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1)
2023(9946)
2022(7770)
2021(7216)
2020(5392)
2019(12445)
2018(12193)
2017(21508)
2016(12661)
2015(14343)
2014(14467)
2013(13724)
2012(13071)
2011(12316)
2010(12756)
2009(11476)
2008(11109)
2007(10079)
2006(9419)
2005(8974)
作者
(34750)
(28749)
(28636)
(27313)
(18409)
(13787)
(13170)
(11183)
(11170)
(10497)
(9847)
(9640)
(9328)
(9283)
(9060)
(8866)
(8588)
(8518)
(8347)
(8346)
(7549)
(7199)
(7075)
(6725)
(6593)
(6559)
(6469)
(6402)
(5857)
(5726)
学科
(50199)
经济(50155)
管理(26880)
(26535)
中国(23591)
教育(20302)
(18763)
企业(18763)
地方(18539)
(16427)
业经(13783)
(12405)
农业(11501)
方法(11349)
(10624)
地方经济(10452)
理论(10192)
(10139)
金融(10138)
(10124)
银行(10112)
(9921)
发展(9902)
(9774)
(9553)
(9270)
数学(9262)
数学方法(9117)
技术(9028)
(8856)
机构
大学(173717)
学院(172932)
研究(70262)
(66040)
经济(64349)
管理(55160)
中国(48209)
理学(45454)
理学院(44735)
管理学(43917)
管理学院(43544)
(40405)
科学(40359)
(35970)
(35441)
师范(35222)
教育(33520)
研究所(32192)
(31152)
中心(29928)
(29542)
师范大学(28642)
北京(27287)
(26986)
(25411)
(23901)
财经(23245)
技术(22766)
业大(21768)
(20956)
基金
项目(104000)
研究(87213)
科学(82719)
基金(68825)
(58537)
国家(57772)
社会(52607)
社会科(49587)
社会科学(49576)
科学基金(47945)
教育(46576)
(43565)
编号(38668)
(38169)
成果(35052)
基金项目(34576)
课题(31474)
(30225)
资助(27195)
(26512)
自然(26353)
自然科(25666)
自然科学(25661)
重点(25234)
自然科学基金(25173)
发展(25111)
(24614)
(23943)
规划(23741)
(23088)
期刊
(85969)
经济(85969)
研究(68341)
教育(55849)
中国(50580)
(27405)
学报(22870)
(22153)
管理(22114)
科学(22062)
(19778)
金融(19778)
农业(19011)
大学(18995)
技术(18525)
学学(15796)
业经(15626)
职业(13845)
经济研究(13532)
财经(11225)
(10880)
论坛(10880)
问题(10746)
(9940)
(9825)
(9815)
技术教育(9090)
职业技术(9090)
职业技术教育(9090)
图书(9051)
共检索到297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江  张斌贤  
19世纪中后期是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确立的重要历史时期,"扩张"和"转型"是这个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方面,以州立学院和大学等为代表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丰富了高等院校的类型和结构,适应了不同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和社会对不同层次和类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美国的高等院校开始了从传统的"殖民地学院"向现代的"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学术革命",促进了大学学术组织和学术管理的现代化,标志着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美国高等院校迈向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坚实基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高明  
二战以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张期,进入80年代人们对战后这30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反思与批判。通过重点对80年代5篇著名教育改革文献的深入剖析,发现扩张期中的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5条改革的对策与建议:提高高等教育的标准与要求;形成"完整的核心"和"充实的专业";平衡教学与科研,丰富完善教学方法及手段;将学校环境改善为教师工作的场所;构建学习社区,让学生投身学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娟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於荣  张斌贤  
二战之后半个多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繁荣"与"调整"两个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众化高等教育系统,同时美国大学的学术地位也不断上升。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调整时期。在这一阶段美国高等教育问题激增,在不断进行的调整中美国高等教育发生了与前一个阶段显著不同的变化。美国高等教育在战后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功与战后美国的强盛、美国社会和民众以及联邦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与支持、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本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臧志军  
历史的梳理表明大学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主义互动的过程,三者的互动关系形塑了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类型。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未能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形成了大量"三不像"大学。现阶段实施的高校转型政策应考虑到这种平衡,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臧志军在《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12期中撰文,解读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的职业主义思潮,以及高等教育中职业主义思潮的复兴与扩张,并提出了中国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进而达到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主义三者之间的平衡。职业主义(vocationalism)不是一个新词,很多人都在使用,但却很少有人对它认真地下过定义。英国人海沃德是少数认真考虑过"职业主义"定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强  
二战后,美国普及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和种族歧视依然严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美国掀起了农村"学校合并"的运动高潮,大规模合并农村学校,重组学区,提升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学术内涵和教育质量。20世纪60年代,在教育机会均等理论思潮的影响下,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转折,开始追求城乡各类学校学生的教育机会均等,从而步入"多元均等"的发展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灿明  
学生评价肇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的哈佛大学 ,兴盛于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大量研究表明 ,学生评价完全可以有效地评价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 ,但班级大小、学生期望、学科领域、课程类型、教龄、教师个性等对评分也存在一定影响。学生评价的偏差也值得引起我国高教界的关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 华  
本文探讨中国高等教育跨过大众化门槛之后的发展战略,提出以国民“全球就业能力”(跨国就业、跨文化就业)为核心的“新国家生存空间”理论,以此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观念基础,建议采取以“政府逐步退出教育活动的微观领域”的“教育民营战略”和“全面开放国内高等教育市场,共享全球高等教育资源”的“全球化战略”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勇  
与一般消费空间不同,消费中心城市空间不仅包括城市内部消费空间,还包括外围区域消费空间、跨区域消费空间,是一个广义的消费空间概念。消费中心空间发展以竞争和集聚为动力,以空间扩张为发展形态,有独特的实践进路和一体化及层级内涵。中国消费中心建设应立足国内需求,推动中心城市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促进中心区域消费集聚;同时积极引进外需,促进消费供给国际化升级,促进消费增长和消费集聚。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彭自力  
非洲高等教育在各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前殖民时期、殖民时期、独立自主时期,还是全球化时期,都呈现出一种对欧美国家的路径依赖特征。尤其是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非洲高等教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私有化和分权化成为发展和改革的主流;另一方面教育财政缺乏,使其对国际援助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加,高等教育的主权和独立性受到严重挑战,新自由主义思潮阻碍了非洲高等教育的本土化进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洲各国试图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互动,构建"以发展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新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莉莉  
民办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新的增长点。让民办高校有更多选择权,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民办高校要回归教育的本原,在差异化的发展中凸显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过长期探索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经济的转型与民办教育制度的创新,民办高校必将在分化与资源重组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胡雅菁  
小微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地区规模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限制,小微地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能是大国高等教育的翻版,必须走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经过近15年的发展,澳门回归后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的微型、开放的系统,其成功经验为内地县市这样小微地区高等教育系统的构建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益民  
本文对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概括。认为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型特征在1952年以前,主要表现为“民主化”,在1952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为“大众化”,此后则主要表现为“自由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作栩  黄荣坦  
针对高等教育“反经济周期”的发展观点 ,本文分析了 5 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经济发展波动的关系及原因 ;考证了近百年来美、日、德三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波动的关系 ;同时澄清了有关德国学者的“反周期”研究结论的传闻 ,并揭示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波动周期与经济波动周期基本一致的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