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5)
2023(10903)
2022(9416)
2021(8914)
2020(7216)
2019(16657)
2018(16518)
2017(31783)
2016(16912)
2015(18929)
2014(19038)
2013(18536)
2012(17447)
2011(16047)
2010(16779)
2009(15442)
2008(15069)
2007(13837)
2006(12712)
2005(11629)
作者
(48653)
(40205)
(40159)
(38316)
(25918)
(19263)
(18389)
(15539)
(15467)
(14785)
(13848)
(13445)
(13108)
(13013)
(12655)
(12326)
(11933)
(11668)
(11642)
(11608)
(10235)
(9977)
(9847)
(9476)
(9219)
(9134)
(9100)
(9022)
(8150)
(7998)
学科
(76917)
经济(76738)
(47195)
管理(45845)
(35974)
企业(35974)
方法(29468)
(26036)
中国(24660)
数学(24390)
数学方法(23809)
地方(21102)
业经(19033)
农业(17608)
(15907)
理论(14168)
(13964)
(13259)
贸易(13246)
(13073)
银行(13062)
(12936)
(12823)
(12795)
(12729)
(12668)
金融(12667)
(12562)
(12034)
地方经济(11375)
机构
学院(242417)
大学(237359)
(101006)
经济(98692)
管理(92690)
研究(85194)
理学(78366)
理学院(77443)
管理学(75810)
管理学院(75346)
中国(66226)
(51189)
科学(50174)
(47831)
(42919)
中心(39317)
(38903)
(38610)
研究所(38233)
财经(35979)
(34370)
师范(34071)
北京(33269)
业大(32491)
(32402)
(31489)
(30672)
经济学(29669)
农业(29349)
(26898)
基金
项目(152394)
科学(120629)
研究(116176)
基金(107892)
(92291)
国家(91423)
科学基金(78981)
社会(74251)
社会科(69354)
社会科学(69336)
(61509)
基金项目(55031)
教育(54382)
(50836)
编号(49291)
自然(48903)
自然科(47796)
自然科学(47786)
自然科学基金(46906)
资助(45805)
成果(41353)
(37650)
课题(35320)
重点(34366)
(33166)
(31416)
发展(30623)
(30082)
项目编号(29317)
国家社会(29287)
期刊
(123449)
经济(123449)
研究(77201)
中国(57009)
(38132)
管理(36946)
(35034)
教育(34652)
科学(32128)
学报(31655)
(27769)
金融(27769)
农业(25912)
大学(25337)
技术(24373)
学学(23561)
业经(22224)
经济研究(19750)
财经(17570)
问题(15314)
(15132)
统计(13468)
(12843)
技术经济(12573)
(12388)
图书(12008)
(11868)
商业(11727)
(11401)
论坛(11401)
共检索到387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志平  
依据刺激-反应模式,本文将扶贫开发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组合作为贫困户的行为刺激,重点研究如何有效组合这两类政策,形成有效刺激,以最大化贫困户的福利水平、以及由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组成的农村福利水平,并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效果模拟,为促进这两类政策的有效衔接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从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两个层面看,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最优组合方式是"紧保障、宽扶贫";减贫政策的重点区域依次是提高贫困户的资源整合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加大扶贫资源的投入规模。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志平  
依据刺激-反应模式,本文将扶贫开发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组合作为贫困户的行为刺激,重点研究如何有效组合这两类政策,形成有效刺激,以最大化贫困户的福利水平、以及由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组成的农村福利水平,并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效果模拟,为促进这两类政策的有效衔接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从贫困户福利和农村福利两个层面看,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最优组合方式是"紧保障、宽扶贫";减贫政策的重点区域依次是提高贫困户的资源整合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加大扶贫资源的投入规模。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微观层面分析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的作用机理和组合策略,这对促进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两项政策的对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是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模拟可行政策的优先顺序,便于提高我国精准帮扶政策组合的针对性、直观性和科学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翊  王铮  
本文在介绍社会保障研究和多区域CGE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将社会保障研究从传统的单区域局部均衡框架推进至多区域一般均衡的研究框架,并构建了一个中国多区域社会保障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Multi-Regional,MReCGE-C),该模型对居民根据城乡属性和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组,放松了要素流动的限制,使劳动力和资本可以同时跨区域流动,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居民终生效用的区域均衡机制,通过区域变量可以调控和测度区域差距。最后利用MReCGE-C模型针对中国社会保障政策下的两种典型方案进行了模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花弘毅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罗霄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中央出台了系列金融扶贫政策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对2010~2014年罗霄山片区和全国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片区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原因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传导提出意见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元江  
