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36)
- 2023(13618)
- 2022(11624)
- 2021(10894)
- 2020(9470)
- 2019(21844)
- 2018(21713)
- 2017(42208)
- 2016(22393)
- 2015(25300)
- 2014(25396)
- 2013(25047)
- 2012(22817)
- 2011(20380)
- 2010(20306)
- 2009(19209)
- 2008(19195)
- 2007(17079)
- 2006(14513)
- 2005(13136)
- 学科
- 济(91987)
- 经济(91846)
- 管理(70445)
- 业(68227)
- 企(56454)
- 企业(56454)
- 方法(45475)
- 数学(39571)
- 数学方法(39085)
- 财(29276)
- 农(26599)
- 中国(22155)
- 制(21374)
- 业经(20426)
- 务(18233)
- 学(18176)
- 财务(18175)
- 财务管理(18127)
- 农业(17978)
- 企业财务(17223)
- 贸(17024)
- 贸易(17020)
- 易(16552)
- 理论(15515)
- 地方(15467)
- 银(15387)
- 银行(15359)
- 融(14753)
- 金融(14748)
- 行(14505)
- 机构
- 大学(324106)
- 学院(322231)
- 济(135210)
- 经济(132462)
- 管理(128287)
- 理学(111098)
- 理学院(109974)
- 管理学(108176)
- 管理学院(107551)
- 研究(100938)
- 中国(79668)
- 京(66113)
- 财(66073)
- 科学(59581)
- 财经(52404)
- 农(50902)
- 所(49291)
- 中心(49188)
- 江(48206)
- 经(47521)
- 业大(46176)
- 研究所(44419)
- 经济学(42617)
- 北京(40859)
- 范(40084)
- 农业(39750)
- 师范(39683)
- 财经大学(39084)
- 经济学院(38535)
- 州(37828)
- 基金
- 项目(216153)
- 科学(171796)
- 基金(159641)
- 研究(158845)
- 家(137604)
- 国家(136477)
- 科学基金(118801)
- 社会(102979)
- 社会科(97658)
- 社会科学(97630)
- 基金项目(84604)
- 省(83776)
- 自然(76287)
- 自然科(74530)
- 自然科学(74508)
- 教育(74177)
- 自然科学基金(73187)
- 划(70283)
- 资助(64696)
- 编号(64431)
- 成果(52340)
- 部(49288)
- 重点(48421)
- 创(45491)
- 发(45205)
- 制(44005)
- 课题(43364)
- 国家社会(43113)
- 教育部(43071)
- 创新(42567)
共检索到467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毛安然
扶贫贴息贷款与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结合可在短期内为贫困户实现有效增收,因而成为多地扶贫工作的抓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在信用社、政府、企业与贫困户多方互信基础上,其中基层政府与贫困户的信任关系尤为重要,当前扶贫贴息贷款遭遇贫困户不敢贷、不愿贷的困境即受此影响。基于巴伯的信任理论,信任是对文化、责任、能力的期望,因此基层政府需积极应对,以政府转型促进信任关系转型,以扶贫成效重建政府公信力,以产业发展强化信贷经济基础。
关键词:
扶贫贴息贷款 利益联结机制 政府公信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扶贫贴息贷款推广近30年来在发展中逐步变革,但效果均不理想。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与承贷机构博弈模型,并结合湖北宣恩县的案例进行相关验证发现,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和承贷机构均因满足于既得利益而陷入了激励陷阱。因此,通过建立网络动态信息监督机制,将益贫效果、社会效益及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以及在扶贫贴息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之间构建垂直型的"金融联结"等策略,方可优化博弈双方信息对称度,平衡双方得益水平,弱化承贷机构"嫌贫爱富"动机,从而重构符合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要求的新纳什均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智富
扶贫贴息贷款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以来,在历经多次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2006年的市场化运作改革之后,已由纯政策性贷款转变为商业性贷款,有效解决了到期贷款难以收回、不良贷款占比高的问题。同时,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也很好地促进了扶贫贴息贷款的效益改善和投入增加。从江西省来看,扶贫贴息贷款发放额由"八七"扶贫攻坚阶段的年均2.89亿元增加到"十二五"头三年来的年均5.47亿元,增长了近九成,对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爱国 刘予刚
中央扶贫贴息贷款(以下简称“中扶贷款”)利率低、期限长、来源稳定,是扶贫开发主要资金。据统计,1990年末全国“中扶贷款”余额达47.7亿元,占各类扶贫专项贷款总额的37%。但调查表明,在“中扶贷款”使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贷款管理体制上:一是农业银行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受到制约,缺乏必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抉贫开发项目选择和审批权过份集中于基层地方政府,突出体现在乡镇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长刚 朱付国 万林青 白南山
