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7)
- 2023(8723)
- 2022(7359)
- 2021(6891)
- 2020(5810)
- 2019(13229)
- 2018(12719)
- 2017(23912)
- 2016(12806)
- 2015(13735)
- 2014(13213)
- 2013(12988)
- 2012(11728)
- 2011(10071)
- 2010(10272)
- 2009(9500)
- 2008(9610)
- 2007(8814)
- 2006(7811)
- 2005(6856)
- 学科
- 济(47460)
- 经济(47390)
- 管理(45543)
- 业(44384)
- 企(34780)
- 企业(34780)
- 方法(22661)
- 数学(19787)
- 数学方法(19677)
- 财(17969)
- 农(16446)
- 农业(12514)
- 中国(12144)
- 务(11770)
- 财务(11747)
- 财务管理(11719)
- 企业财务(11136)
- 业经(10575)
- 制(9819)
- 贸(9627)
- 贸易(9623)
- 学(9542)
- 易(9419)
- 收入(9060)
- 银(8906)
- 银行(8868)
- 划(8518)
- 地方(8382)
- 行(8160)
- 融(7754)
- 机构
- 大学(173604)
- 学院(172438)
- 济(72813)
- 经济(71425)
- 管理(71256)
- 理学(60037)
- 理学院(59403)
- 管理学(58596)
- 管理学院(58265)
- 研究(57683)
- 中国(46714)
- 京(36386)
- 财(35810)
- 科学(35800)
- 农(35468)
- 所(29530)
- 业大(29328)
- 农业(28005)
- 中心(27706)
- 财经(27472)
- 研究所(26895)
- 江(26106)
- 经(25165)
- 北京(22519)
- 经济学(22232)
- 院(20563)
- 财经大学(20543)
- 州(20473)
- 经济学院(20293)
- 省(20236)
- 基金
- 项目(118280)
- 科学(92215)
- 基金(87780)
- 研究(80434)
- 家(80257)
- 国家(79141)
- 科学基金(66627)
- 社会(53068)
- 社会科(50391)
- 社会科学(50376)
- 基金项目(46929)
- 省(45171)
- 自然(44643)
- 自然科(43547)
- 自然科学(43530)
- 自然科学基金(42824)
- 划(38442)
- 教育(35848)
- 资助(34905)
- 编号(29872)
- 重点(26627)
- 部(25852)
- 创(24864)
- 发(24473)
- 创新(23331)
- 科研(23258)
- 国家社会(23122)
- 成果(23000)
- 计划(22895)
- 教育部(21847)
共检索到261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书奎 任金政 赵鑫
为探究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对脱贫家庭收入的作用效果,基于3省9县3 085个脱贫家庭为研究样本,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分位数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实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脱贫家庭收入,通过PSM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有效;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通过对资产进行权属划分、实现就近就业、提升村集体收入等途径促进脱贫家庭收入的稳步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一般脱贫家庭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而对于五保脱贫家庭及低收入家庭的作用效果有限。因此,在两大战略衔接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贯彻落实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以五保脱贫家庭等低收入群体为防返贫监测对象,降低返贫风险,从而实现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
关键词:
扶贫项目资产管理 脱贫家庭收入 作用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翔 张鸿铭 朱海华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设立为政策冲击,检验了区域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提高23.3%,静态上缩小了贫困地区与一般地区的收入差距;同时,“惠农”效果十分显著,扶贫政策使农民收入提高24.0%,促进就业、支持农业生产、提高人口素质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是扶贫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整体上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贫困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未显著增加,可能是由于当地未产生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本文为厘清区域扶贫政策作用渠道,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亦可为相关部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区域扶贫政策 农民收入 城镇居民收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文静 帅传敏 帅竞 程欣 丁丽萍 李梦梅
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致力于全球减贫事业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其中国农村扶贫项目精准脱贫效果如何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基于课题组在我国7省开展的IFAD项目区实地调研的1356份的农户问卷数据,首先构建了基于农户资产福利状态的资产指数体系,并结合多重对应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此对农户的贫困状态进行了测度。然后,采用双差分法对IFAD项目的脱贫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IFAD扶贫项目的整体脱贫效果明显;(2)IFAD项目脱贫效果在不同省份之间存在差异;(3)在评价农户是否精准脱贫方面,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较,资产指数具有更好的稳健性和客观性。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蒙媛 陆远权 陈莉
