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31)
2023(17366)
2022(14954)
2021(14297)
2020(11598)
2019(26717)
2018(26626)
2017(50964)
2016(27651)
2015(30947)
2014(31048)
2013(30655)
2012(28794)
2011(26069)
2010(26597)
2009(24604)
2008(23179)
2007(20194)
2006(18086)
2005(16160)
作者
(79121)
(65887)
(65060)
(62016)
(42023)
(31511)
(29780)
(25605)
(25005)
(23690)
(22543)
(22251)
(21041)
(20956)
(20371)
(20226)
(19408)
(19328)
(18860)
(18856)
(16403)
(16224)
(15864)
(15126)
(14638)
(14610)
(14608)
(14608)
(13316)
(12969)
学科
(111144)
经济(111021)
管理(76318)
(74000)
(57574)
企业(57574)
方法(42721)
数学(36376)
数学方法(35895)
(35230)
中国(33715)
地方(30544)
(27413)
业经(25940)
(24516)
农业(24238)
(20845)
(20380)
贸易(20362)
(19646)
(18536)
银行(18497)
(18461)
金融(18455)
理论(18157)
环境(18010)
(17818)
(17527)
技术(17191)
(16857)
机构
学院(385081)
大学(384401)
(152563)
管理(149987)
经济(149018)
研究(135874)
理学(128264)
理学院(126720)
管理学(124624)
管理学院(123920)
中国(102660)
科学(83571)
(83508)
(71565)
(68435)
(64036)
研究所(62018)
中心(61758)
(58881)
业大(56335)
财经(55496)
(55205)
师范(54758)
北京(53466)
(50320)
(49813)
农业(49574)
(49442)
经济学(44692)
师范大学(44209)
基金
项目(259237)
科学(203330)
研究(194183)
基金(185172)
(161049)
国家(159585)
科学基金(136171)
社会(120568)
社会科(113963)
社会科学(113938)
(101243)
基金项目(98385)
教育(88806)
自然(87160)
(85736)
自然科(85067)
自然科学(85049)
自然科学基金(83479)
编号(81436)
资助(75185)
成果(67476)
(58742)
重点(58266)
(56853)
课题(56465)
(53453)
创新(49752)
项目编号(49214)
国家社会(48693)
教育部(48649)
期刊
(176938)
经济(176938)
研究(119238)
中国(81337)
(59558)
学报(58795)
科学(55670)
管理(55334)
(53050)
教育(50373)
大学(44648)
学学(41518)
农业(41075)
(38296)
金融(38296)
技术(33532)
业经(30414)
经济研究(27137)
财经(26279)
图书(23784)
问题(23181)
(22516)
(21187)
资源(18615)
科技(18364)
理论(18146)
现代(17914)
技术经济(17656)
(17426)
(17316)
共检索到590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雷霆  李志杰  
当前,公共危机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民族地区扶贫开发进程的关键因素,这决定了增强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迫在眉睫。以南疆三地州为例,以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危机沟通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现阶段南疆三地州公共危机沟通现状,并从扶贫开发视角,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对策。旨在通过提升南疆三地州公共危机沟通水平,促进其危机管理能力的增强,进而为南疆三地州摆脱公共危机问题的束缚,实现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进程的有序推进做出积极的贡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志魁  
教育贫困内涵的文化境遇决定了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应持有人类学的关怀。作为人类学的一种文化视角与田野工作方法,主客位研究具有将"参与"和"观察"两种研究导向融为一体的方法论属性。本文借鉴人类学主客位研究方法,对民族地区的教育贫困内涵进行文化阐释,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扶贫实践。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主客位语境体现为教育贫困内涵的主客位文化表达、教育脱贫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共治和教育资源供需改革的双向融合。将人类学主客位研究方法应用于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实践的具体策略为:(1)基于贫困对象的能力贫困处境书写新的教育民族志;(2)引导贫困对象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3)推进参与式扶贫的教育价值回归;(4)优化以贫困对象获得感与满意度为中心的教育扶贫绩效评估体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明明  龚新蜀  李光明  
人力资源开发不仅是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文章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效、影响因素和实施对策展开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总体成效呈现缓慢增长趋势,2009年后从低级水平迈入中级水平,其中,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和人力资源素质方面的成效明显,但人力资源规模与结构调整成效却呈现持续恶化态势。农民个人及家庭特征(家庭收入、子女数量、人力资源开发意识及行为)、农村发展条件(政府支持、基础教育、技能培训、文化环境、外出务工机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劳动权利、法律普及、安全秩序)等因素对农村人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建元  姚栋梅  
文章构建了新疆少数民族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出贫困指数,以全面FGLS检验扶贫效应。研究结论:经济基础较差和发展能力低下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主要问题,不同指标对贫困的贡献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会增强扶贫效应,作用强度依次降低。建议地方政府要精准识别各地州核心贫困问题,着力从供给侧改革入手,高效推动新疆少数民族的精准扶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永平  周丕东  黄海燕  刘希磊  
新时期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在分析新时期农村反贫困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扶业与扶人并举、区域瞄准与人口瞄准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并从"两项制度"衔接、推进区域连片开发、完善"大扶贫"联动机制和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健全贫困动态监测与绩效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庄天慧  张军  
民族地区贫困与灾害发生具有高度契合性。究其原因,除了灾害本身的贫困效应外,还与致贫因子与孕灾环境的契合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基于风险及脆弱性的存在,这两者的契合具有理论上的必然性;而契合路径则主要体现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人口的增长与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的短板效应、薄弱的基础设施以及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因此,民族地区实施扶贫开发需与防灾减灾有机结合起来,让灾害治理与扶贫开发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永红  
