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0)
- 2023(14294)
- 2022(12256)
- 2021(11347)
- 2020(9396)
- 2019(21743)
- 2018(21528)
- 2017(41103)
- 2016(22269)
- 2015(24821)
- 2014(25186)
- 2013(24846)
- 2012(23672)
- 2011(21940)
- 2010(22579)
- 2009(21218)
- 2008(21177)
- 2007(19335)
- 2006(17587)
- 2005(16433)
- 学科
- 济(112579)
- 经济(112462)
- 管理(59749)
- 业(59011)
- 企(44016)
- 企业(44016)
- 方法(38752)
- 数学(34083)
- 数学方法(33739)
- 农(32004)
- 中国(31604)
- 地方(29437)
- 财(24474)
- 业经(23470)
- 制(22040)
- 农业(22003)
- 学(20939)
- 贸(19114)
- 贸易(19102)
- 银(18446)
- 易(18417)
- 银行(18413)
- 融(18225)
- 金融(18223)
- 行(17858)
- 地方经济(17081)
- 环境(15619)
- 发(15237)
- 体(15140)
- 策(14654)
- 机构
- 学院(327441)
- 大学(325346)
- 济(148686)
- 经济(145602)
- 研究(122714)
- 管理(119679)
- 理学(100476)
- 理学院(99273)
- 管理学(97720)
- 管理学院(97065)
- 中国(94190)
- 科学(71504)
- 京(69841)
- 财(69558)
- 所(63918)
- 研究所(57216)
- 农(56739)
- 中心(54726)
- 江(52951)
- 财经(52817)
- 经(47676)
- 经济学(46639)
- 北京(45352)
- 业大(45157)
- 范(45018)
- 师范(44628)
- 农业(43941)
- 院(43308)
- 经济学院(41617)
- 州(41498)
- 基金
- 项目(201654)
- 科学(157969)
- 研究(151273)
- 基金(143722)
- 家(124313)
- 国家(123192)
- 科学基金(104269)
- 社会(96648)
- 社会科(91581)
- 社会科学(91556)
- 省(79439)
- 基金项目(74483)
- 教育(69100)
- 划(66439)
- 自然(63782)
- 自然科(62231)
- 自然科学(62210)
- 编号(61929)
- 自然科学基金(61109)
- 资助(59648)
- 成果(52432)
- 发(49458)
- 重点(45990)
- 部(44996)
- 课题(44379)
- 创(41359)
- 发展(40489)
- 展(39831)
- 国家社会(39830)
- 性(38872)
- 期刊
- 济(180762)
- 经济(180762)
- 研究(109462)
- 中国(73170)
- 农(53598)
- 财(53004)
- 学报(47366)
- 管理(45746)
- 科学(44647)
- 教育(39107)
- 融(38179)
- 金融(38179)
- 大学(36272)
- 农业(35742)
- 学学(33931)
- 经济研究(29833)
- 技术(29505)
- 业经(28571)
- 财经(27133)
- 经(23572)
- 问题(23382)
- 贸(19210)
- 业(18384)
- 技术经济(18037)
- 世界(16954)
- 国际(16920)
- 统计(16364)
- 商业(15883)
- 理论(15320)
- 经济问题(14953)
共检索到528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聪 郭婧
2013年和2015年国家在东部沿海省份分两批实施了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累经验。由于各省的试点政策不尽相同,需要分别考察政策效果和总结经验。利用2011—2020年江苏省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的识别策略,考察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对于试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剖析政策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江苏省制定实施的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促进了改革地区的经济发展。从作用机制上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均有所提升,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更快;财政支出增加和信贷政策支持为地区发展提供了资金;鉴于试验区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和技术所驱动的,因而具有可持续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水平得以改善,而农民的消费水平仍有提升的潜力和空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要要 陈志广
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作为国家扶贫制度体系中的创新举措,是否会对地方民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待于实证检验。本文将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基于辽宁省2005—2016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对地区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地区民生发展,且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始终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与非少数民族试验区相比,扶贫改革试验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效应更强,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也对邻近地区的民生发展带来正向溢出效应。本文从民生视角检验了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效应,为不断完善和推广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内容提供了证据支持和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迪 王明哲
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政府为了缓解相对贫困,在东部地区率先开展的扶贫改革创新举措。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将为扶贫改革试验区创新扶贫形式的推广提供证据支撑与经验借鉴。本文以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16年东部八省共14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逐年倾向得分匹配法将多期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促进当地发展的作用,然后采用三重差分法验证地区异质性所导致的政策效应差异,最后利用中介效应分析讨论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并形成持续作用的"良性循环";并且,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上,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效应不存在省份差异,但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上存在省份差异;进一步发现,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提升城镇人口数量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通过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来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基于所得结论,本文提出应积极推广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实施经验,各地区需因地制宜地借鉴学习,坚持改革为本建设幸福乡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国建 佟孟华 李慧 陈飞
