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0)
2023(7697)
2022(5785)
2021(5122)
2020(3899)
2019(8779)
2018(8973)
2017(16571)
2016(9354)
2015(10702)
2014(11181)
2013(10492)
2012(9427)
2011(8365)
2010(8789)
2009(8053)
2008(7848)
2007(7344)
2006(6685)
2005(6283)
作者
(26553)
(22067)
(21984)
(20947)
(14116)
(10458)
(10142)
(8553)
(8483)
(8074)
(7445)
(7425)
(7297)
(6879)
(6854)
(6789)
(6562)
(6468)
(6446)
(6416)
(5614)
(5302)
(5278)
(5171)
(5141)
(4981)
(4879)
(4864)
(4507)
(4400)
学科
(38384)
经济(38330)
管理(26455)
(24458)
(19027)
企业(19027)
中国(16333)
(12733)
地方(11350)
方法(10385)
业经(10256)
(10184)
(8907)
农业(8450)
数学(8362)
数学方法(8252)
城市(7914)
(7560)
理论(7124)
(6872)
(6393)
(6121)
财务(6099)
财务管理(6078)
城市经济(5957)
(5909)
银行(5900)
发展(5845)
(5828)
产业(5806)
机构
学院(131778)
大学(129464)
(49823)
经济(48293)
管理(46183)
研究(44162)
理学(38235)
理学院(37718)
管理学(36994)
管理学院(36746)
中国(34053)
(28704)
科学(26638)
(25190)
(23005)
(21636)
中心(20687)
(20063)
(19658)
师范(19484)
财经(19135)
研究所(18950)
(18401)
北京(17972)
业大(17317)
(17268)
(16675)
经济学(15543)
师范大学(15439)
(15300)
基金
项目(82102)
科学(64629)
研究(63295)
基金(57677)
(49457)
国家(49009)
科学基金(42523)
社会(40337)
社会科(38053)
社会科学(38044)
(33090)
基金项目(30425)
教育(28986)
编号(27405)
(26993)
自然(25716)
自然科(25123)
自然科学(25119)
自然科学基金(24658)
成果(22788)
资助(22028)
课题(19426)
(18584)
重点(18349)
(17041)
国家社会(16700)
(16542)
(16205)
(16141)
项目编号(15878)
期刊
(64735)
经济(64735)
研究(42988)
中国(31993)
(20870)
(20097)
教育(19524)
学报(18304)
管理(17557)
科学(17202)
大学(14367)
(13173)
金融(13173)
学学(13013)
农业(12902)
技术(11972)
业经(11741)
问题(10233)
经济研究(9360)
财经(9258)
图书(8955)
(8107)
城市(7885)
(7754)
现代(7371)
书馆(6775)
图书馆(6775)
(6546)
职业(6273)
(6211)
共检索到211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志英  
本文从"镇级市"建设内涵出发,结合对四川省的实地调研,以"镇级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为基础,对四川省"镇级市"建设、扩权强镇促进新型城市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景新  
该文在对温州"强镇扩权"实践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认为"强镇扩权"是对现代小城市发展新途径的有益探索,可以有效破解"脚大鞋小"的制度困局,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而由此引申的所谓"镇级市"改革,实质上是一种通过对存量公共权力进行结构性重组达到权责配置均衡,从而增进效率的最便捷、成本最低、权益也将最有保障的促进农村乡镇城市化的最优途径之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广州市物价局课题组  
推进新型城市化,是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重大战略举措。价格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下价格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及存在问题、差距,探讨运用价格杠杆服务新型城市化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是完善价格服务水平、发挥价格职能作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下的价格工作机遇2011年,广州城市化率超过70%,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陈雯  
城市功能不同于城镇。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城镇化已基本到位。新时代的城市化不能限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意义上的城镇化,而是要进一步解决城市本身的更新、升级和功能再造问题。其中包括:克服已经出现的“城市化病”,提高城市集聚经济水准,提升城市产业业态,推动城镇城市化。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与其城市化程度相关。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在城市化落后,即城市少,城市发展极功能弱,获取发展要素的能力弱。新时代城市化推动区域现代化主要涉及: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解决后发地区的“无城或少城”问题;中心城市的发展极功能由虹吸转向扩散;发展城市群经济。新时代城市化凸显城市的四大价值,即经济、创新、文化、生态价值,为城市和周边农村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引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满足居民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方面需要。城市的经济价值在于其经济密度,单位城市面积有更高的产出。提升城市的创新中心价值也就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城市拥有的生态财富同时能够提升城市的经济价值。城市人的文明程度,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由城镇化转向城市化涉及进入现代化新征程后经济发展重点的重大转变,突出城市发展的作用。城市成为现代化的策源地,城市化的新内容成为发展的新动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惠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人口流向城镇,近年几百万的“民工潮”引人注目,已有一些异地兴家立业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不可避免地涌向城镇,人口流向经济技术文化发达的城镇与沿海地区。人口的这种流动对计划生育国策有什么影响?人们注意到了“超生游击队”给控制人口数量增加了困难,但是人们还很少研究:人口城市化能促进优生,为提高人口素质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于1989年对平顶山矿区的儿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抄军  罗能生  王家清  何琼锋  
