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3)
2023(2695)
2022(2329)
2021(2319)
2020(1849)
2019(4278)
2018(4251)
2017(7292)
2016(4254)
2015(4802)
2014(4657)
2013(4592)
2012(4291)
2011(4023)
2010(4124)
2009(3972)
2008(3821)
2007(3417)
2006(3188)
2005(2983)
作者
(12739)
(10860)
(10594)
(10127)
(6955)
(5181)
(4773)
(4175)
(4050)
(3854)
(3838)
(3634)
(3631)
(3464)
(3423)
(3270)
(3179)
(3175)
(3088)
(2986)
(2799)
(2745)
(2617)
(2589)
(2473)
(2359)
(2356)
(2338)
(2219)
(2140)
学科
(14707)
经济(14658)
管理(13036)
(8547)
环境(7751)
(6543)
企业(6543)
(5868)
生态(5589)
(5496)
(4917)
地方(4797)
方法(4348)
中国(4131)
(4012)
资源(3813)
数学(3499)
数学方法(3432)
(3432)
业经(3423)
农业(3413)
(3371)
(3371)
规划(2958)
环境规划(2889)
(2880)
金融(2880)
土地(2782)
体制(2766)
(2712)
机构
学院(60075)
大学(59750)
研究(23362)
(21550)
经济(21034)
管理(20701)
中国(17486)
理学(17417)
理学院(17145)
管理学(16778)
管理学院(16659)
科学(15871)
(13179)
(12238)
(11862)
(11540)
研究所(11243)
(11054)
中心(10832)
业大(10243)
(10174)
(9046)
师范(8965)
(8948)
农业(8921)
北京(8595)
(8366)
财经(8234)
师范大学(7300)
(7278)
基金
项目(42086)
科学(32532)
基金(29921)
研究(29803)
(27252)
国家(27048)
科学基金(22150)
社会(18691)
社会科(17507)
社会科学(17502)
(16817)
基金项目(16143)
自然(14603)
(14501)
自然科(14071)
自然科学(14067)
自然科学基金(13791)
教育(12544)
资助(11624)
编号(11215)
重点(10164)
(9522)
成果(9155)
(8807)
(8756)
课题(8492)
计划(8269)
(8267)
科研(8091)
创新(7811)
期刊
(29110)
经济(29110)
研究(16874)
中国(13904)
学报(11791)
(10792)
科学(10656)
大学(8592)
学学(8205)
(8028)
农业(7182)
管理(6900)
(5607)
金融(5607)
教育(5576)
资源(5389)
业经(5172)
林业(4692)
财经(4094)
(3981)
问题(3934)
生态(3630)
技术(3608)
(3582)
(3424)
科技(3352)
经济研究(3221)
业大(2957)
(2889)
现代(2751)
共检索到93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淑年  刘超  何小弟  董俐  王安浩  李晓储  
使用ITC-201A空气离子测试仪,对扬州蜀冈西峰生态公园内香樟+刺槐+棕榈(Cinnamomum camphora×Robinia pseudoacacia×Trachycarpus fortunei)混交林以及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桃(Amygdalus persica)、垂柳(Salix babylonica)、紫叶李(Prunus ceraifera cv.pissardii)、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雪松(Cedrus deodar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纯林的春季(3—5月)林内空气负离子密度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铭聪  蒋文伟  金竹秀  郭慧慧  梅艳霞  
对浙江省临安市西径山森林公园内6种典型植物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气温、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进行测定,将公园入口广场与临安市区人民广场作为对照,以此来研究不同群落类型以及各环境因子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参试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都明显高于对照,西径山森林公园的平均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市区;各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香椿Toona sinensis-紫楠Phoebe sheareri群落>樟树Cinnamomum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ce群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群落>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国  徐文俊  崔会平  梅阳阳  蔡碧凡  
以空气负离子为指标评价旅游环境质量,对于景区开发建设和游客活动选择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利用空气负氧离子测量仪,对浙江省衢州大橘海省级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并借助相应的方法对其空气质量作了评价,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大小顺序为:石梁溪堰坝>幽静山道>农家庭院>柑橘观光园>村落广场,空气质量评价指数(ICI)值均大于1.0,属于最清洁空气;5个监测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月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年之中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1月和9月;不同季节的负离子浓度变化存有明显差异,夏、秋大于冬、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除2月和3月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蕾  
城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复合系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的数量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城市化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与此同时,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交通堵塞等一些负面问题也严重困扰了城市建设和景观建设的质量。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演化出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作为缓解城市发展质量问题的新路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在广义范围内,能够从组成结构、空间格局、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增文  向宝惠  钟林生  
回顾空气负离子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进展,并测定和分析了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16个样点的观测结果表明: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是城市区域的10余倍,空气非常清新,对健康极有利,有利于开展森林疗养、空气浴等生态旅游活动。进而提出应在加强保护森林与水体旅游资源基础上,建设"空气负离子吸呼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活动,构建有特色的标识系统,大力宣传空气负离子的价值,并联合有关部门定期发布空气负离子指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双全  谭益民  
采用FTP-2型大气离子测量仪对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空气正、负离子进行了测量,并用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内珠帘瀑布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平均为4 555个/cm3,大于牛角垄的2 379个/cm3;(2)森林环境中水体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较大;(3)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还呈现出一定的日、月和季节变化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海荣  杜建军  单宏臣  周冰冰  任云卯  
