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7)
- 2023(9544)
- 2022(8030)
- 2021(7577)
- 2020(6022)
- 2019(13314)
- 2018(13458)
- 2017(23452)
- 2016(13877)
- 2015(16013)
- 2014(16205)
- 2013(14620)
- 2012(12972)
- 2011(11691)
- 2010(11969)
- 2009(10697)
- 2008(9931)
- 2007(9328)
- 2006(8049)
- 2005(7142)
- 学科
- 济(35828)
- 经济(35774)
- 管理(34544)
- 业(27496)
- 企(22457)
- 企业(22457)
- 中国(14939)
- 农(14371)
- 教育(13051)
- 理论(12976)
- 教学(12080)
- 财(10847)
- 制(10718)
- 业经(10679)
- 方法(10234)
- 学(9986)
- 农业(9200)
- 地方(8892)
- 体(8293)
- 银(7867)
- 银行(7843)
- 学法(7769)
- 教学法(7769)
- 数学(7574)
- 行(7523)
- 贸(7472)
- 贸易(7465)
- 技术(7427)
- 数学方法(7302)
- 易(7208)
- 机构
- 学院(177795)
- 大学(166130)
- 研究(57800)
- 管理(55820)
- 济(54091)
- 经济(52242)
- 理学(46114)
- 理学院(45462)
- 管理学(44160)
- 管理学院(43841)
- 中国(42159)
- 科学(37342)
- 京(36749)
- 江(31139)
- 技术(30549)
- 所(29481)
- 农(29299)
- 范(28629)
- 职业(28413)
- 财(28370)
- 师范(28301)
- 中心(26766)
- 研究所(26338)
- 州(25423)
- 业大(25355)
- 北京(23095)
- 农业(22817)
- 院(22057)
- 教育(21600)
- 师范大学(21472)
- 基金
- 项目(111295)
- 研究(91307)
- 科学(85093)
- 基金(70820)
- 家(60894)
- 国家(60216)
- 社会(50333)
- 科学基金(50262)
- 省(50093)
- 教育(47792)
- 社会科(47118)
- 社会科学(47111)
- 编号(43702)
- 划(40881)
- 成果(37077)
- 基金项目(36376)
- 课题(33558)
- 自然(30378)
- 年(29797)
- 自然科(29623)
- 自然科学(29613)
- 自然科学基金(28975)
- 资助(28464)
- 重点(26419)
- 项目编号(25714)
- 发(25165)
- 创(24111)
- 性(24061)
- 规划(23774)
- 部(22623)
- 期刊
- 济(71142)
- 经济(71142)
- 研究(52738)
- 中国(49163)
- 教育(48335)
- 农(28663)
- 学报(28015)
- 财(23843)
- 科学(23155)
- 管理(21626)
- 技术(21394)
- 大学(21179)
- 农业(19510)
- 学学(18955)
- 职业(18853)
- 业经(14792)
- 融(14536)
- 金融(14536)
- 图书(12137)
- 技术教育(11601)
- 职业技术(11601)
- 职业技术教育(11601)
- 坛(11295)
- 论坛(11295)
- 经济研究(10796)
- 业(9805)
- 财经(9693)
- 版(9456)
- 书馆(8880)
- 图书馆(8880)
共检索到281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延岗 罗鼎 霍平丽
为实现高质量扩招百万和做好"新学生群体"的培养工作,高职院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下三项工作:首先,通过争取支持扩展办学资源、改革招生录取方式,做好扩招工作的基础"入口关";其次,通过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施弹性教学组织管理,做好扩招工作的培养"过程关";最后,通过落实"1+X"证书制度、引导企业的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做好扩招工作的就业"质量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晶晶 和震
百万扩招是适应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的战略之举,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机遇挑战,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伴随生源多样化与需求差异化而来的是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教学形式与培养模式的调整需要。在这一转型进程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易受到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的路径依赖性影响,还因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培养模式的同形性而阻滞教学形态转型,降低质量建设效率。因此还需进一步发挥国家相关政策的叠加性优势,完善育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做强产教融合的开放性优势,构建因材施教式的弹性化培养方式;突出终身学习的发展性优势,推行资源整合利用的在地化教育模式,保障质量型扩招要求的落地落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覃梅芳 潘宇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与需求不匹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储备不充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应对不及时的问题。文章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然路径:制定高职院校“发展式”心理健康教育战略,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分层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探索高职院校“工匠魂”心理健康教育网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珠 柏文涌
高职院校扩招百万政策是国家为保住就业底线、保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扩招百万政策将给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既为高职院校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高职院校面临诸多的挑战。面对扩招带来的机遇、挑战和人才培养难点,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明确和落实各主体责任,协同推动完成高职扩招任务;面向多元生源结构,加快变革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以提升质量为主攻方向,瞄准服务需求的终极目标;扩充师资队伍,强化师资保障;植入柔性化管理思维,实施"受益增量"式评价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冰
教育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高职院校扩招100万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招的对象主要是退役军人、下岗工人以及农民工三个重点群体。新型招生群体的出现要求各高职院校亟需制定学制和授课形式灵活、可操作性强、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财经类专业群与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等专业群相比有其独特优势,更加适合上述群体,在人才培养中可采用灵活的学制、授课形式及置换课程方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永新
"百万扩招"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生源的变化与主要特点,提出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即招生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教学模式由课授制向实操制转变;管理体制由刚性管理向柔性化管理转变;培养模式由"宽进宽出"向"宽进严出"转变;创新创业由普适性教育向个性化指导转变;就业服务由毕业择业向在校就业转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孙渊 吴秋迪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生源结构多元化是引发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变革的根本动因。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非传统生源的显著差异性必然要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差异性定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有效连接人才培养要求与行业需要构成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差异性定位的现实动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差异性定位的关键问题包括确定高职生不同需求的学习目标、激发高职生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凸显高职院校灵活性的教学安排、创新学习结果多元化评价方式等。为切实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差异性定位,高职院校需要突破在学生学历层次、社会阅历、学习能力、社会行业需求、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从差异性定位生源对象、差异性安排教育内容、差异性选择教育方式等路径寻求进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纪才
