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3)
2023(5581)
2022(4617)
2021(4138)
2020(3425)
2019(7330)
2018(6916)
2017(12913)
2016(7044)
2015(7408)
2014(6924)
2013(6882)
2012(6108)
2011(5464)
2010(5129)
2009(4785)
2008(4496)
2007(3723)
2006(3143)
2005(2579)
作者
(22691)
(19020)
(19001)
(17576)
(12011)
(9337)
(8475)
(7514)
(7266)
(6556)
(6470)
(6267)
(6119)
(6043)
(5900)
(5770)
(5712)
(5642)
(5553)
(5398)
(4993)
(4627)
(4464)
(4367)
(4324)
(4171)
(4105)
(4084)
(3930)
(3776)
学科
(26121)
经济(26091)
管理(20504)
(20127)
(15119)
企业(15119)
方法(13066)
数学(11851)
数学方法(11762)
(8861)
(7440)
(7207)
贸易(7204)
(7047)
中国(6602)
(6569)
业经(6260)
农业(6014)
技术(5026)
环境(4638)
(4450)
财务(4445)
财务管理(4439)
企业财务(4237)
(4163)
产业(4067)
(3925)
地方(3925)
(3809)
(3785)
机构
大学(100481)
学院(100220)
(41765)
经济(41204)
管理(38854)
研究(35812)
理学(35236)
理学院(34814)
管理学(34188)
管理学院(34034)
(28465)
中国(25798)
科学(25229)
农业(23172)
业大(22348)
(20281)
(19290)
研究所(18255)
(16437)
中心(15821)
农业大学(15550)
财经(13983)
(13677)
(12977)
(12853)
经济学(12787)
(11999)
科学院(11895)
经济管理(11861)
北京(11852)
基金
项目(78043)
科学(61058)
基金(58729)
(55130)
国家(54692)
研究(48497)
科学基金(45850)
社会(32816)
自然(32460)
基金项目(32079)
自然科(31742)
自然科学(31725)
社会科(31276)
社会科学(31267)
自然科学基金(31198)
(30310)
(26313)
资助(22720)
教育(21186)
重点(17803)
计划(17215)
编号(16987)
(16770)
(16661)
(16338)
科研(16019)
(15867)
创新(15661)
科技(15378)
国家社会(14490)
期刊
(37999)
经济(37999)
学报(24867)
(24337)
研究(22791)
科学(20356)
大学(17451)
学学(17095)
农业(16686)
中国(16136)
管理(11993)
(11527)
(9217)
业大(7589)
业经(7422)
经济研究(7102)
(6671)
金融(6671)
农业大学(6633)
(6510)
财经(6438)
技术(5968)
科技(5919)
问题(5660)
(5459)
商业(5370)
资源(4859)
技术经济(4641)
(4600)
中国农业(4590)
共检索到131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月宁  张辉  赵惠燕  刘光祖  
建立了2个斑块上种群扩散的食饵-捕食系统,主要研究了当其中一个斑块受到输入量存在极限值的外来毒素污染时,扩散对2个斑块上3个种群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扩散存在且扩散率满足一定条件时,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在未来时刻将全部灭绝;而当扩散率满足另一条件时,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将持续生存,进而会影响斑块上的生物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苏奇  
对一类食饵种群具有群体抵御力的二维捕食食饵系统进行了定性研究。证明了解的正有界性。在鞍结分岔条件下 ,得到了正平衡点附近的轨线结构和全局的轨线结构。结果表明捕食种群的生存或绝灭依赖于食饵种群的内部增长率 :若内部增长率较小 ,捕食者最终绝灭 ;若内部增长率增加 ,捕食种群的持续生存区也增大 ;但若内部增长率较大时 ,食饵的群体防御能力使得捕食者很难捕食 ,捕食种群的持续生存区减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内容产品的版权保护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引入数学生态学中的食饵—捕食者模型,通过模型的构建,比较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自我保护这两种反盗版产品策略的市场效果,在此基础上得出实施自我保护机制优于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政策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文章主要研究一个齐次Nenumann边界条件下具有扩散和阶段结构的Hlling型捕食-食饵模型的正平衡态问题,获得了该模型的正平衡态解的稳定性条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鸣钟  吴小平  张堂林  欧阳珊  
测量了乌鳢口裂形态,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饵料鱼,估算了不同规格乌鳢的摄食率,研究了饵料鱼大小对乌鳢捕食的影响。乌鳢口宽(MW,cm)、口高(MH,cm)和口面积(MA,cm2)与其全长(TL,cm)的回归方程分别为:MW=1.65e0.0242TL;MH=1.64e0.022TL;MA=2.12e0.0462TL。当水温保持在22~23℃时,4个规格组的乌鳢对泥鳅的摄食率无显著的差别(ANOVA,P>0.05),均值为1.68%。乌鳢对泥鳅的捕食具有明显的大小选择性,乌鳢最喜欢捕食猎物/捕食者大小比为0.25的泥鳅,很少捕食或不捕食猎物/捕食者大小...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程娴  闫萍  刘利平  张长勤  
提出了一类具有不完全营养转换和脉冲效应的单食饵多捕食者系统.在该系统的Ivlev型功能反应项中,选取了不同的捕食者营养吸收率与消耗食饵的转化率.在周期性投放捕食者的脉冲效应下,分析了系统的灭绝和持续生存,并利用Floquet乘子理论和比较定理,给出了食饵根除周期解渐近稳定与系统持续生存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结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学达  赵惠燕  刘光祖  郑立飞  李军  
 在Logistic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天敌的胁迫项,构造了天敌胁迫下食饵种群的动态模型。在食饵种群的增长量和天敌的捕食量达到动态平衡的情况下,推导出食饵种群动态的尖角突变模型。运用突变分析的方法,解释了食饵种群在天敌胁迫下也有可能爆发的生态现象。尖角突变模型中的复合控制变量无需坐标转化即可判断系统所处的状态。从理论上解决了以往研究复合控制变量时参数转化的问题。参数简化后可得到折叠突变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胜  崔志新  杨长举  
