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6)
2023(5362)
2022(4927)
2021(4600)
2020(4192)
2019(9975)
2018(10014)
2017(19432)
2016(11277)
2015(12912)
2014(13340)
2013(13419)
2012(12845)
2011(11704)
2010(11958)
2009(11260)
2008(11529)
2007(10725)
2006(8984)
2005(8192)
作者
(35426)
(30014)
(29832)
(28412)
(18889)
(14398)
(13754)
(11932)
(11009)
(10616)
(10094)
(9871)
(9748)
(9368)
(9358)
(9352)
(9292)
(8825)
(8607)
(8539)
(7682)
(7344)
(7307)
(6925)
(6917)
(6723)
(6685)
(6641)
(6279)
(6265)
学科
(45280)
经济(45229)
(27497)
管理(27175)
方法(22958)
数学(20531)
(20487)
企业(20487)
数学方法(20351)
(14021)
(11443)
中国(11159)
(10156)
(9707)
贸易(9707)
(9419)
农业(9252)
地方(9162)
业经(8529)
(8526)
(7394)
(7323)
银行(7281)
(7150)
金融(7148)
(6926)
(6791)
财务(6775)
财务管理(6752)
理论(6409)
机构
大学(167283)
学院(166268)
(66075)
经济(64510)
研究(59838)
管理(59538)
理学(50780)
理学院(50130)
管理学(49185)
管理学院(48872)
中国(44155)
科学(39418)
(38574)
(36345)
(33271)
农业(31149)
研究所(30454)
(29782)
业大(29503)
中心(27945)
(25875)
财经(23622)
北京(23015)
(22586)
师范(22332)
(21303)
(20721)
经济学(20419)
(20258)
农业大学(19734)
基金
项目(107473)
科学(81228)
研究(76077)
基金(74694)
(66975)
国家(66379)
科学基金(53561)
社会(45047)
(43178)
社会科(42472)
社会科学(42451)
基金项目(39587)
(37132)
教育(35602)
自然(35310)
自然科(34402)
自然科学(34387)
自然科学基金(33777)
编号(32165)
资助(31525)
成果(27347)
重点(24907)
(24247)
(24013)
课题(22492)
(21980)
计划(21742)
科研(21144)
创新(20630)
大学(19845)
期刊
(71206)
经济(71206)
研究(45103)
(35795)
中国(32312)
学报(32272)
科学(26179)
农业(24194)
(23432)
大学(22309)
学学(20996)
管理(18866)
教育(18221)
(14794)
金融(14794)
(14338)
技术(13763)
业经(11604)
财经(11348)
经济研究(11031)
问题(10070)
(9695)
(9262)
图书(8685)
(8528)
技术经济(8358)
业大(8228)
理论(8176)
世界(8107)
统计(7803)
共检索到244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  李曼  刘大同  江伟  张勇  高德荣  
【目的】通过研究扬麦系列品种的品质特性并进行品质聚类,明确扬麦各品种品质类型,为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和品质育种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和系谱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品质选择指标和亲本选配原则。【方法】以扬麦24个品种为材料,于2015—2017年连续2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统一田间种植管理。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粉质仪参数和快速黏度仪参数等品质指标。【结果】扬麦品种硬度变幅为13.48—62.12,可以明显地分成硬麦和软麦2种类型,硬麦大于54,软麦小于32;沉淀值为6.33—13.75 mL;蛋白质含量为12.60%—14.61%,湿面筋含量为29.74%—38.13%,面筋指数为38.86%—82.83%;水溶剂保持力为54.69%—78.56%,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为71.40%—107.73%,蔗糖溶剂保持力为95.66%—127.27%;粉质仪吸水率为54.77%—67.40%,形成时间1.23—8.83 min,稳定时间2.20—13.17 min;峰值黏度高,多数品种峰值黏度3 000 cP左右,糊化温度61.57—64.75℃。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品种籽粒硬度、沉淀值、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和面团吸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差异,扬麦1号、扬麦6号和扬麦17相对较高;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扬麦2号最长,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可分成2种类型,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扬麦系列品种多数为弱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较低;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为中强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高;扬麦品种峰值黏度高,糊化温度低。硬度可以作为品质育种简单实用的选择指标,弱筋小麦和中强筋小麦品质育种亲本中必须有相应品质类型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  张伯桥  江伟  吕国锋  张晓祥  李曼  高德荣  