经济新常态下,要培养出有知识、能力强、高素质的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或引进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重要前提,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和完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重要内容,设置实训基地、建立创新实验室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新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是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新常态 高职土建 专业人才 培养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盈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随之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应加快转型服务地方,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步伐,尤其要主动投身于"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经济建设,提高本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匹配度,这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从"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出发,探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路径,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实施提供应用型和高级技术型人才保障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燕飞 陈嵩
高职百万扩招自然会引发对资源供给问题的思考。事实上,在本世纪初,我国高职已经历了第一轮大发展,当时也的确面临短时期内资源供给不足的严峻挑战。而本轮扩招,也面临来自供给数量、结构、师资和均衡性等方面的挑战。但与上一轮高职规模扩张不同的是,这一轮扩招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各种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和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已积累起一定的经验,因此可以通过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改革招生、人才培养及评价模式,提升师资供给质量,改革地区间、校际间资源分配方式等多种举措,实现扩招后资源短缺的"软着落"。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扩招 供给侧改革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从宇
在高职院校扩招百万的背景下,通过各省区高职教育系统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实证测度,综合计算相应区域在扩招过程中应新增招生规模的理论数值,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安徽、湖南、四川、北京等省区应切实承担起高职教育扩招的主体责任;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应积极调整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上海、天津、浙江等省区可在理论数值基础上适度增加招生规模,并积极鼓励民办力量参与高职教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扩招 新增招生规模 理论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蕊 郑燕华
产教融合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抓手。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深入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成立工作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构建"双语多能"课程体系;组建双语双师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资源;深化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国际就业渠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建峰
扩招百万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压力在于高职院校本已面临生源危机,动力在于扩招带来生源契机。面对当前的危机与契机,高职院校如何将生源危机、信息不对称性转为生源增长契机,是百万扩招的首要难题。化危机为转机,需要从不同社会群体中挖掘生源,主要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定向招录的中职学校在校生、行业企业职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明确生源从何处来之后,就需要制定生源挖潜机制,建议从宣传、配套、改革、保障等方面着手,政府统筹宣传,扩大扩招影响;政策配套保障,激励非传统生源报考;改革招生办法,丰富招生渠道;就业政策支撑,提升社会认可度。
关键词:
危机 契机 扩招百万 生源挖潜 高职院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恩广 王开香 刘晓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高职百万扩招是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提升的重大工程,是着眼于"三农"人才队伍短缺而提出的重大举措。当前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面临着农业人才需求与供给错配、个性需求与专业供给矛盾的凸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适应性偏差以及师资与教学资源的匮乏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新型职业农民求学诉求和产业需求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守以产定需;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分类培养;创新评价机制,坚持成果导向,建立适切性弹性学制制度,引领院校教学管理全方位变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称萍 徐书培 卢建平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阶段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百万扩招的机遇与挑战既为高职院校进行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也倒逼在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有待加强的高职院校彰显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凸显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职责与效能。面对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高职院校需要从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校企"双主体"育人,建立人才培养共同体;探索多元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训工作机制,打造终身教育基地等方面施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百万扩招 服务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