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四川省在扶贫开发中就采取了扶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自我脱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经济扶贫与科教扶贫相结合、救济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等有效措施 ,提出了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企业扶贫模式、参与式扶贫模式等具体扶贫模式 ,以此减少建卡贫困人口 ,提高民族地区的扶贫效率 ,推进四川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星  
乡村振兴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单元,对民族村寨的振兴需要城乡、产业、文化、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以阿坝州为考察对象,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社区参与为研究理论,在充分调查当地旅游与扶贫及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旅游、扶贫、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促进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影响机理。旅游发展与环境有紧密的共生性,当地的旅游生态化建设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贯穿始终以及民族社区居民要积极的参与。提出要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农村旅游合作社,建立当地居民旅游资源入股企业的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培养新兴业态,融合传统农牧业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寻求民族地区旅游与环境一体化共生的实现途径,才是实现农牧民增收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经营模式创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先红  
农民家计模式与家庭贫困的形成有着密切关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计模式呈现出家庭生命周期缺乏明显节点、家庭发展缺乏理性规划、代际分工不够明确和低积累、高消费等特征。农民贫困的性质主要是家庭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潜能未能充分释放而形成的贫困。因此,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精准扶贫的重点应该是引入市场机制、充分释放农民家庭劳动力的潜能。国家可以通过专项帮扶、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产业扶贫思路等措施来更好地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目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波  苗景锐  
在阐述绿色贫困、沟域经济理论基础上,以梅州市5个贫困县为例研究粤东山区贫困问题。分析认为粤东山区绿色贫困影响因素有:土地资源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传统产业为主,高科技、现代化的产业聚集不多;地处重要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限制较多。粤东山区绿色沟域经济发展的潜力有:逐渐凸显的区位优势条件,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绿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逐步显现;丰富的历史文化根基。从建设生态设施,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打造现代文化生态旅游体系;壮大绿色经济产业;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政策扶贫等5个方面提出粤东山区绿色沟域经济扶贫开发对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帅雄  
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条件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内生发展动力弱,贫困人口占比高,脱贫难度大等问题。按照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既定目标,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其贫困落后的现状是由其自身的历史条件、区位环境、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等综合因素交织形成的,在如何实现凉山精准扶贫的问题上,需要充分考虑其扶贫攻坚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并在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实践中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途径,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建议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花弘毅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罗霄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中央出台了系列金融扶贫政策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对2010~2014年罗霄山片区和全国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片区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原因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传导提出意见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玉  
本文从贫困识别、扶贫项目选择、扶贫资源投入整合、公共供给等方面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可操作的对策,旨在提高扶贫开发效益,有效改善贫困群体民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龚晓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为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观明确了科学的内涵。用这一新的发展观审视我国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笔者认为有三大缺陷。本文以贵州为例,对这三大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战略性对策。 一、贵州扶贫开发的三大战略性缺陷 如果用新的发展观来审视我们的扶贫开发,不难看出存在着重大的战略性缺陷。 1.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分析,重视城市贫困问题忽视农村贫困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华  夏建军  赵东伟  郭飞  
为了加快落实国家各项扶贫政策,早日帮助我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文章在阐述科技扶贫模式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冀西北地区农村科技扶贫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构建"科技宣传、扶贫示范、特色促进、培训普及"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扶贫开发新模式,为冀西北坝上地区相关部门开展新一轮科技扶贫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