【目的】明确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基因分布,为遗传育种和生产上应用扬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1份扬麦系列品种的单系纯种为材料。采用SKCS-4100型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测定籽粒硬度。采用功能性标记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对硬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编码直链淀粉合成关键酶的Wx、多酚氧化酶(PPO)、黄色素含量(PSY)和穗发芽抗性(Vp1)基因进行鉴定,利用SDS-PAGE蛋白质电泳技术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Wx蛋白亚基进行鉴定分析。【结果】籽粒硬度分析表明21份扬麦系列品种材料中,软麦有16份,频率为76.19%,而硬麦和混合麦仅为19.05%和4.7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朋  张鹏  姚金保  吴磊  何漪  李畅  马鸿翔  张旭  
【目的】通过分析宁麦系列已育成品种的性状表现,明确宁麦系列品种的主要性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同时对宁麦系列品种及新选育高代品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明确宁麦系列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及重要性状控制位点的分布,为宁麦系列品种的遗传改良、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宁麦系列23个已审定品种及51份高代品系为材料,对产量、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表型进行分析,利用Affymetrix 50K基因芯片筛选品种基因型,并补充检测部分功能基因。【结果】宁麦系列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中弱筋品质及赤霉病抗性优良,白粉病、锈病抗性水平相对较差等特点。经过筛选获得28 253个高质量SNP位点,已审定的23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07—0.964,平均为0.600;51个高代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56—0.985,平均为0.684。宁麦系列品种(系)的春性主要由Vrn-D1的位点变异造成,Ppd-D1位点变异使所有材料均为光周期迟钝型;Rht-B1b变异使株高降低,宁麦系列品种还含有较多的提高千粒重与抗穗发芽基因的优势等位变异。宁麦系列品种(系)中含有赤霉病主效抗病基因Fhb1的材料占比达到48.6%,约30%的高代品系携带白粉病主效抗病基因Pm21。【结论】宁麦系列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呈降低趋势,有必要加强种质创新,拓宽育种群体遗传背景;宁麦系列品种(系)携带较多的抗赤霉病及提高千粒重、抗穗发芽的基因或QTL位点,可作为亲本应用于小麦品种诸多性状的遗传改良。宁麦系列品种以中弱筋小麦为主,需加强中强筋、强筋品质类型的品种选育,同时注重白粉病、锈病的抗性改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李铁庄  汤其林  田云峰  吕凤荣  苗玉芳  
利用 1999年河南省 4 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 ,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 ,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 75%以上 ;强筋粉品种约占 2 0 % ;弱筋粉品种不足 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 34,4 7,14号 ,宛 798,豫麦 4 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 50 ,6 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 90 2 3、小偃 54、漯育麦、陕优2 2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关二旗  魏益民  张波  郭进考  张国权  刘彦军  罗勤贵  班进福  
【目的】通过定点农户调查和田间采样分析,了解黄淮麦区主产区小麦生产的品种构成及小麦品质性状,为小麦品种选育和食品加工业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夏收时在陕西、河南、河北3省所属9个地市、27个县区、81个乡镇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3份;2009年夏收时在同一区域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2份。统计小麦品种构成,分析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黄淮麦区调查区域小麦主栽品种数量较多(86个小麦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种植比例较低(19.8%)。小麦籽粒千粒重(39.5g)、容重(787 g.L-1)、蛋白质含量(14.0%)较高,籽粒硬度大(5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健民  戴双  李豪圣  程敦公  刘爱峰  曹新有  刘建军  赵振东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张学林  
 用AMMI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点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影响均显著;在参加试验的6个品种中,对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小偃54、豫麦49的稳定性低于豫麦70、豫麦34;对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豫麦70、豫麦49、郑州9023的稳定性低于豫麦18、豫麦34、小偃54;豫麦49在唐河,郑州9023在开封、郑州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环境IPCA值(交互效应主成分坐标值)和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IPCA值与日照、积温、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素琴  