最近,我们就慈利县管理和使用扶贫贴息贷款问题对部分乡镇进行了一次点面结合的综合调查与情况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方面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一、令人忧虑的现状调查中发现,所到乡镇和村户近几年来,对于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与管理大都比较混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倪体洲
最近我对扶贫专项贴息贷款发放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使用效果看,贷款用途大部分是合理的,但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将此项贷款按贫困人口或按户进行平均分配,撒胡椒面;二是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常耀康
扶贫贴息贷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帮扶作用。然而根据笔者对某县域银行机构的调查发现,在当地却出现了扶贫贴息贷款难以发放的冷遇现象。该县属省级贫困县,2015年县级财政预算收入1.8亿元,全年地方各项支出共计15.7亿元,形成较大的财力倒挂。某银行机构按上级行业务工作安排,与当地扶贫部门对接,双方签订了金融扶贫合作协议,约定由扶贫部门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胡霞
由于福利性低利率,地方政府及农业银行的经济目标和扶贫目标冲突所导致的信贷配给、监督机制缺乏、贷款回收制度松懈和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等原因,中国扶贫贴息贷款资金按照瞄准性和回收率衡量运行效率较低。要改进扶贫贴息贷款资金运行效率,需要探索有效结合经济功能和政策功能的资金使用方法,加强管理和监测,探索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贷款模式,以及提高贫困农户有效使用贷款的能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其奎
农业银行主办扶贫专项贴息贷款(以下简称扶贫贷款)三年来,对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改善生产条件,解决群众温饱,逐步摆脱贫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扶贫贷款的管理和使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有相当一部分扶贫贷款已经或将要到期,由于多种原因回收比较困难,且贷款风险较大。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形成扶贫贷款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反映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昭阳
英山县地处鄂皖交界的大别山腹地,下辖3乡8镇,309个行政村,贫困人口8.2万人,占总人口的25.6%,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自国家实行改革,创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固定贴息水平,灵活补贴方式"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邵定才
本文从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现状出发,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影响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的制约因素,并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扶贫贴息贷款 不良贷款 信贷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清华 杨国涛 董晓林
基于《宁夏调查数据》和《宁夏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世界银行Povcal软件测度宁夏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结合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数据,构建VAR模型,比较村级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对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比脉冲响应图发现,互助资金比扶贫贴息贷款在短期更有利于降低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但从长期看,这两者的动态减贫效果都需进一步观察。最后,进一步运用宁夏五个市的市级层面的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比较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再
关键词:
村级互助资金 扶贫贴息贷款 动态减贫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清华 杨国涛 董晓林
基于《宁夏调查数据》和《宁夏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世界银行Povcal软件测度宁夏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结合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数据,构建VAR模型,比较村级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对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比脉冲响应图发现,互助资金比扶贫贴息贷款在短期更有利于降低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但从长期看,这两者的动态减贫效果都需进一步观察。最后,进一步运用宁夏五个市的市级层面的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比较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再次验证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村级互助资金 扶贫贴息贷款 动态减贫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