从教育投资、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城市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教育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认为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化过程中要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人口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将是中国21世纪城市化的持续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昼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现行行政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性分析入手,以昆山市张浦镇为例,探讨了现行体制运行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就其改革过程中的实践探索进行了论述,并就"扩权强镇"改革对策、建议进行了设想,结论中指出"扩权强镇"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镇域经济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飞   王琛   王争   吴华清  
提升基层政府经济治理能力对于激发市场活力与稳定就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基层经济治理的就业促进效果,本文创新地以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自主权的一种放松干预为识别依据,以中国首批“强镇扩权”试点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工业企业与乡镇区位信息匹配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基层经济治理能力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就业规模扩大,但就业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和大型企业中,并且在县级经济分权、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和贸易开放水平较高的地区呈现显著的协同治理效果。对传导机制的分析表明,“强镇扩权”改革提升了基层经济治理能力,减轻了企业税收成本、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激发了企业市场活力,进而扩大了就业规模。本文从基层经济治理赋能角度揭示了促进就业的制度激励成因,拓展了分权—集权的经济效应研究。研究结论为新发展阶段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升经济治理效能与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会欣  李红勋  
为适应投资促进工作新阶段的发展需要,文章对投资促进战略进行初步探索。首先介绍了投资促进战略的特点,接着介绍了投资促进战略的两种研究方法,分别是战略体系研究法和战略管理研究法。最后分析了国际投资促进的战略演进规律,指出我国投资促进工作目前正处于战略调整时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庆鹏  
近年来,以"强镇扩权"为标签的新一轮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探索风生水起,并相继涌现了率先培育"镇级市"的浙江模式、分类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广东模式以及创新"前台+后台"基层治理体制的江苏模式。通过追踪分析发现,当前所推行的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在权力下放、公共服务提升、机构改革及职能定位等方面作出了诸多有益尝试,但改革实践中也存在定位与发展有误区、下放权力如何承接、全面改革的扩散性和深化改革的持续性等问题。进一步的改革需要改革者做到目标、路径、方法统筹配套,权力、责任、效能有机统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互动,尊重地方首创、激励与规范兼容。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冬梅  杨学成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头二十年,我国实际走了一条“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这一道路在为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留下了隐患。因为,“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并非具有普遍性和长久生命力的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而只是中国在“转轨发展”这种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做出的特别选择。着眼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背景,遵循城市化一般规律的客观要求,在已经到来的城市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国应该走“市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波阳  罗黎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吕鑫   付文林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则是党中央面向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利用2008—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基于人口集聚的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能够显著提高城市人口集聚水平,这主要是源自政府债务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支持,进而带来企业集聚和人口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城市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在债务用途为基建投资而非借新还旧时以及行政级别较高、财政压力较大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意味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强化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还要从制度层面改善区域间公共资源的均衡供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德喜  蒋云良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日益多样化,必然要求高校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毕业生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湖州师范学院积极实施"最适教育",逐步形成了地方本科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途径和机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文带旅、以旅承文,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国家相关部门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联合印发了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文件,为积极助推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后勤保障。在如今城市化发展进程下,文旅产业的融合是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符合民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举措,因此有必要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