根据北京地区3年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的实测资料,利用空气离子单极系数及安倍空气离子评价指数对北京地区空气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从市中心向近郊、远郊,空气清洁度逐渐变好;一年中以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冬季最差;有林地区空气清洁度明显好于无林地区,阔叶林在春、夏季清洁空气的作用要好于针叶林,秋、冬季则针叶林好于阔叶林,全年平均针叶林好于阔叶林,但针叶林各季差异不大,阔叶林则夏季明显好于其他各季;溪流和瀑布等动态水在净化周围地区空气上有显著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倩  王忠君  吴殿廷  
从空气负离子和游憩规划结合的角度,在整理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圆明园公园为例,于2009年春夏两季,选取公园内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对环境空气负离子进行全天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评定;对公园内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公园不同游憩活动的空间规律;根据空气负离子的浓度及其分布提出公园的游憩规划建议,划定公园的适游区域和适游季节,给出了34、5、月份空气负离子健康大道线路以及游憩功能分区。对游客的游憩活动及圆明园公园的空间利用及规划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可为城市公园的游憩规划和管理提供思考途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石彦军  余树全  郑庆林  
对浙江省临安市6种植物群落距地面1.5m处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模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除草坪外,各群落的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相应的空地;6种参试群落模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混交群落,雷竹Phyllostchys praecox群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群落,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群落,草坪;就植物群落负离子昼间变化来看,从7:00到19:00呈双峰状,分别在9: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剑彬  董丽  廖圣晓  乔磊  晏海  
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典型群落环境内外选定样点和对照点,并于2009年8月18—20日连续测定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群落结构条件下,乔灌草复合植物群落在影响负离子的产生效果方面要优于简单植物群落结构,尤其高于单层的群落结构,同时其与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最大;不同的植被类型条件下,大面积的落叶阔叶林区域的负离子浓度要显著高于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和针叶林区域。最后,综合比较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温湿度的关系,发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少宁  李嫒  赵旭  鲁绍伟  赵娜  徐晓天  徐兰  
【目的】通过分析空气负离子(NAI)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并研究森林释放NAI的影响因素,以验证城市森林中空气负离子的大气净化功能。【方法】基于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长期监测的NAI和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采用Origin软件绘制其日变化特征图和SPSS软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分析不同大气污染物水平下与NAI的相关性。【结果】城市森林NAI浓度与PM_(2.5)、NO_2呈显著性负相关,与O_3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NAI浓度变化主要受NO_2的影响。无论PM_(2.5)浓度水平的高低,NAI都能够敏锐地对PM_(2.5)浓度的变化做出反馈。NAI对NO_2有一定承载能力,NO_2浓度低于40μg/m~3时,NAI浓度范围在2000~2800个/cm~3。而O_3浓度小于50μg/m~3时,NAI浓度与O_3呈现正相关,O_3浓度高于50μg/m~3时,NAI浓度与O_3呈现负相关。【结论】监测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普遍偏低,说明城市森林的空气污染程度较低,且森林中释放的NAI能够敏锐地对污染物浓度值升高做出反馈,进一步验证了城市森林对城市化影响具有一定抵抗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卢国正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杨帆  朱晓东  孙江  徐洪喜  
生态消费是一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消费方式,它能满足人的合理消费需求,对生态环境危害达到了最小化。扬州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生态消费体系,其战略规划包括:生态消费意识和模式、法律与管理体系、生态产业等;其行动计划包括:生活细节的行动计划、绿色刺激消费政策、生态教育体系、节俭环保的生活消费习惯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兵  金阳  胡美娟  
遗产重生是强化遗产价值认知、促进遗产保护与传承、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空间生产理论在审视社会空间形态与文化生产演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遗产重生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解读视角。大运河作为一类巨型的线性文化遗产,难以全景分析遗产格局状态和演化机制,针对其中节点开展空间生产演化研究,是揭示遗产重生过程与机制的基础性工作。以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和GIS技术,从空间形态层面刻画遗产重生的物理形变过程与特点,进一步通过查阅志书和访谈分析探究遗产文化生产变迁历程,从空间生产视角揭示遗产重生机制。结果表明:(1)遗产重生过程分为农居空间、工业空间以及生态文化空间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功能区布局和空间形态规律不一。(2)遗产空间形态的变化,反映了遗产地不同阶段文化脉络及空间生产方式与内容的差异化特征,空间嬗变具有不同属性的特征。(3)遗产空间在工业化阶段出现断层,而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引下,空间生产的三元主体共同作用,推动了运河遗产重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晓梅  裴会芳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对生态农业的现状进行评估,以期以此为依据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文章研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4个指标在内的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和加权法综合评定2011—2016年该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GM (1,1)灰色模型对2018—2027年扬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 2011—2016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呈持续增长态势,2011—2015年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2016年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生态效益分别在2012年和2016年出现两次波动。总体来看,2012—2015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逐年递增,2016年由于经济效益的急剧降低,导致综合效益下降。2018—2027年该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可持续状态,且发展度在逐年递增。[结论]扬州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转变生产方式,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努力实现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