外部化社会理论在反殖民主义叙事方面的贡献是,能够有效地补充新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所忽视的持续增长维度,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殖民主义批判的对象,能够更好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邓兰  
在目前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对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唯上”的误区,如何走出这一误区?广大音乐教师应该有如下的意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并不是一节有效音乐课实施的关键所在,音乐教育也不是只有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有所作为,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更不是落在对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上,音乐教师的教学艺术才是成就一堂高质量音乐课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德勇  许广月  
本文在演化经济学的视角下,建设性地批判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试图建立一个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初步基准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新现代增长理论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