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3)
- 2023(13805)
- 2022(11515)
- 2021(10731)
- 2020(9244)
- 2019(21240)
- 2018(21180)
- 2017(40815)
- 2016(22643)
- 2015(25147)
- 2014(25349)
- 2013(25346)
- 2012(23486)
- 2011(21112)
- 2010(21550)
- 2009(20401)
- 2008(20941)
- 2007(19070)
- 2006(16986)
- 2005(15521)
- 学科
- 济(100246)
- 经济(100127)
- 业(94505)
- 企(76871)
- 企业(76871)
- 管理(73166)
- 农(47620)
- 方法(43904)
- 数学(35326)
- 数学方法(35040)
- 财(32257)
- 业经(31575)
- 农业(31361)
- 中国(24687)
- 制(24471)
- 务(22148)
- 财务(22128)
- 财务管理(22086)
- 企业财务(20981)
- 地方(19276)
- 技术(18633)
- 体(18329)
- 学(17442)
- 贸(17385)
- 贸易(17380)
- 策(16897)
- 易(16846)
- 和(16466)
- 理论(16153)
- 银(15522)
- 机构
- 学院(330777)
- 大学(324495)
- 济(141237)
- 经济(138497)
- 管理(129776)
- 理学(111214)
- 理学院(110069)
- 研究(109503)
- 管理学(108451)
- 管理学院(107814)
- 中国(86633)
- 农(70763)
- 京(68109)
- 财(67267)
- 科学(66246)
- 所(56507)
- 农业(54547)
- 江(53139)
- 业大(52852)
- 财经(52350)
- 中心(51423)
- 研究所(50743)
- 经(47410)
- 州(42933)
- 经济学(42839)
- 北京(42547)
- 范(40657)
- 师范(40239)
- 经济学院(38896)
- 院(38367)
- 基金
- 项目(212618)
- 科学(168215)
- 研究(156072)
- 基金(154838)
- 家(134081)
- 国家(132783)
- 科学基金(114670)
- 社会(100556)
- 社会科(95002)
- 社会科学(94970)
- 省(85096)
- 基金项目(82564)
- 自然(73710)
- 自然科(71983)
- 自然科学(71958)
- 自然科学基金(70751)
- 教育(70669)
- 划(69702)
- 编号(63337)
- 资助(62465)
- 成果(50522)
- 部(47861)
- 重点(47508)
- 发(46739)
- 创(46455)
- 业(44909)
- 课题(43135)
- 创新(42780)
- 性(41332)
- 国家社会(41256)
共检索到502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海燕
[目的]基于农业供给主体、农业供给侧改革制度和相关保障、农村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资金融通能力等5个维度选取了17个指标构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6年扬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进行度量。[方法]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测度扬州市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在此基础上对比扬州市和江苏省的差异。[结果]扬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整体处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之下,但发展速度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5个维度贡献度差异较大,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结果不一;农业供给主体增长速度最高达到13.64%,农业供给侧改革制度和相关保障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较低分别为5.33%和5.17%。[结论]优化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农业保障机制、创新农业融资模式和深化农业风险分担机制是扬州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晓梅 裴会芳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对生态农业的现状进行评估,以期以此为依据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文章研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4个指标在内的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和加权法综合评定2011—2016年该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GM (1,1)灰色模型对2018—2027年扬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 2011—2016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呈持续增长态势,2011—2015年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2016年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生态效益分别在2012年和2016年出现两次波动。总体来看,2012—2015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逐年递增,2016年由于经济效益的急剧降低,导致综合效益下降。2018—2027年该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可持续状态,且发展度在逐年递增。[结论]扬州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转变生产方式,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努力实现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春光 尤莉蓉
本文选取1998年和2002年资料,以江苏省为参照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扬州市工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市主要工业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强,但工业产业结构矛盾严峻,成为制约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提升扬州市工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蒋国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瞄准农业发展问题所提出的针对性、战略性举措,是我国总体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和支持。本文立足于永州市金融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践经验,认为信贷供给不能满足"三农"融资需要、金融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将成为影响金融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掣肘,并就金融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服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解民
扬州市农村改革与发展战略丁解民扬州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江苏省扬州市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农村经济新格局,即:“开放型”农业经营代替了传统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进红
进入二十一世纪,适应WTO规则、迎接经济全球化、产业全球化的挑战成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一个区域——扬州市为例,在对开放条件下有关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扬州市工业经济状况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对外贸易能够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结论,并提出加快扬州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龙 方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锡文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可以说,当前的挑战不仅来自于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更在于新形势下已经不可能再以原有的发展方式来应对新的局面。所以,这一年多来,大家都在讨论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主线。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了这
[期刊] 改革
[作者]
孔祥智
当前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机勃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二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包括农业经营结构调整,要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要树立大粮食和大国土观念,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是通过粮食价格体制和补贴制度改革,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食产业,理顺粮食价格机制,设计好和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倪洪兴
入世以来,我国农业高度开放,与世界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作用不断加深。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论是总量平衡还是结构调整,不论是农业增效还是农民增收,不论是业态创新还是发展动能换挡,都不能不考虑国际市场的因素,不能不考虑世界农业和国外农业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全球视野下来谋划、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在统筹两个市场中保稳定保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明 张海浪 路梦瑶
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和财政政策的扭曲效应。实证分析表明,虽然农产品价格对粮食供给具有正的效应,但是农产品的价格扭曲效应却抑制了粮食的供给;财政支农支出促进了粮食供给的增加,但是财政支出却扩大了农产品的价格扭曲效应;财政支农支出是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作为财政支农支出的中介变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食供给的增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璠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资源约束,国内农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农产品出现了"三量齐增",部分农产品短缺、部分过剩,大多数农产品质量难以过关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结构、降成本、提品质、促改革、强安全、补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思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庆海
国家在宏观经济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的结构调整具有不同含义。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结构的加减法,而是深入到影响结构变化的制度变革,以及产业的升级转型、技术的变革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源于农业发展背景的变化。一是供求关系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农产品供给的总体特征是供给不足,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法稳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呈现刚性递增,优质耕地短缺,同时,耕地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结论]基于水土资源视角,提出了6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保制度建设,减少对水土资源的污染;坚持质量提升为重点,严守耕地红线;以提高利用效率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土资源保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国 冯华
学界在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概念界定、重要性、主要内容、思路等方面,但对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持续性的研究、实证分析的研究和相关国际经验的研究均需要加强,而研究的学科视野也要进一步拓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