基于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调研数据,本文考察精准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对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家庭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就消费结构而言,精准扶贫政策使脱贫农户家庭居住和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提高,而教育和医疗支出占比降低。就消费类型而言,精准扶贫政策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均有提高作用,生存型消费作用突出。就扶贫政策而言,产业就业扶贫政策作用最大,而保险扶贫政策作用最小。通过分位数回归、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2)异质性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不同地区、民族和收入的脱贫农户家庭消费有明显差别,其中对湖南省、少数民族和低收入脱贫农户的刺激作用最大。(3)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因病致贫、因教致贫和脱贫边缘户这三类特殊家庭,他们通过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就业扶贫等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政策综合发力,家庭消费水平得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本文旨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白先春 宦颖洁
以公益岗位为代表的"购买服务式"扶贫治理模式,是针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开发式扶贫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为验证公益岗位扶贫的政策效应,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末南京市栖霞区低收入农户两期面板数据,分别采用Logit模型、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分析公益岗位扶贫对象特征,实证检验公益岗位扶贫对低收入农户收入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收入农户参与公益岗位并非是一个随机行为;参与公益岗位的低收入农户相较于其他扶贫对象,其户主以男性居多、受教育程度略高;家庭成员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距村主干路较远,属于一般低收入农户等。公益岗位扶贫政策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就业的同时,使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11%左右,有助于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学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探索资产收益扶贫。2017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尤其是要严格选好项目实施主体,注重形成物化资产,实施贫困户优先的分配政策。资产收益扶贫是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方式。一方面,资产收益扶贫在
关键词:
资产收益 贫困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杰 朱红根 翁辰
在后扶贫时代到来之际,有必要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的增收效应,探讨增收机制,从而为后续的防返贫工作提供指导。利用2018年实地调查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建档立卡政策的确能够有效提高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无论是建档立卡政策还是贫困村政策,其最终的落脚点均在于开发式扶贫。在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上,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以及就业扶贫均产生了正向作用,首先为产业扶贫,其次为金融扶贫,最后为就业扶贫。自2020年后,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要有效融合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与就业扶贫,努力保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培育起来的扶贫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扶贫 金融扶贫 就业扶贫 增收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三贵 周园翔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产业扶贫示范试点准实验研究项目,借助双重差分(DID)模型,利用3省7县652户两期微观农户面板数据,在产业扶贫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背景下,探究其对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扶贫对家庭人均校外支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家庭人均校内支出作用不显著,安慰剂检验进一步加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机制分析发现,产业扶贫主要通过提升低收入家庭人均纯收入,缓解家庭教育需求约束来促进家庭人均校外支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父母主管孩子教育的家庭和成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产业扶贫对人均校外支出正向效果更好。从地区分组来看,产业扶贫在原深度贫困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作用效果较弱。因此,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启示:一是应继续通过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方式进行产业帮扶;二是要继续注重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各方共赢;三是注意引导教育方式,提升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以及让父母深度参与子女教育;四是要继续注重对原深度贫困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产业发展扶持,以便实现缓解相对贫困和城乡协同发展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产业扶贫 收入增长 家庭教育支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任金政 李书奎
扶贫资产管理作为“有效衔接”长效机制的重要纽带之一,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扶贫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了扶贫资产的平台化管理,扶贫资产管理也在部分地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两大战略有效衔接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扶贫资产管理的政策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贫资产管理助力脱贫质量巩固与拓展的长效机制仍有待持续贯彻。为此,需要从目标管理机制、运营执行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和反馈提升机制等方面构建扶贫资产管理良性运行自我循环体系,并在管理制度体系优化、目标动态调整制度实施、运营过程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制度落实、扶贫资产大数据管理体系构建、绩效评价开展、问题整改与目标导向理念融合七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关键词:
扶贫资产管理 脱贫攻坚成果 长效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昆仑 王林龙 赵荣 陈幸良