在室温下观察了六斑月瓢虫各虫态及不同温度下对萝卜蚜的捕食量,并对Holling-Ⅱ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分别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发现率和最大捕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大;成虫对萝卜蚜的平均处理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现率和最大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明高温有利于六斑月瓢虫的捕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军辉  李鹏雷  郑卉娜  黄建  王竹红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六斑月瓢虫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3种虫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能较好地拟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六斑月瓢虫成虫、4龄幼虫和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0、0.916和0.455;处理时间分别为0.002、0.001和0.003 d;对柑橘木虱的搜寻效应均随着柑橘木虱密度的升高而下降.在柑橘木虱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六斑月瓢虫的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升高而下降,说明存在种内干扰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霞  张艳璇  季洁  林坚贞  
试验确定了热带吸螨能够捕食二斑叶螨,能生长发育繁殖.在20-35℃温度范围内,热带吸螨对二斑叶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的圆盘方程,在20-3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热带吸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量增加,处理猎物时间缩短,单位时间攻击率增大,控制能力也增强;与30±1℃相比,在35±1℃时,单位时间攻击率虽有增强,但日最大捕食量明显下降,处理猎物时间延长,控制能力显著下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保宏  邹运鼎  毕守东  巫厚长  刘俊  
运用功能法评价了乐斯本、速扑杀和阿维菌素对捕食性瓢虫集团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5种捕食性瓢虫功能反应模型基本结构没有影响,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只是改变了模型的各项参数;3种药剂处理后5种捕食性瓢虫的控虫能力、寻找效应都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杀虫剂造成的5种捕食性瓢虫的死亡率(Dt)和捕食功能减退率(FDt)各不相同,且按乐斯本、阿维菌素、速扑杀顺序减小;5种捕食性瓢虫都对乐斯本相对较为敏感(Dt平均值为74.64%),对速扑杀相对较不敏感(Dt平均值为30.00%左右),阿维菌素居中。速扑杀是一种对捕食性瓢虫致死作用和捕食功能影响较小,而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药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金杰  雒珺瑜  王春义  李树红  李春花  
比较研究了 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转双价基因 (Bt+CpTI) 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喂饲的棉铃虫幼虫和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 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捕食量明显高于常规棉, 捕食功能反应仍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 与常规棉相比, 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或棉蚜的功能系数 (即瞬间攻击率 ) 有增有降, 但日最大捕食量及处理一头棉铃虫或棉蚜所用的时间均短于常规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庆森  鞠晓蕾  黄建  
观察了不同虫态的六斑月瓢虫对茶蚜的捕食作用以及测定了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六斑月瓢虫成虫的毒力与安全系数.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六斑月瓢虫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六斑月瓢虫1-4龄幼虫和雌成虫对茶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8.7、32.2、158.7、434.8和357.1头.随着瓢虫幼虫龄期的增大,其对茶蚜的捕食量急骤上升,但瓢虫4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大于雌成虫.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六斑月瓢虫成虫的LC50差异显著,表现为1.8%除虫菊素水乳剂>0.6%氧苦·内酯水剂>0.2%苦皮藤素水剂>0.3%苦参碱水剂;但是,在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下,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六斑月瓢虫...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健  孙云飞  韩文峰  成方舟  褚衍伟  杨志刚  成永旭  
为探讨方形环棱螺 (Bellamy aquadrata) 规格对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捕食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分析了大[甲宽(38±0.5)mm]、小[甲宽(43±0.5)mm]规格中华绒螯蟹捕食3种规格方形环棱螺 [(壳宽分别为(5.5±0.5)mm、(7.5±0.5)mm、(9.5±0.5)mm]过程中的选择指数、捕食率、捕食行为的差异。结果如下:螺的规格越大,蟹对其选择系数和捕食率越低 (P < 0.05) ;蟹与螺的相遇后捕获概率、捕获后摄食概率与蟹的捕食率的趋势一致,但蟹与螺的相遇概率与蟹的捕食率的趋势相反。螺的规格越小,蟹对螺的捕获后摄食概率越大 (P < 0.05) ;螺的规格显著影响大规格蟹的静止时间比、移动时间比和处理时间比 (P < 0.05) ,但对其搜寻时间比影响不显著 (P > 0.05) ;螺的规格越大其逃逸比例越高 (P < 0.05) ;蟹的规格越大,螺的逃逸比例越低 (P < 0.05) ;蟹对小规格和中规格螺捕食粉碎处理方式比例显著高于大规格螺 (P < 0.05) 。综上,中华绒螯蟹偏爱捕食小规格的方形环棱螺,捕获后能否摄食是影响中华绒螯蟹捕食的重要环节,中华绒螯蟹对方形环棱螺的处理方式随方形环棱螺的规格发生改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莲茹  杨晓野  杨玉琴  刘珍莲  郭嫒华  
本文报道首次从国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该菌株适宜在20℃,pH6,玉米粉浓度0.4g·L~(-1)的玉米粉琼脂(CMA)培养基中生长。通过对其菌丝、孢子及捕食性器官的形态学观察,鉴定其为节丛孢属的少孢节丛孢菌 CIMHI 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strain:CIMH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