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52)
- 2023(3029)
- 2022(2454)
- 2021(2551)
- 2020(1944)
- 2019(4650)
- 2018(4727)
- 2017(6309)
- 2016(5080)
- 2015(6141)
- 2014(6353)
- 2013(5074)
- 2012(4665)
- 2011(4440)
- 2010(4715)
- 2009(3917)
- 2008(3569)
- 2007(3414)
- 2006(3094)
- 2005(2848)
- 学科
- 教育(20855)
- 中国(10834)
- 教学(7162)
- 济(6768)
- 经济(6764)
- 理论(6702)
- 管理(5623)
- 研究(4095)
- 思想(4073)
- 政治(3945)
- 高等(3919)
- 学校(3907)
- 学(3880)
- 思想政治(3811)
- 政治教育(3811)
- 治教(3811)
- 德育(3791)
- 发(3763)
- 革(3551)
- 改革(3483)
- 发展(3476)
- 展(3353)
- 学法(3331)
- 教学法(3331)
- 业(3088)
- 方法(2894)
- 教育改革(2837)
- 生(2724)
- 数学(2694)
- 学理(2658)
- 机构
- 大学(63051)
- 学院(52788)
- 教育(29536)
- 研究(22978)
- 范(21116)
- 师范(21076)
- 师范大学(17725)
- 京(15361)
- 科学(12411)
- 管理(12149)
- 济(11718)
- 教育学(11197)
- 经济(11101)
- 职业(11100)
- 北京(10870)
- 所(10436)
- 理学(10387)
- 技术(10124)
- 理学院(10092)
- 江(10057)
- 管理学(9598)
- 研究所(9536)
- 管理学院(9464)
- 中心(8691)
- 院(8612)
- 中国(8457)
- 教育学院(8313)
- 职业技术(7594)
- 州(7431)
- 研究院(6973)
共检索到96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文军
从大学教育存量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投入产出比较视角,运用DEA分析模型,就大学教育存量过度进行测度发现,扩招以来大学教育存量的过度率呈现单调下降的变化态势,到扩招后期下降到1.10%的历史低位,表明扩招本身的影响已经大大下降。过度量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态势,到扩招后期仍然高达2017万年。如果劳动力市场缺乏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这个比率不高但体量很大的过度量,将可能主要积压于新毕业大学生群体之中,使问题变得严重。因此,当前解决大学教育过度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着眼点,应及时转向于扩招以外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等方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文军
从大学教育存量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投入产出比较视角,运用DEA分析模型,就大学教育存量过度进行测度发现,扩招以来大学教育存量的过度率呈现单调下降的变化态势,到扩招后期下降到1.10%的历史低位,表明扩招本身的影响已经大大下降。过度量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态势,到扩招后期仍然高达2017万年。如果劳动力市场缺乏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这个比率不高但体量很大的过度量,将可能主要积压于新毕业大学生群体之中,使问题变得严重。因此,当前解决大学教育过度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着眼点,应及时转向于扩招以外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等方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煜 孙文凯 谷宇晴
过度教育现象已出现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中。从高等教育扩张的视角考察我国过度教育的来源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持续性,评估高校扩招的实施效果,对全面认识教育扩张的政策影响、理解过度教育的成因以及提升就业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9年高校扩招改革这一自然实验,利用CFPS数据通过截面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教育扩张对过度教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扩招明显提高了个人处于过度教育状态的概率,幅度在8%左右,约占平均过度教育水平的20%。进一步,本文发现过度教育提高了劳动力的职业流动性,但在短期过度教育仍然具有持续性。因此,在当前新一轮高校扩招背景下,应该考虑扩招可能对劳动力市场造成的教育错配,最小化高等教育扩招的潜在负面影响。
关键词:
过度教育 高校扩招 职业匹配 职业流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闻笛
高校扩招以来,出现了明显的高等教育服务供不应求以及就业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情形。提高对高等教育的供给不仅难以使第一对供求达到均衡,同时也加剧了第二对供求关系(就业市场上的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和就业市场状况成为这两对供求传导机制的主要动因,而这一对动因相互之间也有着制约关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供求 非均衡 投资 就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扩招”一词,近些年亮相频率颇高,几乎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的代名词。起始是褒奖,现在似乎又演化成贬意了。人们还清楚地记得,十年前,社会媒体舆论和口头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中国高等教育太保守、发展太慢了,以保证质量为借口,对人民群众热盼上大学的心情视而不见,拒广大热血青年于大学门外,于情于理都不足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晓艳
自1999年起,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策略,我国开始实施大学扩招政策。扩招政策实施之初,就一度存在"效率优先"抑或"公平优先"的争论。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满足大众高等教育需求的机会增多了,但是否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经济水平、城乡、性别等之间更加平等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本文使用CFPS数据,选用DID与DDD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考察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扩招政策对促进高等教育代际流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际效用。同时,为了进一步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其扩招政策影响高等教育代际传递的异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曹妍 芮潇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不断降低。迫于压力的毕业生进而试图获取更高的学历,严峻的就业形势逐渐蔓延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从而造成严重的知识失业和过度教育。本文通过设计理论假设和理论模型,分析在高校扩招的不同发展背景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不同的就业预期与受教育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证明过度教育存在的必然性,并大胆估计未来中国教育事业中过度教育的发展趋势,证明过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深化的过渡现象。