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是新时期新背景下扶贫攻坚的新举措,但是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将辽宁扶贫改革试验区试点视为一次自然实验,基于2002—2016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扶贫改革试验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因果效应以及扶贫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使处理组比控制组提高约16%,此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对周边邻近地区会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非少数民族区县的政策效应强于少数民族区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程度越大反而能够提升政策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要素禀赋结构以及地理和行政特征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县中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此外,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主要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渠道对当地经济绩效产生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政策通过相应精准扶贫的措施基本达到了既定目标,但是仍需提高当地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各区县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市场融合,降低行政壁垒。研究结果进一步强调了贯彻落实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因时因地因人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完善中国现有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守东 顾天翊
本文利用扶贫改革试验区构建了不同强度产业扶贫政策实施样本,进而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思路考察了产业扶贫的贫困摆脱效应。研究表明,以专项金融资本扶持为信号的产业扶贫,能够加速贫困人口向社会产业大循环的纳入,从而通过贫困人口内生增收路径的构建提升贫困摆脱效率,但产业扶贫及相应的专项信贷扶持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存在边际递减特征。同时财政资金投入对贫困摆脱的作用依然是显著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产业环境的优化,确实能够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专项信贷的支持效率。此外,资本稀缺依然是贫困人口增收的主要瓶颈。本文就产业扶贫政策框架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通 任登魁 田珍
濮范台试验区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唯一一个涉及县级层面的试验区,在尽快解决濮阳、范县、台前三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方面,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径为其提供了可借鉴经验。本文在分析了濮范台发展方式转变的优劣势影响因素基础上,从因地制宜、固本培元、扬长避短的视角出发,提出濮范台试验区1+4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黄河滩区综合开发治理、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最后,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推进上述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濮范台试验区 中原经济区 扶贫开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严金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那么,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土地作为农民的基本生存资源和生产生活的关键保障,亟须充分体现和盘活其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突出其在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土地和贫困的关系
关键词:
资源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严金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那么,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土地作为农民的基本生存资源和生产生活的关键保障,亟须充分体现和盘活其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突出其在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土地和贫困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
基于国务院于2015年开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本文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14、2016、2018和2020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的消费活力释放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能够有效激发居民消费活力释放;第二,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小城市”组别中的居民消费活力促进作用更大,城乡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活力的提振效应更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武剑 谢伟
运用最新发展的HCW法和排序检验法,从多指标视角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的经济效应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时间安慰剂法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虽然对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相关经济指标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但与未设立自贸试验区省市相比,在所考察的16个自贸试验区经济指标中,仅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额、广东和福建进出口总额、福建经济增长4个指标的政策效应估计量达到显著有效水平,这一情况表明:当前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效应并未得以充分释放,各地自贸试验区政策亟待进一步优化设计。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在政策创新时,既要考虑其制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所具有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同时也要兼顾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发展特性,充分考虑到自贸试验区政策与所在省市已有政策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云辉 杨博凯
本文基于2013―2019年全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量,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碳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城市、高金融水平城市中更加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与环境规制强度来减少碳排放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资源流动与贫困课题组
近几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注意对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研究。但是,在已有的研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不足是缺乏对扶贫资金使用有关的问题的研究,尤其是缺乏从县级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这将不利于我们准确地评价扶贫的政策绩效并由此作出恰当的政策调整。1992年3月至6月,我们在云南、陕西两省分别选了10个县,就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丹
对于扶贫政策的外部效应,大量文献从定性角度出发进行描述,而本文把扶贫政策效应拆分为五个部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定量计算了扶贫政策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扶贫政策能够有效推动居民消费规模上升,并且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但这一效应在我国具备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东、中、西部的排列。
关键词:
扶贫政策 居民消费 经济发展 空间分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欠发达地区经济起飞的关键是“资源资本化”*———中国扶贫体制改革试验区的实证经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本报告以农村改革试验区中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陕西延安、广东清远、广西北海等地的经验总结为基础,认为“资源资本化”应成为我国欠发达地区改革与发展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长 顾红 刘颜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