应用NCⅡ设计方法对烤烟7个亲本(3个品质亲本作母本,4个农艺亲本作父本)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分析,结果表明,除株高和单叶重的特殊配合力外,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讨论了亲本品种(系)有关性状的遗传特点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中虎  张树榛  刘录祥  
以7个株高梯度系列的35个系统及5个亲本品种为材料,采用典范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株高及其构成因子与产量因子、产量生理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株高因子通过产量生理性状影响产量因子,一定的生物学产量是获得高产的基础。②矮秆品种的高化对提高产量、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有利,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高秆品种矮化能显著提高收获指数,对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③在主要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倒二节间较长、第一和第二叶间距略长、穗颈和穗部较长的类型可能对提高产量有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阳  王文辉  贾晓辉  佟伟  王志华  杨晓龙  
【目的】选取梨不同品种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品种梨果冻藏后品质指标差异,旨在找出影响冻梨品质的关键指标并筛选出适宜冻藏的梨品种。【方法】分别测定59种梨果实冻藏后的13项品质指标(果皮L*、果肉L*、果肉a*、果肉b*、果肉h值、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含量、SSC/TA值、出汁率、p H、石细胞含量、乙醇含量、汁液流失率),并进行感官评价。对所测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冻梨品质的关键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中隶属函数值的大小进行排名,筛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蒲至恩  刘亚西  李伟  郑有良  
从99E18×川农16杂交组合F6代中选育出17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系。对其醇溶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加工品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品系为1BL/1RS易位系,亲本醇溶蛋白基因资源发生了重组,亚基7+8和20在一定程度上呈共显性遗传。筛选出1个品系具有与99E18相同的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1,7+8,5+10)。有10个品系的蛋白质含量和15个品系的湿面筋含量高于川农16,所有品系的面团稳定时间和沉降值均高于川农16,表明后代品系加工品质性状在川农16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遗传改良。聚类分析发现后代品系大致可分为2个亲本类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选择与利用川农16后代品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礼凤  李伟  徐冉  戴海英  王彩洁  
对1 069份大豆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品种中黄豆资源丰富,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幅大,选择范围广。在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40%的品种989份,占92.52%,为我省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提供了充足的原始材料。对蛋白质含量≥45%的164份品种进行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证明,高油、高蛋白育种在后代选择中紫花品种蛋白高于白花品种,百粒重大的品种含油量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光利  汪燕  梁成刚  江谷驰宏  丁春邦  李天  
对从斯里兰卡引进的65个籼稻品种(90系列14个、At系列20个、Bg系列18个、Bw系列2个、IR系列3个、SN系列5个、其他系列3个)进行了农艺性状、加工及外观品质性状分析,并对29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加工及外观品质各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受品种影响,各品种全生育期变幅为137~189 d,株高为82.1~139.7 cm,穗长为20.6~32.6 cm,有效穗数为5.9~17.3,千粒重为11.6~29.5 g,产量为0.3~1.0 kg/m2,多数品种加工与外观品质达到优质标准;多数品种属迟熟类型,株高相对较高,分蘖能力强,穗偏中大,结实率较高,但千粒重和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献林  康明辉  任明全  陈时良  
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小麦亲本品种8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同一性状的不同亲本间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有明显差异,亲本品种自身的性状表现与其配合力也不尽相同.百粒重、每穗粒数、穗长等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在早代选择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而单株穗数、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偏低,不宜在早代进行严格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永平  王志敏  吴永成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