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5)
2023(10691)
2022(9005)
2021(8429)
2020(7142)
2019(16428)
2018(16240)
2017(30594)
2016(16792)
2015(18491)
2014(18445)
2013(18058)
2012(16739)
2011(15262)
2010(15397)
2009(14750)
2008(14946)
2007(13188)
2006(11861)
2005(10891)
作者
(47094)
(39415)
(39169)
(37459)
(25363)
(18823)
(17787)
(15181)
(15087)
(14112)
(13582)
(13454)
(12761)
(12758)
(12739)
(12390)
(11614)
(11599)
(11364)
(11334)
(9972)
(9786)
(9712)
(9213)
(8966)
(8900)
(8872)
(8616)
(7968)
(7718)
学科
(69772)
经济(69647)
管理(52974)
(50720)
(42014)
企业(42014)
方法(32898)
数学(28515)
数学方法(28235)
(24129)
(20146)
(19975)
中国(18725)
业经(16061)
(14144)
农业(13906)
(13901)
(13581)
财务(13555)
财务管理(13514)
(13340)
金融(13338)
(13143)
银行(13115)
企业财务(12981)
(12506)
理论(12050)
体制(11912)
(11751)
贸易(11747)
机构
大学(243272)
学院(238209)
(102871)
经济(100885)
管理(89964)
研究(82798)
理学(77328)
理学院(76520)
管理学(75384)
管理学院(74940)
中国(64223)
(54963)
(50629)
科学(46549)
财经(41929)
(41246)
(38305)
(38167)
中心(37449)
(36835)
研究所(36719)
经济学(33783)
业大(32686)
北京(32158)
财经大学(31393)
(30594)
经济学院(30356)
师范(30229)
(30216)
农业(29811)
基金
项目(155153)
科学(123479)
基金(115269)
研究(114805)
(100566)
国家(99708)
科学基金(85495)
社会(75716)
社会科(71766)
社会科学(71751)
基金项目(59514)
(58369)
教育(54588)
自然(53451)
自然科(52192)
自然科学(52173)
自然科学基金(51340)
(50147)
资助(47662)
编号(44726)
成果(38979)
(36664)
重点(35612)
(34516)
(32558)
(32505)
国家社会(32451)
课题(32432)
教育部(32273)
创新(30517)
期刊
(114433)
经济(114433)
研究(77309)
中国(52078)
(44957)
学报(37340)
管理(35356)
(35093)
科学(33906)
大学(29764)
教育(29687)
学学(27866)
(26819)
金融(26819)
农业(22798)
财经(22760)
(19506)
技术(19136)
经济研究(18701)
业经(16584)
问题(15137)
(12712)
(11884)
(11637)
世界(11338)
理论(11064)
技术经济(10748)
会计(10746)
国际(10606)
统计(10216)
共检索到369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本健  马九杰  丁冬  
扶贫贴息贷款是对农村信贷市场的一种人为干预,可能导致信贷市场扭曲。自扶贫贴息贷款制度实施以来,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其他部门对这项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扶贫贴息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以及不同贴息方式对贷款质量、贫困瞄准等的影响,然后利用武陵山区某贫困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的动态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在扶贫贴息贷款管理模式由利率管制转向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拥有更大的决策自主权、采取贷款偿还后向借款农户直接贴息的方式之后,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增加,金融机构寻租问题得到初步缓解,贷款质量有所提升,但是贫困农户和农业产业受到排斥、贫困瞄准目标偏离等问题依然存在。文章的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雪  钟金萍  潘明清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本文使用CHNS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收入、健康、教育、饮用水、燃料和环境卫生六个维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仅考虑单一的收入维度贫困和多维贫困时识别贫困户差别,研究发现:多维贫困视角下,仅考虑收入维度的贫困户识别方法有效覆盖率仅为12.09%,瞄准效率较低;属于多维贫困户而非收入贫困户的漏出率达到87.91%,属于收入贫困户而非多维贫困户的误评率达到43.03%,因此,从单一收入维度向多维贫困识别方式转变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就贫困户本身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对贫困人口的漏出具有负向影响,而对贫困人口的误评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智富  
扶贫贴息贷款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以来,在历经多次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2006年的市场化运作改革之后,已由纯政策性贷款转变为商业性贷款,有效解决了到期贷款难以收回、不良贷款占比高的问题。同时,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也很好地促进了扶贫贴息贷款的效益改善和投入增加。从江西省来看,扶贫贴息贷款发放额由"八七"扶贫攻坚阶段的年均2.89亿元增加到"十二五"头三年来的年均5.47亿元,增长了近九成,对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三贵  Albert Park  Shubham Chaudhuri  Gaurav Datt  
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农村住户调查和世界银行的专项村级调查数据,通过分析贫困村确定的准确性、决定因素以及贫困人口的覆盖率来评价中国农村扶贫计划中村级瞄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越是低收入组的村被确定为贫困村的可能性越大,但贫困村覆盖不完全和非贫困村被定为贫困村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总体而言,以收入为标准和在精确瞄准状态下应该被确定为贫困村的村中有48%的村没有被瞄准。确定贫困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收入水平、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偏远程度等,这与中央政府确定贫困村的原则和推荐方案是一致的。2001年,有59%的极端贫困人口居住在贫困村内,但这一比重在2004年下降到51%。与其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云波  贺坤  
本文以国家卫计委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收入贫困和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农民工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度和识别,并从多个角度对测度识别结果开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测度识别方法在贫困瞄准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收入贫困的瞄准性存在局限,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贫困的全貌和内涵,多维贫困识别能够弥补单维收入贫困识别瞄准性不强的短板,如果将收入维度纳入多维贫困识别矩阵,则能够显著提升多维贫困识别的覆盖率并降低对收入贫困的漏出率。因此,在中国现阶段的扶贫实践中,精准扶贫效率的提升要求我们要充分运用多维贫困的识别与测度方法,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增强对贫困发生维度的瞄准性,有效提升精准扶贫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晗  司亚飞  王立剑  