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扶贫开发政策,仍是各级财政部门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跨世纪的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实现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子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土地政策也已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实质上,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始终与我国的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在扶贫开发、扶贫攻坚和脱贫攻坚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1978年~1985年:土地经营制度变革推动减贫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印发,这是在国家层面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双怡  冯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发展推动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扶贫五个阶段。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着三大困境:国家政策推进诉求与基层行政实践的矛盾、区域发展诉求与薄弱基础条件的矛盾、贫困户利益诉求与政治文化尚未完成现代转型的矛盾。新时代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应着力构建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再造与提升扶贫对象自身的能力,具体应从发展农村普适性教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细化产业带动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入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会明  张钰欣  吉宇琴  顾莉丽  
2020年后,深度贫困区域、支出型贫困群体和持久性贫困人口将会成为扶贫开发新的目标群体。在扶贫开发目标上,应以农民增收富裕为贫困人口基本目标,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贫困区域发展目标,以持续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为贫困户永久目标。在扶贫开发政策上,要坚持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融合相贯通,坚持强化外部支持与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建立起政府、社会、农户参与联动的持续脱贫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姜会明  张钰欣  吉宇琴  顾莉丽  
2020年后,深度贫困区域、支出型贫困群体和持久性贫困人口将会成为扶贫开发新的目标群体。在扶贫开发目标上,应以农民增收富裕为贫困人口基本目标,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贫困区域发展目标,以持续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为贫困户永久目标。在扶贫开发政策上,要坚持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融合相贯通,坚持强化外部支持与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建立起政府、社会、农户参与联动的持续脱贫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传岩  
2012年新扶贫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将给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指出,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思路和机制,通过提高扶贫对象瞄准和扶贫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扶贫产业和项目选择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以及推进政策协调等措施实现扶贫政策创新,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江帆  吴海涛  
为了有效校正选择偏差问题,该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造反事实,利用2005-2013年湖北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在拟自然实验环境下识别出重点县认定标准和重点县政策对贫困减缓的处理效应。研究表明,扶贫开发重点县政策的减贫成效未如预期显著,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会高估政策实施的效应;进一步的机理检验表明,这主要归因于重点县这一战略安排未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对缓解地区分化作用也不明显,甚至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合理竞争。建议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体系,细化扶贫瞄准单元,以扩大精准扶贫时期扶贫政策的减贫成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召华  王昕  罗宇溪  
利用我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热量贫困线探讨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区域及个体瞄准效果。总体来看,无论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均有显著的"扶贫"与"防贫"效应,但对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较大,表明社会保障区域瞄准存在错位。当期食物支出和贫困脆弱性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及"扶贫"与"防贫"区域瞄准效果的错位。从不同贫困程度个体回归结果来看,社会保障"扶贫"效果城乡差异不大;"防贫"效果在城市地区社会保障对象的定位比较准确,而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对象的定位存在一定的错位。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先红  
农民家计模式与家庭贫困的形成有着密切关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计模式呈现出家庭生命周期缺乏明显节点、家庭发展缺乏理性规划、代际分工不够明确和低积累、高消费等特征。农民贫困的性质主要是家庭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潜能未能充分释放而形成的贫困。因此,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精准扶贫的重点应该是引入市场机制、充分释放农民家庭劳动力的潜能。国家可以通过专项帮扶、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产业扶贫思路等措施来更好地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包月英  张海永  高飞  
该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实施中出现的目标定位不清、政策效果追求片面及基层政府执行偏差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确定位贫困扶助目标: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异地搬迁政策;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大力推进参与式扶贫等解决措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的40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