当前,我国绝对贫困已经整体消除,进入了乡村振兴时代。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落后地区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不反弹、脱贫户持续增收不返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全国十省(区)402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科技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脱贫户参与科技助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科技对农户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培训影响最明显;落后地区农户参与科技助农的积极性,受到其土地资源禀赋、收入结构、社会资本、农产品销售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越丰富、立地条件越好、农产品销售越容易、亩产值越高,越倾向于利用科技成果获得最大化的土地产出和农业收入。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科技助农 脱贫户 收入效益 参与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昆仑 王林龙 赵荣 陈幸良
当前,我国绝对贫困已经整体消除,进入了乡村振兴时代。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落后地区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不反弹、脱贫户持续增收不返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全国十省(区)402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科技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脱贫户参与科技助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科技对农户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培训影响最明显;落后地区农户参与科技助农的积极性,受到其土地资源禀赋、收入结构、社会资本、农产品销售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越丰富、立地条件越好、农产品销售越容易、亩产值越高,越倾向于利用科技成果获得最大化的土地产出和农业收入。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科技助农 脱贫户 收入效益 参与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玮琳 夏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农村可持续脱贫是目前倍受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资产收益扶贫正以其实践成效成为有价值的路径之一,并对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资产收益扶贫的背景和形成原因入手,深入分析资产收益扶贫中的资源收益扶贫模式、IPO扶贫模式、金融创新扶贫模式等三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应用条件和前景及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
资产收益 精准脱贫 贫困退出 可持续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饶育蕾 陈地强 费哲恒
【目的】精准扶贫政策总体提升了贫困家庭的绝对福利水平,但其在改善家庭相对福利,如消费相对剥夺的作用尚待讨论,上述问题的解答对现阶段政府帮扶政策如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13—2019中国家庭金融追踪调查(CHFS)数据,首先使用Kakwani指数法计算城市(省份)层面的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其次,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效果;最后,通过消费分类、引入扶贫方式交互项模型以及致贫成因异质性分析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靶向影响。【结果】(1)精准扶贫政策总体上降低了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但其经济效果较弱,在经过一系列安慰剂检验与匹配样本回归后结果仍然成立;(2)对消费类型、扶贫方式与致贫成因的进一步分类检验发现,贫困家庭在医疗保障与文教方面的消费相对剥夺因扶贫政策得到明显的减轻。因为保障型的扶贫政策如医疗保障、住房生活帮扶、子女教育帮扶能显著改善贫困家庭的消费福利,而其他发展型帮扶方式未能发现统计效力。【结论】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总体影响较弱,且集中于保障型扶贫政策如医疗帮扶与教育帮扶,未来政府帮扶需要在发展型帮扶上进行增效优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慧 刘爽 郑风田
本文以甘肃、陕西、山西、江西、四川五个中西部省份农户与村级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建档立卡政策的增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建档立卡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的转移支付性收入,但是对贫困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和转移就业收入的增收作用不明显。这一结论说明建档立卡政策虽然有助于国家扶贫资源向贫困户流动,但主要体现为直接的转移支付,并没有提升农户自身的发展能力,因而未能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第一,扶贫资金主要被用于改善外部环境的普惠性项目,对促进贫困户内部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特惠性项目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二,贫困户对"造血式"扶贫项目参与度及效果评价都不高,且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非贫困户对贫困户的挤出效应,使得"造血式"扶贫项目效果打折;第三,扶贫开发催生了"福利依赖"现象,"等、靠、要"心态使得"输血式"扶贫项目更受贫困户的欢迎。最后,本文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扶贫措施及扶贫激励机制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立龙 杨子瑜
基于对脱贫农户连续三年家庭人均收入的动态监测结果(2018—2020年收入是否稳定保持在贫困线1.5倍以上)以及扶贫小额贷款偿还能力调查状况来衡量脱贫稳定性。以家庭支柱成员从事生计活动的类型和时间作为农户生计策略的识别与度量指标,利用课题组在四川大小凉山地区实地调研所得的1 133户精准脱贫家庭数据,实证探究生计策略选择对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计策略影响农户脱贫稳定性,相比自主型生计农户,政策依赖型生计农户家庭脱贫稳定性不足;在自主型生计农户中,相比纯农业经营生计,存在非农就业的多元生计策略更加有助于农户稳定脱贫。(2)生计策略的稳定脱贫效果受到家庭人口特征、建档立卡以及帮扶政策等因素调节,其中农户脱贫发展内生动力激发、政策帮扶推动的家庭经营组织化及产业链融入有助于抑制政策依赖型生计、纯农业经营生计的不稳定脱贫效应。(3)生计策略通过家庭收入结构与收入水平两个渠道对脱贫稳定性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