关键词:
过度教育 高等教育扩招 就业预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常进雄 项俊夫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工资、教育收益率及长期变化趋势,并重点考察了扩招的影响。研究发现:(1)虽然扩招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2)与欧美国家的年龄一工资呈现倒"U"形关系不同,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年龄一工资呈正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工资越高;(3)由于扩招适应了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扩招对大学毕业生工资和教育收益率的影响有限。在扩招背景下,"上大学"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能断言当前高校规模过大。此外,扩招和大学教育收益率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转型发展。
关键词:
扩招 大学毕业生 工资 教育收益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光荣 纪洋 徐建炜
中国自1999开始的大学扩招,迅速而又剧烈地提高了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供给,但从年龄段上看,短时期内,扩招主要是增加了年轻劳动力当中的高教育供给。本文首先在年龄—教育双层嵌套CES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供给冲击对各年龄段教育溢价的影响机制。然后,我们利用1997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工具变量方法估算出,特定年龄段高教育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增加10%,将导致该年龄段的高等教育溢价下降4.1%。在样本研究期内,大学扩招主要降低了年轻劳动力的高等教育溢价,使2630岁年轻劳动力的高等教育溢价下降了42%。但是,随着时
关键词:
大学扩招 教育溢价 收入差距 替代弹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邢春冰
农村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迁移到城镇地区的概率更高,选择性迁移在扩大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同时也激励农村居民进行教育投资,并可能提高未迁移人口的教育水平。大学扩招意味着农村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迁移概率增加。实证结果表明,扩招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有激励作用,使农村高中生比例上升;城镇地区大学生比例增加的幅度远高于农村地区,这主要是农村居民考取大学后迁往城镇地区的结果。选择性迁移和教育扩展导致城乡居民教育差距上升。
关键词:
教育迁移 城乡差距 大学扩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赵泉
本文在"控制—干预"的框架内,利用双差分模型及其扩展形式,评估了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新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尽管这个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但扩招还是导致大学新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下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如前
一 上世纪90年代初,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在我国学术界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关注。1998年,政府将实现大众化正式列为高等教育的近期发展目标。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接近15%。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政府又作出了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的重要决定。这一决定所产生的实际后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孙俊华 万洋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成果是否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需要有来自机会不平等视域的实证检验。基于CLDS 2018年相关数据,依托Roemer“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测度了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在规模扩张背景下的不平等程度,并探讨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中各环境要素的差异化贡献与高校扩招政策的教育代际流动效应。研究发现,户籍、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可观测环境、不可观测环境以及努力程度均显著影响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全样本中的高等教育总体机会不平等指数为0.432,在高校扩招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优质机会不平等指数为0.204,并在扩招之后不断上升;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会在代际传递,但受到扩招政策的调节,教育代际流动性增强。据此,建议通过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等措施,促进新时代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平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机会不平等 环境 努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丽锋 孟大虎
现有的实证文献对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多数基于即将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数据进行,这种研究设计无法使我们从总体上掌握大学毕业生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实际变化,而且,由于没有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讨论置于一个总体背景下进行,因此也无法很好地回答"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数量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这一关键问题。缺乏对一些问题的总体把握,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后续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合理制定。而基于公开的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则能够改善这种局面。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虽然扩招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但并没有显著改善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在城乡、行业、职业、地...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供给 就业分布 总体把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