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0)
2023(11274)
2022(9653)
2021(9400)
2020(7844)
2019(17783)
2018(17363)
2017(32751)
2016(17712)
2015(19891)
2014(19823)
2013(18960)
2012(17773)
2011(15707)
2010(15663)
2009(14293)
2008(14177)
2007(12390)
2006(10742)
2005(9404)
作者
(49506)
(41629)
(41601)
(39449)
(26419)
(20085)
(18731)
(16275)
(16135)
(14957)
(14390)
(14225)
(13161)
(12867)
(12766)
(12760)
(12362)
(12302)
(12030)
(11945)
(10282)
(10078)
(10045)
(9758)
(9353)
(9225)
(9193)
(9094)
(8473)
(8431)
学科
(70780)
经济(70681)
(51756)
管理(51653)
(40636)
企业(40636)
方法(33398)
数学(29205)
数学方法(28623)
(26690)
(21318)
农业(18709)
中国(18706)
业经(17550)
(14513)
(14325)
地方(14275)
(13022)
财务(12967)
财务管理(12929)
企业财务(12289)
(12046)
贸易(12040)
(11700)
理论(11423)
(10739)
银行(10716)
环境(10220)
(10216)
金融(10213)
机构
学院(248046)
大学(247952)
(97147)
管理(96188)
经济(95048)
理学(83117)
理学院(82190)
管理学(80418)
研究(80114)
管理学院(79953)
中国(61508)
(51039)
科学(49613)
(47586)
(41755)
(39436)
中心(39256)
财经(37663)
(37173)
业大(36803)
研究所(35627)
(34197)
(34184)
师范(33875)
农业(32313)
北京(31444)
经济学(30057)
(29936)
(29085)
财经大学(27997)
基金
项目(170428)
科学(135008)
研究(125058)
基金(124861)
(108837)
国家(107877)
科学基金(93060)
社会(79903)
社会科(75463)
社会科学(75438)
(66822)
基金项目(66165)
自然(60221)
自然科(58851)
自然科学(58833)
教育(58701)
自然科学基金(57745)
(55821)
资助(50541)
编号(50505)
成果(41561)
重点(38721)
(38117)
(36023)
(35256)
课题(34892)
国家社会(33376)
教育部(33036)
科研(33015)
创新(32962)
期刊
(107654)
经济(107654)
研究(70061)
中国(47250)
(40681)
学报(40047)
(38495)
科学(36811)
管理(34657)
大学(31597)
学学(29790)
教育(27867)
农业(27757)
(22521)
金融(22521)
技术(22274)
业经(18652)
财经(18615)
(15983)
经济研究(15284)
问题(14844)
(14080)
(12936)
图书(12013)
理论(11926)
统计(11856)
技术经济(11491)
财会(11067)
资源(10860)
科技(10796)
共检索到364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雨  张新文  
虽然中央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但基于豫南Y乡的调研表明,扶贫依然存在不精准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扶贫产业选择不精准、贫困动态管理不精准、考核不精准等。其主要是由于压力型体制下的扶贫任务导向、村干部扶贫动力不足与驻村帮扶的形式化、地方政府间趋利避害的上下共谋所致。有效治理扶贫中的不精准问题,必须构建村民-村干部-驻村干部-乡镇干部的联动机制,使精准扶贫参与主体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鼓励基层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对基层进行适当赋权;创新贫困人口进入-退出动态管理机制,强化贫困户动态管理;重建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  
通过对L乡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分析发现,贫困治理场域的国家自主性呈现一种嵌入式自主的形态。在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践过程中,通过贫困治理目标、贫困治理动员机制以及扶贫项目的分类嵌入,国家在贫困治理中体现出明显的自主性,提升了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由于国家自上而下嵌入的刚性的贫困治理体系无法有效适应多元化的乡村社会,其认证能力、动员能力及扶贫资源分配能力存在有限性,国家自主性的嵌入遇到一定程度的障碍。应从国家在乡村社会的认证能力、在贫困治理场域中的动员能力及扶贫资源分配的公共性等方面着手,提升国家在贫困治理中的权威及政策执行能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曦  
在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信息公开程度较高,国家与农民的直接对接,打破了原来乡村基层组织垄断信息的权力结构。乡村关系的利益共同体式微与转型,监督压力使得村干部的行为逻辑和行为模式发生转变,村干部动员能力的不同形塑出当前扶贫工作中治理样态的差异。精准扶贫工作中利益密集的资源分配在相对扁平化、均质化的村庄社会结构中激活了竞争关系。当国家与农民对接时,信息垄断的基层权力结构被打破,村干部的政策解释权、自由裁量权被压缩,严格的监督机制不断压缩村庄在执行政策时的弹性空间,形成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干群关系互动的内在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荣丽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对豫南大别山区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实证探讨,显示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反映了豫南大别山区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旅游扶贫对水、大气、土壤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噪音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不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湖南省财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自2015年4月进驻湖南省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宝瑶村以来,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和要求,积极落实驻村帮扶规划,通过一项项富民工程,精准托起山区群众小康梦,形成了全村参与扶贫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在武陵山片区开辟了一条推进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源支持以及打破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垄断"等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望红  
