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1)
2023(13966)
2022(11090)
2021(10088)
2020(8224)
2019(18237)
2018(18091)
2017(34927)
2016(18798)
2015(20860)
2014(20990)
2013(20777)
2012(19298)
2011(17268)
2010(17708)
2009(16649)
2008(16671)
2007(15524)
2006(14323)
2005(13401)
作者
(54262)
(45708)
(45471)
(42655)
(28968)
(21863)
(20382)
(17735)
(17491)
(16450)
(15727)
(15213)
(14860)
(14600)
(14181)
(13739)
(13376)
(13240)
(13226)
(13193)
(11524)
(11477)
(11136)
(10682)
(10487)
(10211)
(10165)
(10163)
(9258)
(9120)
学科
(88719)
(88453)
经济(88338)
(69161)
企业(69161)
管理(62842)
(48768)
农业(33225)
业经(32379)
中国(28914)
方法(28393)
(26211)
地方(23868)
数学(20157)
数学方法(20047)
(19102)
(18694)
财务(18666)
财务管理(18649)
技术(18194)
企业财务(17719)
(16056)
(15959)
(15097)
(14714)
(14625)
贸易(14610)
理论(14138)
(14124)
(13965)
机构
学院(275719)
大学(265599)
(120395)
经济(118138)
管理(108546)
研究(93671)
理学(91938)
理学院(91040)
管理学(89886)
管理学院(89370)
中国(76322)
(59940)
(56680)
(54488)
科学(54106)
(47348)
(46201)
农业(45318)
中心(44055)
业大(42865)
研究所(42101)
财经(41984)
(37978)
(36098)
北京(35687)
经济学(35335)
(35246)
师范(34938)
(33091)
(32929)
基金
项目(173665)
科学(138574)
研究(133262)
基金(124775)
(106762)
国家(105564)
科学基金(91971)
社会(87849)
社会科(82847)
社会科学(82830)
(71217)
基金项目(66112)
教育(58544)
(56848)
编号(55774)
自然(55388)
自然科(54110)
自然科学(54098)
自然科学基金(53168)
资助(48592)
成果(44383)
(43996)
(39187)
(38809)
重点(38317)
(38009)
课题(37978)
发展(36495)
国家社会(36211)
(35898)
期刊
(153044)
经济(153044)
研究(83392)
中国(65334)
(63107)
(43820)
管理(43519)
农业(42286)
科学(38816)
学报(37859)
业经(32116)
(32078)
金融(32078)
大学(30579)
学学(29131)
教育(28289)
技术(25884)
(22078)
经济研究(21661)
财经(21022)
问题(20701)
(18222)
世界(16020)
技术经济(15939)
农村(15686)
(15686)
农业经济(15138)
经济问题(14267)
(14121)
现代(14091)
共检索到441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武  张华贵  张富生  
扶沟县发展集约化高效农业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调查詹武,张华贵,张富生河南省扶沟县是改革以来,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比经营转变,发展高效农业的典型,也是依靠集约化高效农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典型。(一)大力发展集约化的高效农业,就地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毅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是一种进步。大新县从当地情况出发,采取“就地消化”的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其做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志成  
就地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策于志成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目标,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山西省运城地区的实际情况谈些浅见。(一)挖掘农村内部潜力,依靠自己“就地消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兰瑞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往城市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总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人越少。据1970年对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在50~2000美元之间的100个国家的经济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玉玲  赵锡平  
进入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的情况,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收入。在中国实现小康的过程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任建平  赵龙跃  
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变动现象。未来10年的农业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和要素组合的优化,因而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将成为制约90年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报告旨在分析农业发展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祥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列伟  崔和瑞  李晓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实现合理、健康、持续地转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系统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占俊英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置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由于提升、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农业产业化能改善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经济时序效益,提高农业总体经济效益,拓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从而吸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金平,王恩儒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本文分析了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归纳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 动力转移的各种成功的模式,分析了今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鹤  苏艳娜  王瑞杰  
如何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差距是中国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林毅夫等人认为发展战略应该与资源禀赋相吻合,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出现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的经济趋同。他们构造了技术选择指数,使用混合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企图证实这一观点。本文以云南省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在林毅夫等人的理论基础之上,构建了产业结构指数,使用该指数衡量三次产业人均产出结构协调的程度,以云南省经济增长路径为背景,把它与全国和山东省作了一个比较分析,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证实了以下观点:发展战略的偏误,形成的投资结构及其结果———产业产出结构的扭曲是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只有采取比较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朋波  靳秀娟  谷慧敏  
以旅游民宿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和"现实困境"为框架,系统梳理了现有研究文献及其主要观点。结果表明:(1)民宿业就业包容性好、就业门槛低、产业关联度高、劳动力转移难度小等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有效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用工成本低、地缘优势、家乡情结等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满足民宿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及其成本控制;(2)当前民宿业发展中存在的外来资本主导、政府政策不到位、季节性用工需求、产品同质化且品质较低等现实问题,导致其无法很好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失衡、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决定了其难以促进民宿业的长远发展;(3)经营或参与民宿业的当地农民、外来的民宿项目投资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应从不同方面做出努力,来促进民宿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朋波  靳秀娟  谷慧敏  
以旅游民宿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和"现实困境"为框架,系统梳理了现有研究文献及其主要观点。结果表明:(1)民宿业就业包容性好、就业门槛低、产业关联度高、劳动力转移难度小等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有效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用工成本低、地缘优势、家乡情结等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满足民宿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及其成本控制;(2)当前民宿业发展中存在的外来资本主导、政府政策不到位、季节性用工需求、产品同质化且品质较低等现实问题,导致其无法很好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莎莉  丁福云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 ,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其成因不同 ,转移模式也就不同。因此 ,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成因 ,对于选择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