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8)
2023(7713)
2022(6828)
2021(6475)
2020(5426)
2019(13130)
2018(13304)
2017(23746)
2016(14416)
2015(16789)
2014(17692)
2013(16811)
2012(15973)
2011(14583)
2010(15210)
2009(13728)
2008(13937)
2007(13067)
2006(11295)
2005(10319)
作者
(40795)
(34236)
(33863)
(32847)
(21691)
(16490)
(15958)
(13375)
(12998)
(12564)
(11561)
(11402)
(11122)
(10963)
(10826)
(10729)
(10646)
(10143)
(10066)
(9890)
(8772)
(8630)
(8339)
(8081)
(7818)
(7767)
(7734)
(7723)
(7028)
(6943)
学科
(51686)
经济(51635)
管理(34304)
(31711)
方法(25717)
(24886)
企业(24886)
数学(22773)
数学方法(22493)
教育(20839)
中国(19157)
(15003)
(14791)
(13549)
理论(12732)
地方(10524)
(10211)
贸易(10205)
(10040)
(9888)
农业(9699)
业经(9608)
教学(9356)
(8708)
财务(8686)
财务管理(8652)
(8219)
企业财务(8100)
(7873)
银行(7848)
机构
大学(206371)
学院(202326)
(74009)
经济(71970)
研究(70720)
管理(68672)
理学(58299)
理学院(57484)
管理学(56183)
管理学院(55767)
中国(47977)
(45709)
科学(43518)
(36954)
(36785)
师范(36688)
(35785)
(34048)
(34046)
教育(33820)
研究所(33197)
中心(32230)
北京(29845)
师范大学(29719)
业大(29301)
财经(28035)
农业(26899)
(26750)
技术(26478)
(25191)
基金
项目(123763)
研究(97342)
科学(96410)
基金(83862)
(71846)
国家(71081)
科学基金(59059)
社会(56437)
教育(53645)
社会科(53054)
社会科学(53036)
(50787)
(44335)
编号(43995)
基金项目(43707)
成果(39096)
自然(36725)
自然科(35791)
自然科学(35778)
资助(35259)
自然科学基金(35138)
课题(33518)
重点(29537)
(29148)
(27742)
(27712)
(25837)
项目编号(25819)
教育部(25276)
(25264)
期刊
(83289)
经济(83289)
研究(69496)
教育(56718)
中国(49669)
学报(30827)
(29953)
(29845)
科学(26571)
大学(23779)
技术(22654)
管理(22270)
学学(20464)
农业(19797)
(15788)
金融(15788)
职业(14748)
财经(13870)
业经(13664)
经济研究(13035)
(11961)
图书(11430)
问题(11188)
(11101)
(10447)
论坛(10447)
技术教育(9863)
职业技术(9863)
职业技术教育(9863)
(9856)
共检索到314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闻笛  
高校扩招以来,出现了明显的高等教育服务供不应求以及就业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情形。提高对高等教育的供给不仅难以使第一对供求达到均衡,同时也加剧了第二对供求关系(就业市场上的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和就业市场状况成为这两对供求传导机制的主要动因,而这一对动因相互之间也有着制约关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路晓峰  邓峰  郭建如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数据,使用多层线性交互分类模型,结合分省定额的高考录取制度,探讨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入学机会分配均等化的作用。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高等教育扩招对入学机会均等化的影响表现在:首先,扩招中断了自高考恢复以来的地区间入学机会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其次,扩招虽然缩小了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内部的城乡差距,但非均衡的扩招又间接扩大了全国总体的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此外,性别间的入学机会差距在扩招后显著缩小,父母文化资本在代际间的传递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壮国桢  
通过对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领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如前  
一 上世纪90年代初,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在我国学术界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关注。1998年,政府将实现大众化正式列为高等教育的近期发展目标。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接近15%。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政府又作出了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的重要决定。这一决定所产生的实际后果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东海  李莉  
本文基于各地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和优质高校适龄人口入学率将全国31省(区、市)分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绝对优势区、相对优势区和相对劣势区,并通过威尔逊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地区间和省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变化情况。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历经近二十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扩招对总体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缩小影响显著,且差异缩小主要发生在扩招后期;扩招在总体上提高了优质入学机会,但其地区差异相对固化,扩招对改善优质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效果有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晓艳  
自1999年起,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策略,我国开始实施大学扩招政策。扩招政策实施之初,就一度存在"效率优先"抑或"公平优先"的争论。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满足大众高等教育需求的机会增多了,但是否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经济水平、城乡、性别等之间更加平等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本文使用CFPS数据,选用DID与DDD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考察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扩招政策对促进高等教育代际流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际效用。同时,为了进一步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其扩招政策影响高等教育代际传递的异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欣  