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着明显的不精准执行现象,表现为识别不精准、帮扶不精准、管理不精准和考核不精准等问题。立足于基层组织的视角,考察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问题。基层组织在运动式治理和官僚体制的双重规制和压力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执行约束,基层治理资源有限、权责不匹配、压力考核等因素影响了基层干部的政策定位与具体执行。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国家、基层组织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基层组织承担的任务剧烈增长,并接受来自国家与农民的双重压力和监督。在双重挤压之下,基层组织表现出权威导向的选择性治理、风险规避的规范化治理和硬任务的软执行,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政策的执行能力。为了避免国家资源浪费和政策执行偏差,各级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应当在资源投放上注重分寸,执行政策时切合实际,对下考核时留存自主空间,从而保障精准扶贫政策有效落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望红  
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着明显的不精准执行现象,表现为识别不精准、帮扶不精准、管理不精准和考核不精准等问题。立足于基层组织的视角,考察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问题。基层组织在运动式治理和官僚体制的双重规制和压力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执行约束,基层治理资源有限、权责不匹配、压力考核等因素影响了基层干部的政策定位与具体执行。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国家、基层组织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基层组织承担的任务剧烈增长,并接受来自国家与农民的双重压力和监督。在双重挤压之下,基层组织表现出权威导向的选择性治理、风险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望红  
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着明显的不精准执行现象,表现为识别不精准、帮扶不精准、管理不精准和考核不精准等问题。立足于基层组织的视角,考察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问题。基层组织在运动式治理和官僚体制的双重规制和压力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执行约束,基层治理资源有限、权责不匹配、压力考核等因素影响了基层干部的政策定位与具体执行。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国家、基层组织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基层组织承担的任务剧烈增长,并接受来自国家与农民的双重压力和监督。在双重挤压之下,基层组织表现出权威导向的选择性治理、风险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辉武  
精准扶贫旨在改善以往扶贫开发当中的目标偏离问题,以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贵州省铜仁市精准扶贫实施情况的调查表明,精准扶贫实践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损害贫困人口的自主性以及排斥非贫困人口产生新的社会不公等问题,与此同时精准扶贫过程中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问题与经验启示我们精准扶贫实施制度创新的方向。精准扶贫需要平衡政府、社会和贫困者三者的关系,要把微观的分类施策和宏观的区域瞄准结合起来,同时,需要构建恰当的使贫困人口受益的机制为贫困人口创造发展机会,而不是直接输送资源。恰当的受益机制不需要人为设置门槛而具有自动瞄准贫困人口的特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洪新  
有效贫困治理需要强有力的村社集体,然而,废除农业税之后,乡村基层组织越来越"悬浮"于农民。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大量扶贫资源持续输入农村,软弱涣散的村社集体却失去了与国家资源对接的能力,造成贫困治理的"内卷化"。村社集体的内生活力某种意义上需要外部力量予以激活和再造,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驻村帮扶"是贫困治理的一种有益探索。驻村帮扶本身是连续性的,成员通常由同一单位选派,类似于接力赛,故称之为"接棒治理"。"接棒治理"能够为理解驻村帮扶贫困治理实践提供一种可取视角。在"接棒治理"的框架内,由同一单位选派的驻村帮扶成员有着共同的身份认同,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旨在最大限度地为帮扶对象争取更多的资源、多办实事。作为外部嵌入力量,驻村帮扶不可避免地对村庄内部治理秩序产生影响,但由于退出机制的确定和可预期,驻村帮扶下的"接棒治理"不会完全改变村庄内部权力格局,更不会对村庄自治造成破坏,其旨在培育并回归自治,将"接力棒"最终交接给村社集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庆龄  
运用"关联性冲突"的概念,从政策运行与乡土社会互动的角度,对精准扶贫实践的关联性冲突进行阐释。精准扶贫实践的关联性冲突主要表现为:扶贫工作目标的紧迫性与脱贫长期性之间形成结构性张力;扶贫资源分配的弹性化与异化的救助观念互为刺激;形式主义的程序公正与基层组织自主程度之间存在错位冲突。应从政策制度设计、社会基础重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化解关联冲突,以激发村庄内源活力为本,同时增强村庄承接外来资源的能力,内外联动基础上共同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