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9)
2023(10258)
2022(8609)
2021(8144)
2020(6952)
2019(16569)
2018(16397)
2017(31596)
2016(17190)
2015(19666)
2014(20189)
2013(19915)
2012(18267)
2011(16645)
2010(17046)
2009(15822)
2008(15872)
2007(14657)
2006(12538)
2005(11307)
作者
(51630)
(43078)
(42982)
(41067)
(27310)
(20722)
(19645)
(16856)
(16161)
(15612)
(14558)
(14556)
(13763)
(13681)
(13422)
(13323)
(13267)
(12759)
(12520)
(12423)
(10723)
(10647)
(10558)
(9864)
(9728)
(9719)
(9654)
(9630)
(8763)
(8591)
学科
(74766)
经济(74684)
管理(49598)
(49473)
方法(38680)
(38452)
企业(38452)
数学(34540)
数学方法(33920)
(22910)
(18902)
中国(17932)
农业(15939)
业经(15170)
(15123)
地方(13883)
(13690)
贸易(13684)
(13269)
理论(13234)
(12940)
(11630)
财务(11583)
环境(11553)
财务管理(11545)
(11421)
企业财务(10853)
(10769)
银行(10744)
技术(10212)
机构
学院(255402)
大学(253556)
(102470)
经济(100089)
管理(98993)
理学(85357)
理学院(84441)
管理学(82632)
管理学院(82172)
研究(80828)
中国(62017)
(53402)
科学(51127)
(47585)
(43677)
(41609)
(39350)
业大(38857)
中心(38627)
财经(37961)
研究所(37686)
农业(34372)
(34266)
北京(33620)
(33011)
师范(32669)
经济学(31660)
(31625)
(28814)
经济学院(28807)
基金
项目(167233)
科学(130777)
研究(121096)
基金(120127)
(104587)
国家(103743)
科学基金(88951)
社会(75074)
社会科(71162)
社会科学(71136)
(66757)
基金项目(63060)
自然(58289)
教育(57589)
自然科(56944)
自然科学(56930)
自然科学基金(55896)
(55543)
编号(50914)
资助(50814)
成果(40883)
重点(37719)
(36773)
(35513)
课题(34896)
(34597)
科研(32321)
创新(32311)
大学(31523)
教育部(31405)
期刊
(110430)
经济(110430)
研究(70648)
中国(49432)
学报(39427)
(39123)
(38510)
科学(36135)
管理(34152)
大学(29649)
教育(28760)
学学(27859)
农业(26160)
技术(25253)
(21043)
金融(21043)
业经(19283)
财经(18264)
经济研究(18077)
(15666)
统计(15322)
问题(14754)
(14459)
技术经济(13993)
(13751)
图书(12927)
(12825)
商业(12732)
决策(12488)
理论(11902)
共检索到369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艳华  徐勇  
"精准扶贫"是近年中国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监测脱贫成效是"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内容,如何保障系列"精准"的实现亟需科学、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评测手段作支撑。为从多维度、动态、一体化角度对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本文针对中国目前已在执行的各种扶贫项目减贫效果评估多偏重经济维度、缺乏机理解析和可持续性评价等问题,借鉴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的学术思想,提出了适用于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评估的分析框架,进而对社会保障式、项目建设式、产业化、科学技术、移民与城镇化、易地搬迁与安置、信贷、参与式等8种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既能展示扶贫模式的减贫作用机理与贫困群体特征的契合程度,又能分析扶贫模式对贫困群体多维度及可持续的生计改善状况,同时也可为系统、综合、定量地评估可持续减贫效果的方法模型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潘国臣  李雪  
本文引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研究脱贫的关键要素及其风险管理,其中重点分析了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方面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危害,现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保险在扶贫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针对脱贫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保险可以提供全面的应对措施,发挥较好的风险管理作用。最后,从政府和保险公司两个角度探讨了推动保险扶贫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军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扶贫开发模式经历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和“到村到户”扶贫两个主要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整村推进”的新阶段。本文对“整村推进”模式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文力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十八大"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抓产业扶贫,不冒进跟风、盲目建设,而是针对市场需求、扶贫项目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做好产业引导和扶持,让扶贫产业真正起到合理发展、精准扶助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文力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十八大"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抓产业扶贫,不冒进跟风、盲目建设,而是针对市场需求、扶贫项目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做好产业引导和扶持,让扶贫产业真正起到合理发展、精准扶助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善民  
资金约束一直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大掣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明确提出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支持水平。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尚未形成广覆盖、可持续、多层次、梯度化、低成本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文章建立了普惠制金融扶贫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阐明了普惠制金融的内涵以及普惠制金融扶贫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扶贫的管理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亮明  张彤  陆迁  
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减贫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模式,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减贫机制,并运用陕西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即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主导产业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组织化带动4种扶贫方式,不仅能提高其家庭农业收入,也能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2)不同科技扶贫方式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业科技培训的减贫效应较为突出,而农业信息服务的减贫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3)建档立卡贫困户科技扶贫参与度低于非贫困户。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与组织保障的力度,引导高校优势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借鉴"西农模式"为深入推进区域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俊杰  
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而贫困地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生存发展、技术落后的挑战,但这也为新时期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贫困地区也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先天优势和外部发展机遇,可以基于低碳生态农业园、林业碳汇项目、低碳旅游等手段探索出一些有利于贫困农村脱贫致富的低碳发展新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晖  刘芳  柴军  赵明亮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而反贫困始终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主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反贫困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贫困问题仍然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新疆以工代赈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评析为实证基础,从区域系统发展的角度进行了扶贫模式的作用、实现成效过程的理论分析,研究和阐述了扶贫模式作为一种外部推动力,如何实现将外生性资源转化为贫困人口和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使扶贫过程成为增强社会资本的过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永园  
生态减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形成了由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方案,开创了人类减贫事业的新形态。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生态减贫事业在治理预期、治理结构和治理策略等方面存在“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风险,减贫致富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受阻。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后扶贫时代,生态减贫的现代化发展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实现,其路径包括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生态减贫法治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和减贫治理主体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紫薇  任善英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为了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精准扶贫概念已提出五年有余,保险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大利器,其成效如何值得关注。本文利用2013年至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直辖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保险扶贫的减贫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发展确能有效促进贫困人口规模的减少,保险扶贫的相关手段应进一步推广,打造符合贫困群体实际需求的保险扶贫产品和服务体系,为实现全面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侨  
以精准扶贫为出发点的旅游扶贫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因旅游开发反而变得更贫穷,也有一些地区贫困人员因旅游扶贫实现了经济收入增加。文章以海南省贫困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下旅游扶贫能否精准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和满意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扶贫效应与居民收入有关,参与旅游业前收入越低的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最强,也就是说旅游扶贫确实能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并且对低等收入的群众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以"企业开发+农户参与经营"的旅游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程度最高,最贫困人口获得的收入提高和社会感知最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刚  徐虹  
相对于传统扶贫而言,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旅游扶贫以来,旅游业在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综合效益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受益不均、旅游漏损、产品模仿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弱化了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效应,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对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京心  秦帅  谭劲松  
当前,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引导下,企业根据自身业务专长积极开展“造血型”扶贫,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2016—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企业“造血型”扶贫的可持续减贫效应和公司战略效应。研究发现:产品业务更优质的企业其“造血型”扶贫投入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产品业务更优质的企业进行“造血型”扶贫能显著提升扶贫绩效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绩效,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