"马太效应"作为公共资源配置中效率优先原则的典型范本,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掌控、调节着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向和格局。中央与地方属两类普通高等院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距明显、经费收入结构严重分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马太效应"的两大典型表征。当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引发一系列问题,揭示出未来高教优质资源配置就应当偏重向均衡一方倾斜,在确保底线均衡的前提下,扣两端而取其中,逐步打破马太效应的僵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建岭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招生人数以及在校学生数逐年增长,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已发展到33所。但是,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严重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地区在学校数量、师资力量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新形势下,应该在教育公平理念指导下,均衡发展中国的高等特殊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锐兰  张辉  江波  
综观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说,由国家重点投资建设一些高水平学校的呼声一直比较高,且部分高校也确被定为重点高校重点建设、发展,但作为一种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才正式提及,由《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张权  
文章采用指数测度与非参数估计方法,从地区差距和空间极化两个方面实证研究了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非均衡问题。其中,以Dagum基尼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区差距和空间集聚特征;并采用Wolfson指数和非参数的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极化及动态演进趋势。结果发现,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总量指标的地区差距明显大于相对指标;地区间差距是造成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此外,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局域空间集聚特征和一定程度的空间极化,且总量指标的空间极化程度要远大于相对指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军  张权  杨骞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分省数据,采用高校数、学生数、教育经费投入、师生比、生均经费等五种指标对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GIS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基尼系数测算及分解结果表明,以总量指标衡量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差距要远远高于相对指标衡量的地区差距;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3)极化测度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极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振一  董秀丽  王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增长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办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应该探索一种能够调动政府、社会和企业的积极性 ,共同参与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伟大事业的运行机制以增加教育供给 ,逐步解决教育的“卖方市场”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提出了采取股份制创办二级学院的构想 ,并就其融资方式、管理机制、培养模式、招生方式、就业前景以及二级学院的质量评价观进行了探讨 ,并且希望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相关法律约束来规范办学行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秋白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两类供求的性质、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两类供求矛盾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两类供求背道而驰的特征,同时指出中国目前存在着一种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自动调节机制,它在客观上起到了缓解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寻求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均衡的几种模式与政策取向,提出应尽快建立起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机制,在掌握充分的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反思与调整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供求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玲丽  李雪松  周亚虹  
本文运用非参数与半参数方法,基于边际处理效应(MTE)分析框架,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教育回报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998年大规模扩招之后,平均处理效应(ATE)、参与者处理效应(TT)、未参与者处理效应(TUT)都较1983~1998年参加高考的群体有所增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不管是1983~1998年的小规模扩招,还是1998年后的大规模扩招,政策相关处理效应都为正值,显示出扩招的积极作用。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应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兴利除弊,加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解决遗留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均林  丁水平  
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产生了巨额的办学经费缺口,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经费的投入与支出现状,发现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在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额中的比重明显偏低,其中政府投入是高职教育办学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社会投入并不积极,而高职教育经费的支出主要用于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基建投资所占比重非常少,甚至还呈下降趋势。针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收支现状以及扩招导致办学经费的短缺,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