关键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联  王唤明  王艳  汪三贵  
扶贫项目如何准确瞄准贫困农户是反贫困理论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文章从政治关联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通过对5省30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1)具有政治关联对农户参加扶贫项目有显著正向影响;(2)村级治理不完善是导致政治关联影响扶贫资源瞄准的重要原因;(3)政治关联影响扶贫资源瞄准的外部原因是政府主导的扶贫项目过多,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发挥作用太小。因此完善村级治理,鼓励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中发挥作用,降低政治关联对扶贫项目瞄准的影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文章揭示了村级治理不完善与扶贫项目瞄准之间的矛盾,并从政治关联的角度分析了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研究结论对我国治理贫困和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联  王唤明  王艳  汪三贵  
扶贫项目如何准确瞄准贫困农户是反贫困理论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文章从政治关联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通过对5省30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1)具有政治关联对农户参加扶贫项目有显著正向影响;(2)村级治理不完善是导致政治关联影响扶贫资源瞄准的重要原因;(3)政治关联影响扶贫资源瞄准的外部原因是政府主导的扶贫项目过多,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发挥作用太小。因此完善村级治理,鼓励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中发挥作用,降低政治关联对扶贫项目瞄准的影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文章揭示了村级治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邵定才  
本文从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现状出发,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影响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的制约因素,并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汉泽  
近年来,中央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逐渐增加,但扶贫资金的使用却与贫困农户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离。文章考察了扶贫资金的管理、拨付、分配与使用等各个环节,指出除了制度因素与项目制的意外后果之外,在其使用环节,乡村治理转型以及精英捕获是造成扶贫资金偏离的主要原因,并详细分析了精英捕获的产生机制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扶贫资源分权管理体系以及参与式识别、引进第三方组织监督等政策建议,以便促进扶贫资金的高效利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唐常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曼琳  陈中伟  
民族地区贫困呈现历史性、复杂性、脆弱性及敏感性特征。从扶贫目标精准化是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核心、扶贫目标分批分类是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基础及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确定需要机制化三方面分析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瞄准机制构建成因。文章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及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四大对策,促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目标瞄准机制的构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升泽  李谷成  
[目的]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期追踪数据,运用VEP法测算了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果及中介效应机制。[结果]近年来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中西部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比东部地区高;精准扶贫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户贫困脆弱性,政策效应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愈发显著;实证估计结果通过了连续型DID法与PSM-DID法的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脆弱性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对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大于对非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其贫困脆弱性。[结论]在贫困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应保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在识别贫困户和制定扶贫政策时,需关注未来可能陷入贫困的农户,提升其应对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形成多方面减贫合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名勇  
长期以来国家将扶贫目标瞄准为县,再调整为乡镇、村。以村作为瞄准目标使开发扶贫目标更具有针对性。问题在于村庄内贫富差距同样是巨大的,在贵州省的一些村内部农户之间的基尼系数达到0.74,组内则高达0.78,远远大于0.4的警戒线;依托开发扶贫项目进行目标瞄准,项目覆盖的贫困人口过低;开发扶贫项目瞄准与贫困村庄、贫困农户的需求偏离。应对开发扶贫瞄准机制进行调整,瞄准村庄与瞄准农户相结合,制定目标规划,强化责任机制,突出扶贫重点,明确扶贫环节,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瞄准科学性与公正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名勇  王书特  
我国扶贫瞄准机制调整、演进的根本原因在于瞄准收益和成本的不断变化,二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扶贫瞄准机制的演进。当瞄准成本高于瞄准收益时,精确瞄准就是不合算的,此时,扶贫瞄准存在漏出。扶贫瞄准漏出使得应是贫困人口的利益被置于公共领域,而公共领域面积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而变动。扶贫瞄准机制的公共领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技术层面的"公共领域I"、制度设计层面的"公共领域Ⅱ"和行政管理层面的"公共领域Ⅲ"。在不同瞄准机制下,其公共领域是不一样的。在由村到户的瞄准转变过程中,为了减少公共领域,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建议:一是扶贫瞄准定量化,二是瞄准机制复合化,三是瞄准机制扁平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